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各地、市直属机关反右派斗争中的几个重要情况(截至8月24日止)   安徽省各地、市直属机关反右派斗争已向纵深发展。截止8月15号前后,各地、市委在发现的八百七十九个右派分子中,已进行斗争的有五百人,占右派分子数的56.89%。其中已搞臭搞透的有二百七十九人,占已斗数的55.8%,占右派分子数的31.75%;揭发还不够、批判还不透的有二百二十一人,占已斗数的44.2%。尚有三百七十九个右派分子未进行斗争。原因是:(一)最近挖掘出来的;(二)有的单位右派分子较多,被暂放了一下。目前斗争正深入发展,兹将当前反右派斗争中的几个重要情况分述于后:   排队情况: 排队中的几个数字   以下排队数字为8月10号前后的数字;多数是第三次排队数,部分是第二次排队数:   1.各地、市委和淮、铁委第一批整风单位共五百五十二个,已有三百零七个单位发现有右派分子,占整风单位的55.62%。   2.各地在参加运动的二万一千零九十一人中共排出:   右派分子八百七十九人,占总人数的4.17%,其中极右分子一百五十一人,占右派分子总数的17.1%;   右派思想一千零十七人,占总人数的4.82%;   落后分子九百八十四人,占总人数的4.67%。   3.各地在参加运动的七千六百八十七名党员中,共排出:   右派分子一百零六人,占党员总数的1.38%,占右派分子总数的12%;其中极右分子十二人,占党员总数的0.15%,占极右分子总数的7.95%;   右派思想一百五十三人,占党员总数的1.99%;   落后分子二百二十三人,占党员总数的2.9%。   4.各地在参加运动的五千五百五十五名团员中,共排出:   右派分子二百零七人,占团员总数的3.75%,占右派分子总数的23.55%;其中极右分子二十五人,占团员总数的0.45%,占极右分子总数的16.56%;   右派思想二百八十八人,占团员总数的5.2%;   落后分子二百八十人,占团员总数的5%。   5.各地右派分子的比例数的比较:   右派分子占总人数7%以上的有蚌埠、安庆两个市委。   右派分子占总人数5%以上的有阜阳、六安两个地委。   右派分子占总人数3%以上的有合肥市委,蚌埠、安庆两个地委和淮委、铁委。   右派分子占总人数1.5%以上的有淮南、芜湖两个市委和芜湖地委。   其中最高的是蚌埠市7.25%,最低的是芜湖市1.55%。   6.从右派分子的出身和历史等情况来看,据合肥、蚌埠两市二百六十一名右派分子的统计:   (一)出身于地主、富农、资产阶级家庭,或本人系剥削阶级分子,一贯坚持反动阶级立场的;或者是其亲属被镇压、判刑,或本人系历史反革命和有严重的政治历史问题,怀有阶级仇恨的一百二十七人。占右派分子数的487%。   (二)本人历史不纯,社会关系复杂,在三反、肃反中被关、被斗、被审查,心怀不满;或因犯过严重错误而受党或行政的纪律处分,对党离心离德,不知悔改的有八十二人,占右派分子数的31.4%。   (三)虽非剥削阶级家庭出身,历史亦无问题,但由于有严重个人主义,蜕化变质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五十二人,占右派分子数的19.9%。   从职务上看,蚌埠市一百四十个右派分子中,有县干九人,区干二十四人,一般干部一百零七人;有些右派分子钻进了我们的要害部门,担任了重要职务,在人事组织、公安保卫、肃反审干及计划等要害部门工作的即有十三人。   上述各项数字说明:右派分子较前增加,各地右派分子比例相差较大   1.右派分子数较前增加了。   7月下旬统计,各地、市共有右派分子八百人,占总人数的3.9%,现增为八百七十九人,占总人数的4.17%;增加了9.88%。(实际增加数还要多些,因7月下旬统计数字中,有个别地区把右派思想、落后分子也统计在右派分子数内,以后又作了订正。)   右派分子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原来没有发现右派分子的单位,由于克服了右倾情绪,发动了群众,被挖掘出来的右派分子逐渐增多了,如合肥市原来有二十二个单位没有右派分子,现在只有十三个单位没有右派分子;六安地委政法口原来没有发现右派分子,现在已挖掘出四个右派分子。(二)有些单位在过去排队时,由于界限不明确划漏了,现在补划;或是由于当时材料不足没排上去,现在又发现新的材料,排上去了。(三)由于各地参照上海的七条标准,结合了历史情况,将历史反革命、坏分子和过去一贯对社会主义、对党不满的人均补划为右派分子。据安庆市委13日的汇报,在最近增加的三十四个右派分子中,包括历史反革命和坏分子十九人,老右派(即过去一贯对我仇视不满)八人,历次运动中被斗,放鸣中又有反动言论的七人。   右派分子数字总的是上升的,但在各个具体单位,也有下降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别单位对右派分子与中右(右派思想、落后分子)的界限不清,把个别右派思想与落后分子也划为右派分子。或者把右派思想与落后分子的数字也计算在右派分子数字以内。这次经各地、市委领导上审查时已作订正。   2.各地右派分子比例数相差是比较大的。   差数较大的原因,除了由于各地在掌握标准上不够一致以外,从各地汇报情况来看:   (一)右派分子比例较大的地区(蚌埠市7.25%,安庆市7%,阜阳地委6.66%),主要是由于领导上在放鸣开始时决心大、放得早,挖掘的右派分子多,这些地区除少数单位没有发现右派分子以外,绝大多数单位中都发掘了右派分子。但是,在这些地区有的单位已经发现由于标准掌握不紧,将中右划为右派的现象。因此,经认真审定以后,右派数字可能稍有变动。   (二)右派分子比例较小的地区(淮南市2.2%,芜湖市1.55%),主要是由于领导思想开始不够明确,放鸣决心下得慢、放得迟,因而右派分子发现得不多,许多单位没有发现右派分子。这种地区如果再深入地挖掘,右派分子还可能增多。   关于划右派分子标准的掌握和审批问题   1.各地对右派分子标准的掌握,是逐步明确,逐步一致起来了,但还有不够明确的地方。主要是:   (一)右派分子与中右(右派思想、落后分子)的界限还搞不很明确。从各地报来的材料来看,主要是有的单位对下列几个具体界限分辨不清:一、坚持反党、反社会主义根本立场问题与一般的错误问题的界限;二、出于敌对阶级的仇恨而对党、对社会主义进行恶意攻击污蔑,和出于个人主义对国家生活、党的生活中个别事项不满的界限;三、系统的反动谬论和个别观点的错误的界限;四、有意泄露党的机密与右派分子串通一气向党攻击,和由于警惕性不高、敌我界限不清,无意泄露党的机密致为右派分子利用的界限;五、积极支持右派分子并竭力为其辩护,和一时受右派分子蒙蔽、附和右派某种一般言论的界限。   (二)对历史反革命或有重大历史问题的分子,应该如何对待的问题,从各地报告看来,一般已根据具体情况作了解决,但也有的地方,对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还不明确,因此,应根据省委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研究解决。   2.对确定右派分子及斗争对象的审批问题,各地一般是按干部管理制度统一审批的,但有的地区把批准权(按干管制度应由地、市委审批的)下放到各口,未经地、市委统一审核,因此掌握标准不一致。所以在某些具体单位比较起来宽严很不一。 ## “顶牛”情况   据安庆市委和蚌埠等四个地委和淮委的统计,斗争的二百五十三个右派分子中,呈现“顶牛”局面的有四十六人,占18%。形成“顶牛”的原因,除右派分子狡猾、顽抗外,主要是由于有的单位在斗争的准备工作、斗争方法和策略上存在着缺点:   有的单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批判时没有抓住右派分子的主要反动论点,结果会议开的很多,但却打不中要害   如:安庆市商业局开小组斗争会,事先也不作准备,想到什么讲什么,甚至把另一右派分子的言论也拉到被斗的右派分子头上,因而右派分子就据此反击,说:“这样怎能叫人服气”。也有的单位长期攻不下来,就来个整态度,因而愈整愈僵。 ## 对右派分子的分化、劝降工作作得不够   各地反映,右派分子一般都有五怕:怕开大会斗争、怕戴右派分子帽子、怕登报、怕揭发老底子、怕受处分等,因而在交代问题上往往是半吞半吐挤一点谈一点,有些单位由于没有针对右派分子的特点作必要的分化、劝降工作,而且存在着急躁情绪,因而影响斗争的进展。有的单位对右派分子的交代缺乏认真分析和研究,甚至一概责之为假检讨、蒙混过关,使右派分子感到交代无底,以致相持不下。   关于解决“顶牛”局面,目前有些地区已取得一些经验,他们的办法是:   (一)坚持摆事实、讲道理的原则,应当允许右派分子辩解,防止放空炮和单纯整态度。(二)加强准备工作,认真研究需要驳斥的论点和具体内容。(三)在斗争中应当采取先揭阳谋后揭阴谋、再揭底的办法。要首先驳倒右派分子的反动论点和充分揭露其反对言行,不宜过早的戴右派分子帽子和追动机;对组织活动应先弄清事实或从内部争取起义,不宜过早地从外部强攻,更不能盲目乱追。(四)遇到“顶牛”局面暂时休战,研究对策。(五)掌握其思想情况,进行必要的劝降工作。 ## 未发现右派分子的情况   截至8月10号前后,各地参加整风的五百五十二个单位中,还有二百四十五个单位未发现右派分子,占44.38%。根据各地汇报,没有发现右派分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放鸣不够,因而人员政治面目没有很好暴露,右派分子排不出来;(二)右派分子已放出来了,但由于领导上嗅觉不灵,没有当作右派分子,或右派分子虽曾暴露过,但当时没有“照相”,群众又未充分发动,现在又被隐蔽起来了;(三)有些单位人员较少,而且党团员多,政治情况不复杂,经过充分发动,确实没有右派分子。   对这些单位的措施,根据各地已有经验。对于第一、二两种情况的单位,一般采用了下列几种办法:(一)进一步学习有关文件,联系实际,克服温情主义,发动群众进一步揭发。(二)整理和认真地分析放鸣中的小组记录和大字报,作进一步的发掘。(三)在发动群众和充分搜集研究材料的基础上,重新再排一次队。领导上在排队时并吸收最可靠的积极分子参加研究,以免漏、错。(四)对材料不足的疑似分子,指定专人收集材料。合肥市、六安地委有些没有发现右派分子的单位,就是用这些办法将右派分子挖掘出来的。对确实没有右派分子的单位,就将他们力量组织起来去支援其他单位:或者组织驳斥别的单位、外地的右派分子的反动言论,结合批判本单位的错误言论。 ## 关于边整边改的情况:各地、市在改进工作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绩   根据阜阳、安庆、六安、蚌埠地委、合肥市委等地区不完全统计,群众提出的六千五百六十件正确意见中,已作了研究处理的有二千九百七十件,占45.3%。根各地、市汇报,目前已作了改进的有下列几个方面:   1.领导作风方面   各地、市委党委书记、部长、科局长以上负责干部最近以来,都分工联系了一个基层单位,定期地参加劳动,帮助层解决问题。如合肥市粮食局领导深入基层,帮助粮食供应站研究调整了营业时间,既使营业员获得休息机会又便利了群众买粮。手工业管理局党委书记亲自帮助新肥服装社解决了因公司停止加工定货而发生的生产上的困难。芜湖市常委李建华同志及时帮助所联系的芜湖纺织厂解决了职工宿舍基建的地皮问题和原棉调拨时间过长,影响质量的问题。   2.改进工作方面   各地对工作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一般都作了研究和改进。如芜湖市改进了市场供应点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安庆市改进了过去面粉加工工缴费过低的现象。蚌埠机械厂改进了过去机构不合理和非生产人员过多的现象,把原来二十二个课室合并为十六个,管理人员由二百二十五人减为一百六十六人,并充实了车间。   3.职工生活福利方面   群众对这方面意见比较多,各地在节约的原则和可能的条件下,一般都作了适当的解决。单就解决职工宿舍一项,据淮委、铁路分局和合肥市的统计,经过调整、修缮和新建职工宿舍,共解决了近八百户和四百余名单身干部的宿舍问题。   4.对肃反遗留问题进行了检查和处理。如六安财贸系统在这次复查了一百零八个肃反案件中,对三十九个人的结论中的各种不同的具体情节作了修改。   边整边改方面存在的问题 ## 1.改得不狠:   据各地汇报,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有些尚未改进。据六安等几个地、市委的统计,约有55%的正确意见尚未研究改进。尚未改进的部分,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一类是疑难问题需要弄清事实作进一步研究分析才能决定改或不改的;一类是重大问题需要请示上级处理的;一类是能及时改而未改的。能及时改而未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上对改进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有的把领导精力集中在反右派方面,放松了这一方面的工作;有的满足于现有成绩,没有进一步的研究解决问题。 ## 2.改得不当:   在改进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单位发生迁就群众,不按照制度规定或不根据节约原则办事的现象。如合肥市百货站对家住较远的职工报公共汽车费,按规定只能补贴一元五角至二元,而该站却改为实报实销(已纠正)。又如安庆专区医院工友打扫、洗痰盂,要风镜和胶皮手套,这些东西可以节省的,但也要到上海去购买。    ——原载安徽省第八十期“内部资料”和新华社《内部参考》1957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