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机关反右派斗争的几点经验   新华社广州7日讯 广州市机关反右派斗争的经验。 ## 第一、坚持说理,才能驳倒右派,教育群众。   这次斗争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驳倒右派分子。从这一月来的斗争情况看,凡是坚持这一原则的,右派分子就能打倒,群众就能提高。不坚持说理,就会造成“顶牛”,形成僵局。如公安局一处斗争魏振峰,房管局斗争郭立,由于坚持了说理,因而在批驳时很有说服力,驳得右派分子理屈词穷,体无完肤,群众也从斗争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要做到说理必须要:   1.首先要有理可说。这就必须要做好材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对象的主要论点、根本性的问题;根据这些论点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这些论点的实质,找到驳斥这些论点的事实资料与理论根据。要搞好这些工作就要组织好力量,进行专题研究,并由领导亲自掌握。   2.在说理时应容许右派分子充分申辩,展开思想交锋。这样,一方面可了解对象的论据所在与思想动态及漏洞,从中找出矛盾和弱点去驳斥他;另方面也可通过辩清道理来教育群众。有些单位强词夺理,不让对象讲话的做法是错误的。   3.在批驳时要做到“三要”。   (1)要逐点批,又要系统批。逐点批才能批得干净、彻底;但是因为右派分子的谬论是有一定理论体系的,因而在逐点驳倒后还必须把他的整套谬论有机地联系起来分析,才能刻划出一个完整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但是,在批驳时也不能机械地划分先后,两者有时也紧密地结合的。   (2)要把机关右派分子的言论与社会上右派分子的言论有机的对比,结合进行批判。这样,才能在批判右派的过程中,使本单位的一些错误言论也同时受到批判,使抱有同样言论的或同情这种言论的同志也受到教育。   (3)要有事实,又要有理论。这样才有说服力;也只有把右派言行提高到政治的原则高度,才能使群众认清右派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实质。在摆事实批驳时,必须注意保证这些事实的可靠性,否则会被右派分子反咬一口,造成被动。 ## 第二、要对右派分子打得狠,必须要目标集中、时间集中、火力集中。因此各种斗争手段、斗争形式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密切配合。   从各单位情况看,斗争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小组会、专题辩论会、座谈会、大型、小型联组会、全体干部大会、大字报、漫画、广播等等。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应根据各种形式的作用、各个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群众发动情况以及队伍力量情况的不同,来充分运用这些斗争形式。一般来说,应以小组会斗争为主,因为小组会人少,人员也较熟悉对象的情况,可以做到充分说理,逐点深入透彻地驳倒右派分子。为了扩大教育效果,在小组会基础上辅以必要的大会,但一定要在有必要、有准备、有把握、能收效的情况下来召开大会。   大字报也是一个重要的斗争形式。它主要作用在于能加强与活跃战斗气氛;及时报导战果,交流斗争经验;造成舆论压力,孤立右派;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右派分子的系统的揭露与批判,用事实来教育群众。因而大字报的多少,一般可衡量出发动群众的情况和斗争的深度;但大字报要与小组及大会斗争密切配合好,公安局、房管局、民政局等单位在这方面搞得较好。如当小组会以揭发为主时,就利用大字报来进行群众性的揭发,及时提供了小组斗争的弹药;小组进入对论点的批判时,大字报也配合跟着由揭发转向对论点的系统批驳;当右派分子在会上狡赖时,大字报就评论他的态度,指出他的出路。   适当时机召开大会。大会的作用,主要的是用右派分子做活教材教育群众。大会的召开,一般是为了扩大教育效果,对右派分子进行全面的批判,达到搞臭右派分子和教育群众的目的。   总的来说:不管采用那一种形式,都必须要围绕一个特定的斗争目标,使问题集中,目标集中,时间集中,以驳倒、斗垮、搞臭右派分子。切不可无的放矢,乱点乱挑,以免造成夹生饭,使一些论点批不透、搞不臭,将来还得再行补课。 ## 第三、右派分子能否打倒,反右派斗争能否胜利,关键在于能否整个斗争过程中,真正地贯彻群众路线,反复的检查批判右倾的温情主义思想,充分地发动群众性的揭发和批判。   我们必须认识: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发动群众、教育与提高群众觉悟水平的过程。随着运动的逐步深入,较大部分的群众已发动起来了,而未动起来的,一般都是些较难于发动的,对于这一部分群众的争取发动工作,就显得比备战阶段时更需要深入细致了。从目前来看,较难发动的群众主要有四类人:   1、与右派分子关系较密切的或受过右派分子小恩小惠的人,中右分子以及一部分在大鸣大放中放过一些较偏激的、右倾言论的人,他们思想包袱较重,顾虑较多,对运动的抵触情绪也较大,不容易动起来。   2、老落后分子。这类人个人主义思想较浓、闹名誉、闹地位、闹提薪,在思想上与组织有较大的距离;对政治斗争不感兴趣,袖手旁观。   3、年纪较大的留用人员,一般在旧社会工作时间较长,沾染着不问政治的超阶级思想,对这次运动往往采取“明哲保身”的中立态度。   4、历次运动被斗争“余恨未消”的分子,他们对组织抱有成见,不轻易响应党的号召,对运动仍有疑惑之心。   对待这几类人,我们除了一般号召外,更须领导亲自动手,进行细致的、耐心的思想发动工作。特别不容忽视的是中右分子的争取,因为他们在思想感情等方面与右派分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知道他的材料也多,争取到他们,对揭发材料、孤立右派分子都有好处。从目前情况看,对中右分子的争取工作不一定是很快见效的,因为这些人右倾观点较严重,与我们争执的问题也较多,顾虑也较大。因此,要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工作,应针对对象的特点,从团结愿望出发,来进行教育。同时还要教育左派,不要把他们当右派打,中右分子仍是我们团结争取的对象,虽然他们存有严重的右倾错误,但还是我们队伍内部问题。故在批判他们的错误时,应与对右派分子的斗争有原则的区别,对右派要坚决搞臭;对他们则当为内部的思想加以批评、教育;批评时要讲究方式,适可而止,一般来说,不要拉到群众大会来批判。但对他们的右倾言论、思想不能迁就,必须加以严肃的批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认识,与右派分子划清思想界线。目前有个别单位对中右分子采取粗暴的或迁就的态度都是不对的。   要争取好中间群众,在斗争过程中还必须认真贯彻“边整边改”,以说明我们是是非分明的,重视与接受正确的意见的,用事实来反击右派分子说我们不整风了,整别人了,不接受批评了,不改正缺点了……等等的谰言,从而使中间群众明辨是非,向我们靠拢。实践证明,贯彻“边改”是争取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一些中间分子看见领导在反右高潮时公布了一些改进工作的措施后,普遍反映良好,说:“反右派斗争这么紧张,领导上还抽出人力重视‘边改’,这样对大家鼓舞很大”。 ## 第四、右派分子在斗争过程中,幻想和顾虑是很多的,思想斗争也很激烈,因此,必须要密切注意右派分子的思想活动,及时解除其思想武装消除他的顾虑和幻想,才能促使他们分化和更快地缴械投降;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积极方面避免“顶牛”现象和意外事件的产生。   右派分子在斗争初期,当他的假面目未被扯破时,一般是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幻想过关的;但当他的真面目暴露无遗后,特别在被驳得理屈词穷的时候,就会考虑今后出路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不少顾虑。从目前情况看,右派分子的主要顾虑是:(1)怕丢面子,特别是怕登报。这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顾虑。有些右派分子就说:我什么意见都没有,只有一条,就是希望以后调我到其他单位工作。(2)怕“劳教”。这一怕在国务院劳动教养条例颁布后较突出,很多就拿自己的情况与条例比对衡量。如商一局右派分子何礼福说:“按我所交代的言行,正符合劳教条例第二条。”怕送去劳教,从而把自己过去所交代的东西全部推翻。一些党、团内的右派分子则怕开除党、团籍。在这时,我们必须要及时交代政策,指出出路(但不能随便许愿),促使他缴械投降;否则,很可能产生顽抗到底或者自杀逃跑的事件。   “顶牛”情况的产生也是右派分子顽抗的必然结果。从目前情况看,一般在追组织、动机时或是追一些带关键性的问题时是比较容易产生“顶牛”局面的。这里原因有三:一是对象顽强、狡赖而产生“顶牛”;一是确实没有组织,是个“单干户”,但我们却硬要追组织,这样也必然“顶牛”;一是我们方法简单粗暴。因此,要防止“顶牛”应要:   1、首先在追查前,我们对右派分子应有一个初步的估计,对象是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的“合作社”户呢?还是出于阶级仇恨、思想反动的“单干户”?如果是前者,我们就应坚决追到底(当然要讲究策略);如果是后者,我们就不应无地放矢的硬追下去。   2、要通过交代政策,指出出路,打消他的顾虑和幻想,以解除他的思想武装,减少他狡赖顽抗的企图,促使他彻底交待问题,低头认罪。因此,在小组上追查时把对他的质问和我们交代政策结合起来,同时在会后也应采取适当时机,对他进行个别教育。   3、在追查的策略上,应从小到大,从易到难,先追活动事实和言论,事实搞清了,就易于促使对象交代目的企图和组织、计划。事实证明,过早追目的和企图是很不策略的。   从实践来看,只要在以上几方面做好了的,一般“顶牛”局面就少产生。   万一“顶牛”局面产生了怎么办呢?应及时召开战地会议研究改变策略或把斗争暂时停下来进行休整,收集材料证据,准备好再战。在产生“顶牛”时切不可硬追下去,否则就会产生简单粗暴而形成僵局,造成被动。   “顶牛”时一般容易激起公愤,这时就最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因此,在这时,领导上应保持冷静,在态度上应:右派分子急,我们则要冷静;右派分子不讲,我们要挑他讲;右派分子耍赖,我们就要和他说理。总之,应掌握主动。    ——原载新华社《内部参考》1957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