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论浅解” ——兼复所有对我批评的同志   <湖北、潘之辛> ## [按:潘之辛系湖北省文化局工作人员。这里选编的三篇文章,是他在大鸣大放中,大肆向党向社会主义进行恶毒攻击一系列言论中的一部分]   倘若有人问:   相对论是香花还是毒草?   我将这样回答:   你认为是香花,   他认为是毒草。   而我——   认为既是香花,又是毒草。   即使对于你,   香花中也有毒草。   即使对于他,   毒草中也有香花。   甲、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原理”的论文,在科学界和思想界引起了革命。相对论者认为不仅是用来观察自然界的现象能够达到相对性正确,而且用来观察人类社会的活动,亦同样能够达到相对性正确。   乙、那么,你对于爱因斯坦的相对性真理,一定是很精通了吧?   甲、不对,但也对。在相对论中没有“精通”这个绝对的概念,只有比较理解,比较通,或是比较精通。由于人类的知识水平有限,到现在为止,世界上能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还只是极少数人。同时这些人的理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存在是无限的,同时又是有限的,人类认识事物也同样如此。知识对于某个人或某些人是有限的;对于全人类的全部历史,包括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人类来讲是无限的。我也同样,因为要懂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必须具有相当高深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而由于我的知识水平有限,只能约略领会它的一些精神而已,还是很不完全的。所以也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也可能是既正确又不正确的。但是,在目前对我来讲,我的相对论有一定程度的正确性。   乙、那么,照你这样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否就是绝对的真理呢?   甲、是的,但也不是。爱因斯坦本人也是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因此,他所认识的相对性原理也只是相对地正确,他所认识到的一点,只能说是对人类知识宝库充实了一部分。所以也是有限的。同时,他所已经认识到的这一点,将会由别的人,或者是将来的人去充实它,发展它。不过,他所已经认识的这一点现在再来讲,还没有人来为它充实的时候,他的相对性原理暂时是绝对正确的。要知道,如果相对论是永远绝对正确的,那也不成为相对论了。 ## 乙、既然现在是暂时正确的,那么,现在应该是驳斥不倒的了。   甲、是的,但也不是。从现在来讲,应该是驳不倒的。但是目前的相对论还只是处于萌芽时期,还不很完善,还不很巩固。同时,由于运用它的人,也受着各种条件的限制,有时候可以被驳倒的。但,所谓被驳倒,也只是暂时的、局部的、部分的,到目前为止,在对于自然界领域内。还没有人否定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然而相对论者认为,在将来某一个时候,他的理论也有暂时被否定的可能。这个被否定,也不可能是绝对地、永远的、全部被否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否定。而被否定的一部分,将从对方的否定中吸取养料,变为相对论自己的东西,将由更正确、更新的认识来补充,而得到再向前发展。在对于人类社会领域中,相对论曾暂时被否定了其中唯心主义的、不正确的一部分,然而,相对论依然存在,存在于唯物主义者的哲学中,在唯物主义者来讲,他们认为相对论已经被否定了,实际上,唯物主义者又不能离开相对性原理,如果,马列主义者排斥了相对性这一部分的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无法存在。可是马列主义还不是相对论者,和相对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乙、那么,相对论究竟是什么?   甲、相对论是人们用来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科学。它是把客观物质世界中的已被认识的现象通过人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综合、肯定、否定,吸取它的比较基本的活动规律,再用来观察任何事物,以求达到对于事物比较全面、较为正确的认识,它是哲学上的认识论的一派。   乙、相对论者如何去认识世界呢?   甲、相对论者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充满了相对性,例如“大、小”“长、短”“高、低”“快、慢”“多、少”“轻、重”“美、丑”“虚、实”“是、非”“黑、白”“香、臭”“父、子”“夫、妻”“上、下”“善、恶”“喜、怒”“矛、盾”“新、旧”“软、硬”“相对与绝对”“肯定与否定”“数量与质量”“正面与反面”“唯心与唯物”“意识与存在”“形式与内容”“新生与灭亡”“进步与退步”“先进与落后”“个人与集体”“民主与集中”“自由与束缚”“虚无与现实”“智慧与愚蠢”“拥护与反对”“战争与和平”“作用与反作用”“爱与恨”“好与坏”“领导与被领导”“剥削与被剥削”“奴隶与主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左派与右派”“优点与缺点”“经验与教训”“成绩与错误”“真理与谬论”“香花与毒草”“生产与消费”“时间与空间”“静止与运动”“主观与客观”……等等都是相对性质的存在,相对性质的观念。这些存在与观念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相互否定,又相互肯定;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相对论者就是从这些事物的相互结合过程之中去认识它们。   乙、请你举几个具体例子吧。   甲、例如:我个人的存在,是在1957年6月21日下午3时30分于武昌湖北省文化局内。“1957年6月21日下午3时30分”就是一定的时间,“武昌湖北省文化局内”就是一定的空间。时间和空间是分不开的。没有“时间”就无所谓空间,没有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都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能说:“我存在于湖北省文化局内”,那么,在五年以前,我是不在湖北省文化局,在一百年以后,我个人可能已不存在了。也不能说:“我个人存在于1957年6月21日下午3时30分”那么到哪里去找我呢?任何人也不会发觉我的存在。但是我的存在,还有其他的条件,只是相对的,暂时的。有了你,才有我,没有你,也就没有我,我是你的客观存在,也同时为你所感觉到,我是因为有你这个客观存在,同时也为我所感觉到你的存在,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事物只有在“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结合过程中才能存在。现在的哲学家们,有的拥护主观的,唯心的,意识决定存在的唯心主义认识论,有的拥护客观的,唯物的,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并且都把自己所拥护的看成绝对的、永远不能被否定的真理,这都是片面的。他们总是努力去否定对方,但又不能否定对方,如果真正完全否定了对方,他们自己也就不能存在。没有唯心论,也就无所谓唯物论;没有唯物论,也就无所谓唯心论;没有客观物质存在,也就无所谓主观的意识;没有主观的意识,也就无所谓物质的客观存在。它们互相排斥,而又互相吸引着,它们互相独立,但又互相依存,它们相对地静止,基本上不变,但又在相对地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甚至互相转化。所谓静止或运动,停止或发展,存在或不存在,都是依据一定的条件、时间、地点而得到暂时的肯定。例如:静止和运动,运动是对静止而存在,运动也是对运动而存在,在运动的事物也可以得到相对地静止,静止的事物也可以得到相对的运动。都不能看作是绝对的。我们所意识到的、研究着的一切运动的物质,都是指某一物体对于别一物体的运动。例如,你站在河岸上看到河中有轮船开过,当你相对地静止在河岸上的时候,在你的意识中得到的是轮船在运动,但是在轮船上的人们,在他们的意识中得到的是你也在运动的感觉,或者你说,这是他们的错觉,你确实是静止不动地站在河岸上的,可是相对论者认为,你是相对地静止着,但又在相对地运动着。因为你虽然认为自己是静止不动,这也是你的错觉。要知道,地球是在对着太阳相对地、不断地运动着的,你所占住的空间地位,在一分钟前或一分钟后是不同的,所以你也是在相对地运动着。你如果永远静止地站在河岸上,你也可以从早晨进入中午,中午进入晚上。更不谈你身体内部各种细胞、神经、血液都是在运动着。   再如:你我两人各搭一轮船等速前进。从我所在的轮船上去观察你的轮船,就是静止不动的,只有从别的相对静止的事物——例如河岸、树木、房屋等去比较,才能观察到你我所在的两只船都是在运动。   因此,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地同时存在的,没有相对的静止,也就没有相对的运动。现在的哲学家们,有的认为事物是永远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有的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都是出于对事物的片面性认识。   乙、以上你所解释的,大都是自然界现象,相对论者是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活动的呢?   甲、首先我对你这个问题作个解释,所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相对地在互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没有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人类社会,自然界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观察人类社会活动的现象,也不能不同时考虑到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如果孤立地来看待人类社会活动的现象,那么他所认识到的正确程度将要小些。   任何一个人,他从出生以后,都是在追求生存,但同时也是在追求死亡,当你在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也同时在接近死亡,任何人都是在追求“好”“美”“善”和“有利”等等正面的东西,因此他就同时反对“坏”“丑”“恶”和“有害”的东西。可是“生、死”“好、坏”“善、恶”“美、丑”“利、害”都是相对地在互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都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死,生是对死而言的。没有坏就无所谓好,好是对坏而言的。没有丑就无所谓美,美是对丑而言的。没有害就无所谓利,利是对害而言的。所有正面的东西都是可以转化为反面的东西,所有反面的东西都是可以转化为正面的东西,正反两面都是在互相排斥,相互吸引,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因此任何事物都是互相否定,又互相肯定。人类的社会活动既没有绝对的“好”“美”“是”“利”等等正面的东西,也没有绝对的“坏”“丑”“非”“害”等等反面的东西。因此,相对论者认为任何人或问题也都是:有好必有坏,有美必有丑,有是必有非,有利必有害。是好又不好,是美又不美,是对又不对,有利又不利。因此,对待任何人或问题,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然而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时间、地点的情况下,对于某些人或问题只作相对的肯定,或者是相对的否定,所谓相对,是在一定的场合有一定的条件,有一定的程度,就是对某些人或问题认为是:“比较好”“比较美”“比较对”“比较有利”或者是“比较坏”“比较丑”“比较不对”“比较有害”等等。   乙、是否可以举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呢?   甲、就从最近的国内时事来谈吧,社会主义与反社会主义,左派与右派斗争得相当激烈,这也反映了人类社会活动的相对性原理,如果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人会来反对社会主义的,如果没有反社会主义者存在,社会主义者也就不会存在,如果没有右派分子,也就无所谓左派不左派。反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来讲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是有利的。社会主义者猛力回击反社会主义者,对反社会主义者来讲是不利的,但也是有利的。你现在所认为是拥护社会主义的人,不一定都是拥护社会主义的,同样,你认为是反社会主义的人,不一定都是反社会主义的,左派可以转化为右派,右派也可以转化为左派。   乙、为什么讲反社会主义者既不利于社会主义,又有利于社会主义呢?   甲、反社会主义者利用了共产党的缺点和错误来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领导,这就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共产党。同时少数右派分子的公开进攻,这就是对其他右派分子的号召,带领他们,组织他们向共产党进攻。同时也有可能使一部分群众,尤其是过去由于因某些共产党员或干部的工作上缺点和错误造成一些损失或产生一些不满的群众,倒向右派,这就相对地削弱了党的群众基础。   但是对于共产党来讲,右派分子现在露面了,使得更容易向他们作斗争,这比较对付暗藏的右派分子更容易些,同时也会使大部分群众看到了右派的反社会主义的面目,从中得到教育。因此,也同时更其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并且使党与人民得到锻炼。这就是对于社会主义是有利的。   乙、为什么讲,两条路线的斗争,对于右派分子也是有利又不利呢?   甲、两条路线的斗争,暴露了不少右派分子,这些右派分子错误地估计了双方的力量和形势、从左右两派的力量对比来讲,显然是对他们不利的,结果,他们是要失败的。所以说,对于右派分子是不利的。但是这同时是给予右派分子的一个很好的教训,暂时可以纠正他们的错误,对于还未暴露的右派分子来讲,也是一个相当宝贵的现实经验,使他们能更隐蔽地存在下去,待机而起。这就是对右派分子是有利的。   乙、为什么说拥护社会主义者不一定都是社会主义者,反社会主义者不一定都是反社会主义者呢?   甲、上面已经谈到,除了已暴露的右派分子外,还有隐藏着的右派分子,在这个时候,对于他们比较最有利的办法,就是起来反右派,以表明他们是左派,采取这个策略,一方面以此保存自己,并且能够暂时取得党和群众的信任。还有一种人,两条路线的斗争,对他们来讲,是个较好的表现自己,骗取信任的机会,以求达到个人目的。这一类人,虽然在表面上使你认为是拥护社会主义的,而实质上并非拥护社会主义。但是在你没有觉察到的时候,总是认为他们是拥护社会主义的。   为什么反社会主义者不一定都是反社会主义者呢?这就是要从认识的发展过程来看待这个问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是比较拥护社会主义的,但在旧社会里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熏陶,而并不自觉,并且还认为这种民主思想就是社会主义的,因此,他们就有可能会发出程度上不同的反社会主义的言论,这种人是右派,也可能是中间派,但是经过批评、教育以及斗争,可以转化为左派的。   乙、那么你认为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人民内部矛盾呢?还是敌我矛盾?   甲、既是人民内部矛盾,又是敌我矛盾。两条路线的斗争,是思想上的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和反社会主义,拥护党和反党,是对抗性的矛盾,是敌我性质的矛盾。但是作为思想斗争,马列主义与反马列主义的斗争,则是人民内部矛盾。右派分子现在还是人民,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如果其中可能有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或者这些右派分子跑到反革命那里去,在他们被发觉了的时候,跑过去以后,那就是敌我矛盾。因此,我认为是人民内部矛盾,又不仅是人民内部矛盾。是敌我矛盾,又不是敌我矛盾。既是人民内部矛盾,同时又是敌我矛盾,这是依据一定的条件、时间、地点而转移的。任何对人民内部的不利,对敌人就是有利,因此在客观上也起了帮助敌人的作用,其作用的大小,有时可以远远超过一个反革命分子的作用。即使是敌我矛盾,也可以看作内部矛盾,也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广义的讲,都是人类内部矛盾。   乙、那么,人民这个定义究竟应如何解释?   甲、人民这个定义是不稳定的,有它相对的性质,它所包括的范围。也是随着一定的条件、时间、地点而转移的。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既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包括了地主、富农,甚至国民党员。在苏联十月革命后所称为的人民不包括资本家,而中国现在的人民包括资本家,可是毛主席所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中的人民,如果是包括资本家在内,那是违反了毛主席的本意了。同样,“为工、农、兵服务”中的工、农、兵如果包括了恶霸、工头、富农,和反革命军队中的士兵,那也是违反了毛主席的本意了,所以这些口号也是不稳定的。   所以,资本家是人民,但也不是人民,地主不能算作人民,但也曾经算作人民,将来也可能是人民。在我看来,你是人民,而在蒋介石看来你是敌人。蒋介石是敌人,但在他投降过来后可以算作人民。   乙、你认为共产党好不好呢?   甲、你大概是指中国共产党吧,如果是这样,也是不能理解的。把中国共产党孤立起来看,那就无所谓好不好。而是要从中国共产党与其群众的关系上来看,与我个人的关系上来看。所谓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其基本的关系是利害关系,如果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对于群众有利,对于我有利,而且不仅是共产党人主观上认为有利,而且在客观上,群众和我也亲自体会到确实有利,那么群众和我就会认为中国共产党好,而且会拥护它。如果相反,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及其实施,对群众和我是不利的,那么就会认为不好。不但不拥护它,而且要反对它。所谓群众与我,并不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就是指什么人,例如中国共产党主张消灭剥削,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以及为此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去实现,使得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能有不断的提高;那么,对劳动人民是有利的,对剥削者是不利的,因此,劳动人民就认为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拥护它。而剥削者则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好,社会主义不好,就反对它。如果我是个劳动人民,我就会拥护它;如果我是个剥削者,我就反对它。所谓好不好,有利或不利,也是相对的,从比较而来的。只有比较好,比较有利的事情。没有绝对好或绝对有利的事情。例如,中国共产党比中国国民党好。因此,虽然是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从他们的阶级本质来讲,应该是反对共产党的。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他们的方针政策,既比较国民党好,也比较十月革命时苏联的共产党对待他们的资产阶级的办法为好,所以中国民族资本家就有可能认为中国共产党还比较好,因而拥护它。就拿劳动人民来讲,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当时是对劳动人民是有利的,但是在过去和国民党进行战斗的时候,就必然会使一部分参加战争的劳动人民(不论是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中,或是为国民党所领导的军队中的人来讲)因战争而死亡,这样对于这些死亡的劳动人民来讲,也是相对地不利的。因此,可以这样来答复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好,但又不好。   乙、那么,你主要的是没有站稳阶级立场。   甲、对,但也不对。相对论者认为所谓阶级立场,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武器,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因此,立场问题也是相对的,共产党人要求劳动人民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但是又不希望资本家站稳资产阶级立场。反过来也是如此。共产党反对共产党员怕死,向敌人投降,但又欢迎怕死的敌人来向他投降,这都是带片面性质。因此,无所谓立场问题,但是当我现在是中国人民的一分子,而且认为解放后比解放前好,共产党比国民党好的时候,那我应该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因此,我也认为自己是比较站稳了中国人民的立场的。至于你认为我并没有站稳立场,或者说我没有立场,那是你的主观认识问题,或者是我确实没有站稳立场,或者是根本没有立场,那么请你具体地指出来,以便我纠正。或者是你主观上的错觉。   乙、但是,我感觉到你有一种虚无主义的思想和态度。   甲、对,但也不对。前面我已经说过,从相对论者既不肯定一切,又不否定一切来讲,似乎是有些象虚无主义,但是相对论者在一定的条件、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对某些人或问题是相对地肯定的,或者是相对地否定的。我也同样,从中国共产党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来讲,在我看来,那是比资本主义好,中国共产党在政策方针上比国民党好,因此我就暂时肯定它,拥护它。但不是说,我从小就拥护它,所以小时候的我,并没有拥护中国共产党,倒曾经是拥护过国民党的,将来呢?也是不能肯定的,如果,在我的思想向右转的时候,或者中国共产党变了质,变成了象南斯拉夫那样的共产党,那我就不会拥护它了。   乙、那么,你也只是暂时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这岂不是没有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向共产主义前进了吗?   甲、是的,又不是。从我目前暂时拥护中国共产党来讲,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但暂时拥护的连续,就成为相对地永远拥护。从时间上来讲,一天、一月、一年、十年都是暂时的,有限的。然而一天一天的连续,就成为永远的,无限的。而我只能生存一定的时间,比如说50年,100年,也是有限制的。所以说是“相对地永远拥护”。不可能有绝对地永远拥护。因为我在50年、100年后会死亡的,那我再不会有感觉了,所以也就无所谓拥护不拥护了。所以,如果你要我说是:永远拥护共产党,在逻辑上看,是自欺欺人的说法。   乙、啊呀,和你谈了半天,我还是糊里糊涂,记不清呀,叫我怎么去研究呢?   甲、也好,我教你几首口诀,你去体会、实验和应用吧。   (一)   你说此线长,我说此线短;既长又既短,既短又既长;长中也有短,短中也有长;有长必有短,无短就无长;究竟是长还是短,你要去较量。既是去较量,只有比较短来比较长。   (二)   你说此物大、我说此物小;既小又既大,既大又既小;大中还有小,小中还有大;小中也有大,大中也有小;有小必有大,无大就无小:究竟是大还是小,请你去比较;既然比较了,只有比较大来比较小。   (三)   你说这是2,我说是2不是2;你说一定就是2,我说也许是个2、2、你说1+1=2,我说是2不是2;你说一定就是2,我说1+1可能=3,也可能1+1还是=1。你说是多少,我说你去实验就知道。   (四)   你说此事好,我说此事坏;既好又既坏,既坏又既好;好中也有坏,坏中也有好;有好必有坏,有坏必有好;究竟是坏还是好,请你去比较,你去比较了,只有比较坏来比较好。    1957年6月21日    來源:《右派言论选集(续编)》(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