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劉少奇的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比较   <江西、金平> ## (金平:江西赣州林业学校学生)   [原编者按:这是他给刘少奇同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用“疑问”的口气来吹嘘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文章虽短,内容不可忽视,这是死守资本主义阵地的右派分子对我们的挑战。他搬弄了一些经过曲解的材材来“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从理论上和事实上给以粉碎性的批判。同时批判这些谬论,就必然牵涉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和上层建筑、革命的主观条件、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对于锻炼我们的战斗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从社会发展史中学到,凡是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社会是进步的、稳固的,相反就会死亡;衡量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最主要的是人民的生活,人民生活如果很幸福,这种国家就会显得文明、进步、巩固,相反是陈旧腐朽;再一方面,看一个国家政体是否优良可以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得到答案,政治制度如果好,那人民一定安居落业,相反社会就会混乱,就会有一种力量出来推翻这种政权。可是最近愈来愈使我怀疑了,我看到国内外的形势,有很多方面是矛盾的,因而在我的思想上对于社会制度也产生了疑问,我不能设想社会主义的进步,也不能肯定资本主义的不好。   首先从美国来看,他是一个最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已到资本主义的“没落”阶段——帝国主义时期。按理说二十世纪的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就已趋向衰亡,但到今天已是二十世纪的中期,可是很难找到一点这个国家的这种制度有什么不详之兆。它的生产关系是与生产力有矛盾的,照例是不能长期适应下去的,但它的生产力却为世界第一,超过了进步的社会主义的苏联,这又是怎么讲呢?以目前的科学技术、生产、文化都这样的发达,且在继续的向前发展,这样看来,资本主义的后期还有无限长吧?而社会主义制度也并不是进步的东西了。   其次从人民的生活来看,我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并不比社会主义国家差,别说美国,就奥地利这样的国家与我国比来也有天渊之别,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化学系学生汗斯·迪萨尔在“尽力做中国人民的好兄弟”(发表在中国青年报1957年5月3日)上可以明显的看出。他写到“……一个家庭的人可能挤在一间房间内,孩子们只能在街上蹓达,而没有入学的机会。对于像我这样的欧洲人来说,从来没有想象出亚州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是处于怎样的低劣状况中……”,这说明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并不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不是贫困,而是较幸福的,相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生活必需品非常缺乏,粮食定量限制人民正常食用,我相信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会见到的(当然为了全国利益我不是反对定量),资本主义国家工农苦不苦呢?比起资本家来,当然要苦些,但这是很自然的,我国工厂、行政领导人不是同样比普通人民大众生活过得好吗?而且我想他们的生活至少可维持家庭而有余,而我国人民连衣食得到满足也不易啊!不能叫人相信社会主义对于工农大众比资本主义好,也不能相信美国人民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会感到不满,会遗弃他们的制度,会认为自己国家的制度是陈旧腐朽的制度,会奋身而起改变之而走社会主义道路。   再其次从社会上发生的现象看政治制度的稳固与否,按理说美国到今天应当成为动荡不堪的社会,因为他已面临资本主义的没落期。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有磐石之巩固。可是相反,美国的政权是如此的稳固。有丝毫也不能摧毁的形势,日益发展壮大着,而社会主义国家却常常发生动摇的局面。“波匈事件”的发生,不能不说是制度无一点问题,从参加事件的人来说有无数是属于人民群众,提出的口号主要也涉及到对国家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有罢工的情况发生,可是他们的目的在于经济,而不是说反对现在的政府。很明显,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比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力量小,人民并不激烈的反对资本主义,厌弃资本主义,人民并不热心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也不强烈。资本主义将长期存在,看样子还将永远存在,因为人民对资本主义没有恶感,发展资本主义对于他们自己同样有利,反正国家总要有人领导,资本家领导国家不会对他们带来死亡与疾苦。   由于以上事实,使我产生了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间没有什么好坏的充分感觉,只要国家制度对人民有利,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能使生产力发展,这就是好的。这一点资本主义是达到了,社会主义也争取达到,但既然如此,又何必拼力去争取资本主义的死亡,社会主义的实现呢?这样说来我国政府对于资本主义的改造是无意义的,农村中的地主可以成为农业资本家,发展成农业大生产,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因此,农村的土改,社会主义改造也是无意义的。目前我国政府坚决执行大家“富裕”,反对和限制人民个人发家的行为也是错误的。   在这里需要说明,我是一个青年团员,对于我国政府一贯是信任的,对党的政策一贯是拥护的,我向往美好的未来,愿意把毕生的力量贡献给祖国,我正在努力这样作,我也并不反对今天的政府,也并不愿意资本主义在我国重新取代今天的制度,但就以上的问题,请给我满意的答复。    来源:《右派文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办公室,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