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召开批判“国事十条”座谈会   <《新山大》>   【本刊讯】本刊268期登出了仲平(即杨学孝)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国事十条”后,在269、270、275等期,连续发表了五篇系统批判的文章,275期又综合了一批读者对“国事十条”的批判来稿,271期登了“国事十条”作者仲平来信。根据“国事十条”作者的建议,本刊征得有关作者同意,在5日下午、7日上午召开了批判“国事十条”座谈会,进一步批判“国事十条”的反动实质,使批评与被批评者双方能自由交换意见,通过辩论取得一致认识。仲平在会上的态度极不老实,不敢承认错误,大胆暴露思想,会上对仲平所持态度一致表示不满。   5日下午会上,首先由杨学孝说明写作情况及现在认识。他说,基本上能够接受本刊发表的批判,认识到“国事十条”是十足的右派货色,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东西。但又接着声明说,写这篇东西,并非别有用心,有些是他座谈会上的发言,有些是采用别人的说法。杨学孝冗长地介绍了家庭成分,家庭成员的政治态度及工作表现,并说明自己从参加工作直到山大学习,在各项运动中一向是积极的。到山大后,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和单纯技术观点。企图用这些证明“国事十条”的写作,并无历史根源,而仅是偶然错误,虽然他也曾经有一次空洞的提到,他犯这样的错误并不是偶然的。但他又说写文章时主观上并未与党对立,只是客观效果上起到要搞垮党的作用。   杨学孝在解释“国事十条”的各条时,也是自相矛盾和逻辑混乱,如解释第一条时,他说因为自己是站在农民立场上,对农村文化教育生活,某些农村干部强迫命令作风,有些意见,而当时报上又未发表农民意见,(编者按:关于农村文化生活和某些干部恶劣作风问题,报刊上屡有批评,仲平难道没有看到过吗)所以提出要求多听中下层意见。解释第二条时,他对肃反仍抱否定态度,说他指的是第一批肃反,因为出了个胡风,所以就先在高等学校搞肃反,但是不是知识分子中最需要肃反,是值得怀疑的。他认为肃反的路线也是有错误的,他说群众斗争方式是从农村搬过来的,但在农村是先确定为地主成分后才斗争的(编者按:当时有同志指出,农村土改并不是对所有地主都斗的),而肃反则是用斗争的方式斗出反革命来。容易伤害好人,他在解释第三条引证古人云那一段时说,这一段是为了说明感情应该双方培养,其中的××是因为不愿将实话写出来(编者按:如写出来就对党的仇视暴露更露骨了)。说第七条对社会主义成就嘲弄的公式,是讽刺总结的公式化,而非否定成绩。第十条是说初解放时还相信群众,现在则只相信党员,不相信群众。   在杨学孝发言后,邢福崇、崔玉珍相继发言,逐条予以批判。邢福崇说:“国事十条”是集合了当前右派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成。它广泛地抨击了无产阶级专政,统战工作,民主制度,人事制度,统一分配(即国家的计划性问题)制度,以及具体的党团员问题。邢福崇在谈第一条时说,不听取农民的意见是不对,我们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党对农村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当然还有一些不够的地方,如仲平指出的文化教育工作就是如此,但如根据这点,都得不出这条要扩大社会方义民主的结论,也不会大喊不合理,不公平的。在谈第二条时,邢福崇说,杨学孝提出的,不仅是成绩大小问题,而是肃反有无必要性的问题,杨学孝是说因为出了胡风,党中央头脑发热,估计错误,因之肃反并无根据,事实上肃反并非因为有了胡风,胡风被揭露,只是起个警钟作用,肃反本身是根据各方面材料确定的。肃反中的斗争和斗争地主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这为发动群众揭露反革命的一种方式。邢福崇指出,第三条是最恶毒的一条,统一战线毛主席曾经总结为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我们现在还在讲爱国一家,不分先后,怎能说是“留客养士”呢?事实上中央有很多部长都是民主人士。“古人云”一段,更带有煽动性,意思是你对我怎样,我就怎样对你,对我不好,我就如何如何。这不是和葛佩琦说过的共产党搞不好,群众就要杀共产党一样吗?在读第七条时,邢福崇说,从表面看似乎是反教条主义,而实质上是以反教条主义名义下来反马列主义。马列主义最基本的常识是实事求是,而成绩是基本的,缺点是次要的,这是从事实得出的结论。有人对这条怀疑,有的是认识不清,有的则别有用心,想为反党找出借口,既然八年来“错误是主要的”,共产党当然就应该被推翻,应该下台了。在批判最后一条时,邢福崇说,群众不是越来越不相信党,而是越来越对党靠拢。   崔玉珍举出一些实例反驳十条,指出结论和杨学孝讲的写作的事实根据对不上头。并对他说他是站在农民立场的话加以批驳。   在7日晚会议上发言的还有尚永善,崔玉珍、郭振远、张光鑫、杨荫民、张臻、陈亮等九位同志,发言中除继续对“十条”加以进一步批判外,会上并揭发杨学孝日常一些表现,张光鑫指出杨学孝只将有利条件说了,而未说出缺点。郭振远指出,在大鸣大放中,歪风正盛时,物理系三年级选大字报编委,有人说选党员不合适,而杨学孝则说要选上去考验考验他。杨学孝在写稿子时,将底稿放在口袋里说:将来斗我,我再拿出来。杨学孝有一次对人说:用人应向孙中山学习,当时周恩来是政委,而现在则无一政委是党外人士。又说:毕业时如果分配不好,我就要领着同学闹一下。杨荫民也揭发在大鸣大放时,有两张大字报写的不好,有人建议给党委看了再贴,但是杨学孝说:贴出去给党委看。   从上面的揭发,可以看出杨学孝的态度是很不老实的,对自己的严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言行,并没有很好认识,而是企图用唯成分论和美化个人表现的办法来博得人们同情,轻描淡写的蒙混过去。我们希望杨学孝同学,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切实的检查自己反动思想和行为,从错误的道路上扭转回来。    来源:1957年7月11日《新山大》,285期,原题为:“本刊召开批判“国事十条”座谈会,对反党的“国事十条”逐条进行了批驳,仲平在会上很不老实引起大家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