# “毛主席的5%的比例是主观主义的”   <中国人民大学、李之杰、刘文华、孙国梅、戴逸樵、俞国亮>   “肃反扩大化。1955年的肃反,有两大错误:(1)理论上的错误,来源于斯大林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理论;(2)毛主席的5%的比例是主观主义的。把小问题看成大问题,大问题看成了反革命。到处乱调查,花了许多钱,捕风捉影。真是所谓‘大胆怀疑,小心求征’,影响极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李之杰)   用算细帐的办法来散布他认为肃反扩大化的反动思想。   首先,他问同学们肃反运动时,中央对坏分子估计的百分比是否是5%,若是,这个百分比就太大了。1%就是600万,5%就是3000万,未成年坏分子算在内那数目就更大了。从而他得出了中央的估计是主观主义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 刘文华的材料)   “马研班在肃反运动中‘整’一些有历史问题的人是‘犯了错误’,是从‘宗派主义’出发,这些被‘斗’的对象,只是‘一些有思想问题的人’,对这些人是‘不公正’的,肃反搞的不对头,没有什么成绩”,他觉得把有历史问题的人在肃反中搞清历史,似乎是“扩大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助教 孙国梅的材料)   “肃反是扩大化了,扩大化是相对而言,因此杀错了一个人也称是扩大化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生 戴逸樵)   “肃反运动斗争面太大太宽了,如我们报社斗了五个人,一个也不是反革命。许多人本来是靠近党的,这一来反而疏远了。运动中极力反右倾,而又无根据,被斗的人被剥夺了一切权利,这难道不是破坏法制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俞国亮)    来源:《高等学校右派言论选编》(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195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