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的右派言论——反对农业合作化反对统购统销   <全国部分高>   “我国农业合作化是毛主席一个文件强迫完成的,农民并不愿意,合作化后,农民的生活也没有改善。”(四川大学 代星如) ## “农业合作化条件不成熟就搞了,所以有问题,农民在骂啊。”(北京俄语学院 沈兆予)   “从土改到互助组,农民生活提高了,合作化以后农业产量根本没有提高,没有天灾也不会提高产量。合作化搞不好,因为人多心不齐,农民入高级社不是真正自愿。”(北京俄语学院 郝钧)   合作化的农村是“……后山无树木,前山无花草,死者无消息,存在如尘泥……”(北京航空学院一个学生的材料)   “合作化虽是好事,但合作化的高潮并不是自觉自愿,而是中央‘盲目乐观’,只有局部条件好的地区办社,使农民认识到了社的好处。很多农民因在统购统销时都搞得吃不上饭了,在统购时把农民吃的糠也买去了,农民饿着了肚子只好参加了合作社。毛主席把农民的觉悟估计过高。”(北京航空学院一个学生)   “统购统销,论其政策本身没有什么缺点,是人人赞许的,但论其具体实施,却可以说搞糟了。……农村党员、团员和干部组成了官衙,党员成了‘七品县官’,团员干部成了左右大臣,堂鼓一响,升堂律事,农民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农民变成了羊羔,任他宰割。‘衙’里的群臣七品,闷着良心高估农民余粮,用以媚献上爬,报复于民。有的农民本来没有余粮,而‘官’们硬说有。有的有500斤,硬说有2000斤。在这种存心不良,不切合实际的估数下,去吓唬、勒索农民,农民怎能够通哪?不通他们就用尽了一切法术。他们就用铁条长矛,满家搜索,把东西扔的满地都是,有的竟被破坏。搜的结果落空,并没搜出余粮,但还不甘心,又以动员说服的名义,把人叫去,在冬天叫你把棉衣脱去,把你关在久没人住的冷落的屋里,让你去想!……如果这些情况不能阐明农民所享有的‘自由’,‘民主’,我还能举出许多事实。动员说服……但到了农村官卡那儿,这句话就产生了变质,‘动员说服’就是打民的意思,群臣下社深入群众‘动员说服’,但农民说:‘凭良心说,我确实没有余粮’,话没有落地,耳光上脸,自己的妻儿子女眼巴巴的看着这种情景,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哪?这和汉奸逼良有什么区别哪?这种法术确有魅力,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恨心把吃粮卖掉,农民满腹的冤屈无处诉,‘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这虽是对旧社会的写照,但对现在农村的官卡来说,却仍然还是适用的。”(北京航空学院一个学生)   “农村农民没有饭吃要饿死了,由于农业合作化,农民都是各顾各的,耕牛没有人管都饿死了,现在用人拉犁拉车。”(中南矿冶学院 焦春台)   “家里粮食不够吃,人民吃杂粮,这些粮食都运到苏联去了。”(中南矿冶学院 朱德君)   “合作化的优越性,不外是大大加强动动强度;一天做到晚,吃又不饱(指粮食供应——编者),饿死都未到社会主义。”(中山大学 钟木粦)   “合作化运动搞得不好,偏差很大。”“我在湘西亲自参加过合作化运动,还不是出一个通知晚上把农民召集起来宣布一下就行了。”“湖南是毛主席的故乡,一切都较好些,湖南是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了。”(中山大学 岑澜)   “统购统销政策不合理的,使农民生活困难,余粮不够吃,政府征粮不够实际,农民明明没有这么多余粮也要卖。”(中山大学 覃仲才)   “猪肉之所以供应紧张,是因为统购统销合作化的偏差,农民入社不养猪了,猪肉紧张,市民买肉排队,人民的呼声是非常不满的。”(北京矿业学院 刘馨棣)   “合作化搞得并不象宣传的那样好,农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态度粗暴。”(北京政法学院 姚明)   “群众生活不好,比国民党时代还坏。合作化影响了农民积极性。不要合作化也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北京政法学院 王明欣)   “感到统购统销偏差太大,农民一天能吃一顿饭的很少,认为‘左’了。地主富农有对抗的(对抗统购统销)政府就判徒刑。……为什么五、六十斤粮食就判几年刑。”(北京政法学院 张毅臣)   “统购统销问题,中央总结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实际上很多缺点是普遍性的,如生猪、油、菜,由于统得过严而大大减少。”(北京政法学院 陈述庆)   (来源:《高等学校右派言论选编》(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195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