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龙山的丑恶嘴脸   <涤尘> ## 从地主少爷到投机商   20年前的一天,昌江河下窑柴码头开到了几十船窑柴,撑船老板是都昌乡下一个地主的儿子,到景德镇找财源来了。不料他时运不济,船到码头,恰逢镇上窑柴“行市”不好,抛不出去。他正在一筹莫展,却想起了一个“救星”,这就是他弟弟的岳父、鼎鼎有名的“刘家大老板”刘书涛。于是他马上去到刘家,刘书涛这时也正在想为他的新女婿找一条生财之道。这样就看上了他,于是劝他把窑柴暂且起上岸,由刘书涛替他的女婿出一百块光洋和他合股做窑柴。就这样,在刘书涛的提携下,这位地主的儿子成了一个窑户老板和后来的投机商。这个人就是谭龙山,他第一次“发家”过程就是这样的。   谭龙山向来就是一个狂嫖滥赌不务正业的人。当了“窑户老板”,有了钱,吃、喝、玩、乐当然更不在话下。经他这样一闹,不多时,做窑资本就亏蚀一光,自己还背了一身债。这时,正巧他有一个22岁的同族叔祖母新死了丈夫,手上还有些“硬货”。谭龙山就打上了她的主意,把她勾搭上手,骗出了她1只金手镯和4只金戒指做本钱,又通过刘书涛的关系结交了刘天成、赖淮清、邵裕如这一班人物,表面还是做窑,暗中却以赌场、妓馆做基地。利用瓷器市场的忽涨忽落,大做其买空卖空投机生意。从此才真正地发了财。这就是谭龙山前前后后肮脏不堪的“起家史”。 ## “继承父亲遗志”——守两面“法”   谭龙山的父亲是都昌乡下一个大地主,同时又是一个狡猾的商人。1929年,工农红军经过谭的家乡,谭的父亲杀了十几只猪迎接红军,表示“守”红军的“法”。后来红军撤退,国民党的军队又偷了回来。这位“守法”的地主就逼着把杀猪欢迎红军用的钱全部摊派在本乡的农民身上。这样,经过一番变乱,他不但一个铜钱没有损失,而且讨好了国民党,说猪是农民要杀的,他又“守”了国民党的“法”。他父亲的这一套,谭龙山是完全继承下来了的。土改中,在乡里农民上镇来找他清算,他不但不老实服罪,还到法院去告农民的状。后来经过九江专区法院判决,才不得不忍痛拿出一百石谷子还给农民。   解放初期,谭龙山在表面上很好,“靠近”政府,“踊跃”捐献飞机大炮。可是到“镇反”运动时,他又包庇反革命分子刘天成。刘在解放前几年是天天和他在一起吃、喝、嫖、赌的,他不但没有对刘的罪恶检举一个字。而且在他儿子参军时,还拉后腿说:“去不得,解放军是会和民国19年一样会垮台的。”以后,他又造假信,说他的老婆要死,把儿子从部队里骗回来,以致他儿子都不承认他是父亲。去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在申请合营时,他举手赞成,表现得很积极。以后清产核资时,他又变了,把他已经作了价投资的房子的楼板、门壁劈来当柴烧。工人阻止他,他说“这是没有投资的”。其实他是认为价估低了,就将板壁除外。 ## 一贯不满党的领导   1952年,谭龙山出面组织了永新联营瓷厂,自己当上了经理。到1954年,政府为了加强对联营厂的领导,派出了公方代表。谭龙山认为这是“夺”了他的“权”,表示不满,说当联营厂厂长是三面受夹,“既要挨公方代表的批评,又要受私方人员的埋怨,还要挨工人的骂”。在工作上故意找公方代表的麻烦,工人来领工具,他也往公方代表头上推。有一次,厂里动员工人搬匣缽,工会原说买2斤肉酬劳工人,谭龙山却故意买了16斤,并私下对工人说,工会刻薄,他照顾工人。去年改大型窑的工资问题因上级还没有研究决定,一时解决不了,谭龙山却煽动工人与领导闹,非要马上解决不可。谭龙山就是这样想尽办法挑拨工人和领导的关系,企图达到篡夺领导权的目的。对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谭龙山也是不遗余力地施行打击的。他说党的基层干部百分之百是自私自利的。六厂第四工段党支部书记邵继柳,是谭龙山经常打击、中伤的对象,他对工人说,邵继柳有什么“吊用”,他凭什么当党支部书记?他说党员在工作上还不如资本家。   (解放前投机倒把,解放后“两面守法”,这就是右派分子谭龙山的嘴脸。)   来源:江西《景德镇报》1957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