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曹靖亚为首的反党小集团阴谋败露   <辽宁日报本溪记者站>   本报本溪记者站报道:本溪市文艺界反右派斗争首战告捷,一个企图从思想上、组织上反掉党对文艺的领导从而改变文艺的政治方向的反动小集团,已经被赤裸裸地揭发出来。   小集团的头目曹靖亚(共产党员),担当本溪市文联副秘书长,他参加过国民党,当过革命逃兵,因为偷东西受过党纪处分,是个一贯跟党闹对立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极端严重的人。他的伙伴高节操、吴贵信、邱克武都是本溪市文联编辑,马骐当干事。高节操是敲诈勒索过老百姓的伪宪兵,国民党员;吴贵信是伪满的补助宪兵,吃喝玩乐无所不为的花花公子。马骐是敲诈勒索和打骂过农民、抓过劳工、得过伪满“康德皇帝”两次嘉奖、负责特务系内勤工作的伪警尉,是国民党员,历史反革命分子。邱克武是调戏妇女、好打架斗殴的流氓分子。就是这样一伙留恋旧社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好光景”、对新社会的一切都“不顺眼”、对党怀着“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仇恨的人,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结成了一个反动的黑邦。   这个小集团几年来一直从组织上到文艺的方针政策上猖狂地向党进攻,企图使本溪市文联摆脱党的领导,变成他们的反党阵地。在文艺的方针政策方面,他们极力否定本溪市文联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在群众中恶意地歪曲说:“过去文联的方针混乱,不应该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文联过去办的刊物没人看。”他们攻击本溪市党组织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行政命令主义严重,以政代鸣,以政代放,以行政命令推行教条主义,结果形成一家之言”。同时小集团分子到处告状,几年来邱克武等人曾向中央和省的有关部门告了十几状,写了很多有毒素的文章到处投(大部分没有被刊用)。企图造成混乱,以便他们混水摸鱼。更严重的是小集团分子公然篡改了由他们负责编辑的本溪日报“小草”文艺副刊的编辑方针,说原来经中共本溪市委文教部批准的方针是“公式化,概念化”,便把“芒种”杂志的“短小精炼,新颖活泼,大胆辛辣,干预生活”的十六字真言承袭过来作为“小草”的方针。这里他们把原来的“辛辣大胆”改为“大胆辛辣”,以示他们有比“芒种”更大的胆量来“干预生活”;此外还补充了“或褒或贬,要有独到见解”一条。结果“小草”发表了很多歪曲、丑化工人和农民形象的作品,特别是在大鸣大放和反右派斗争期间,他们大量地发表了煽风点火向党进攻和为右派分子打掩护的文章。当有人对这些毒草提出批判时,他们便打起“反对庸俗社会学”的旗号来反击……。在组织上,他们公开叫嚣:“周主任(本溪市文联主任)是个头号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官僚主义者,要求撤消他文联主任的职,以便在曹秘书长领导下,独立进行工作。”他们还对经常把文联内部情况向党委汇报、并且敢向小集团的反党活动展开斗争的张伯华(文联会务部负责人)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地要把他拔掉。曹靖亚企图通过文联组织机构改革篡夺文联主任或副主任的职位。同时他们还打算篡夺本溪日报的“小草”副刊的领导权,由曹靖亚担任主编、高节操、吴贵信当编委组成编委会,而不要本溪日报编委会来过问,以便利他们放毒。   平日,小集团人员之间互相拉拢互相吹捧,高、邱、吴、马把曹靖亚当作他们的靠山,说曹靖亚是“本溪市文艺界最理想的领导者,他挽救了文联的厄运,从他身上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温暖。”“曹秘书长是政治上成熟的一个老干部。”“如果说文联几年来还作了一点工作,那就应该归功于曹秘书长的领导……。”有人对这种肉麻的颂扬加以驳斥时,曹靖亚还恬不知耻地说:“群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同时曹靖亚也不薄待他的喽啰们,向他们封官许愿,甚至于把党内会议的入场卷送给高节操去参加,向这些有政治历史问题的人泄露肃反的机密。   大鸣大放开始后,小集团分子认为时机已到,整天在一起密谋策划向党进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发动了“四次战役”。(为了加强“作战”力量,小集团私自把已经决定调离工作的他们的“闯将”邱克武留下来。)四月间,中共本溪市委让张伯华去参加省文艺座谈会,小集团便借机发难,曹靖亚亲自打电话质问市委负责同志为什么偏偏叫张伯华去参加会,而不叫高节操去;高节操也跑到市委去“将军”,接着他们又连写两份信向省委控告。五月间本溪市委召开文艺座谈会,他们事先策划好要把持这次会议,不让别人得空发言,而由邱、高、马等人轮番发言,对党的领导,党的干部政策、党群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和污蔑。文艺座谈会的第二天,辽宁日报副刊组编辑孟令乙请文联的人座谈创作问题,曹、高等人便进行布置,不让小集团以外的人参加,企图通过辽宁日报把所谓“文联内部矛盾问题”搬到社会上去,制造舆论,借以对本溪市委加施压力。最后,当他们的阴谋并未得逞,市委并没有动摇让步时,小集团又决定以“实际行动,采取小匈牙利事件的手段”来搞垮市文联,要挟市委。如曹靖亚向市委提出了书面退休书;接着高节操、吴贵信也扬言要辞职各奔他乡;邱克武要蹲市委宣传部长办公室,马骐要蹲市委大门口,他们声言:“市委不给解决问题,我们就不回来!”邱克武调离本溪后,还分别由北京、广东给小集团分子来信出谋划策说:“几日来情况如何?思想战是否继续?注意,要和风细雨的打,多用步枪或手枪,必要时可以用轻机关枪,但重机关枪及火炮是万万用不得的。”“要沉住气,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小集团成员之一的高节操,还跟省文艺界的右派分子勾结串连向党进攻,他造谣说:“省文联没有作什么工作,如果没有‘辽宁文艺’撑门面,就不堪设想了。”他在沈阳作协党组召开的会议上,除极力赞扬右派分子王化南等人的反党言论外,还对作协党组书记文菲、作协副主席蔡天心进行人身攻击。他跟右派分子于雷、郭峰、项冶等人关系很密切,企图办同人刊物作为向党进攻的阵地。小集团的另一个右派分子吴贵信,也积极攀扶省文艺界的右派分子,并曾写了篇“项冶在柳荫下”的文章来支持项冶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   反右派斗争开始后,小集团分子立刻订了攻守同盟,表示要跟党“坚决战斗到底”,曹靖亚并且明确地向党组织表示:“不接受批判,要坚决斗争到底!”当大家开始批判他的反党言行时,他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也不揭发小集团其他人的罪行,并且说:“都和我有关,我可以包下来。”小集团的其他右派分子也互相打掩护,企图转移群众的视线。这个反动小集团的狡猾、顽固的态度引起了同志们极大的愤慨,目前他们正在连续召开会议来驳斥右派分子的反动罪行,迫使小集团分子缴械投降。   (来源:《辽宁日报》1957年6月13日。原题为:“本溪文艺界反右派斗争首战告捷/以曹靖亚为首的反党小集团阴谋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