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湖北省委批转王良同志关于早稻高产情况的来电   [王良时任中央湖北省委常委兼省委秘书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梅白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 ## 省委批示:   兹将王良同志的来电转发你们(指武汉、黄石市委、宜都工委、各地(市)县委,所提问题请各地注意。   (省委梅白同志并请转书记处诸同志:)   10号,我们路过汉阳、云梦到孝感,在孝感活动了几天,听取了地、县委的汇报,看了几个农业合作社和小工厂,并分头深入几个点,具体了解情况。沿途见到大秋作物生长良好。我们在孝感所看到的是早稻丰收后的一片新气象,令人十分兴奋。孝感县的干部和群众正在信心十足地以冲天干劲争取大秋作物的更大丰收。我们在这里还没有发现自满松劲的情况。例如,孝感朋兴乡长风社,早稻平均单产达到28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到1.5万斤以上,但是社主任官木生同志因为早稻没有放出更大卫星而感到惭愧,该社全体干部和社员,在总结了早稻生产的经验教训,挖掘了大秋作物的增产潜力以后,正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争取大秋作物更大丰收的增产运动。他们计划今年实现粮食亩产万斤社,并且要求出现亩产10万斤的高产“卫星”。车站乡黎明社,全社早稻700多亩,平均亩产3400多斤,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也在埋头培育亩产5—10万斤的高产田,并争取今年实现粮食亩产万斤社。我们所接触的其他合作社也是这样。   我们在孝感县车站乡黎明社看到两块用掇秧办法搞的高额丰产试验田,他们将已经含包孕穗的2亩—季晚粳掇到5分田里去,包括整田、送肥等共用150多个工,目的是创造亩产10万斤的高额丰产。我们到六合乡五四社,也发现他们准备将4—6亩田的一季晚粳掇到1.1亩田里去搞亩产20万斤的高产试验。这4—6亩田的一季晚粳,的确长的很好,他们说可以达到亩产2万斤以上,据县委同志说,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各区、各乡都搞了一点。全县计划亩产10万斤以上的试验田共80多亩,绝大多数都是用这种办法搞的。   这种掇秧丰产试验,群众并不欢迎,因为将已经含包孕穗的稻谷掇到一块田里,不能增加产量,搞不好还很可能减产;费工太多,势必影响搞好大田的田间管理工作。据说王店区五一社用这种办法搞了一块丰产试验田,由于缺二季秧苗,移走一季晚粳的田,就空了起来,群众很不满意。有的说:“这是掇谷,不是掇秧”。   群众的这些意见,符合我们在五四社看到的情况。五四社今年生产搞得很好,但是存在着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该社早稻亩产平均3500多斤,是全省早稻平均单产最高的一个社。但是,因为该社没有出现3万斤以上的高产“卫星”,他们很怄气,感到抬不起头来。二是他们很重视培育高产试验田,但大田的田间管理工作却有些放松,三类苗还不少,这些三类苗严重缺水缺肥,杂草丛生,病虫害也多。三是有两个队的青年们正在用掇秧办法搞亩产20万斤的试验田。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肯定和表扬了他们获得早稻平均亩产3527斤的伟大成绩,并且代表省委和省人委送给他们一面红旗。接着和五四社的同志们共同研究了高额丰产和大面积平衡增产的结合问题。他们都不同意这种掇秧办法,认为这样搞只是为了得到高产荣誉,实际产量不会增多,搞得不好,还可能减产;而且费工太多,影响大田管理。他们采用这种掇秧办法是受形势所逼,他们有一种误解,说:“就是早稻的平均产量达到5000斤、6000斤,没有3万斤以上的高额典型,还是得不到红旗,还是不光荣”。他们分析了当前的生产情况:全社376亩—季晚粳,三类苗占36.1%,二类苗占46.6%,全社计划栽335亩二季稻,只栽了280亩,下余55亩因缺秧,打算改种萝卜,已经栽的280亩晚稻,有70%的禾苗底肥不足,需要追肥,全社%亩棉花的虫害也很严重,照这样下去,水稻棉花的产量都不会很高。如果加强田间管理,大战三类苗,就可以使一季晚粳的主类苗赶上甚至超过—类苗,二季晚粳也有把握超过早稻。经过研究以后,他们决定不再搞这种掇秧丰产,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工培育争取高产,集中力量突击大田的田间管理。当天晚上,他们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决定立即动手开展禾苗“升级”运动,保证三天做到“十光”,消灭三类苗,争取今年实现他们所订“万斤社”的雄伟规划。并要求省委检查团和地委、县委三天后再去检查。全体社员的情绪十分高涨,据说当晚就行动起来了。   搞好高额丰产典型,目前是为了破除迷信,进一步推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应当说实现大面积高额丰产是更大的卫星。对于高额丰产典型与大面积平衡增产的这种关系,省委虽然一再强调,下边却宣传贯彻的还很不够,因此有一部分干部误认为只有创造3万斤、5万斤的高额丰产典型才光荣,似乎大面积平衡增产算不了什么。形成一种空气,咄咄逼人,在这种情况下,立秋后的这种掇秧丰产田就出现了很多。据我们了解,通城、武昌、应城也有这种情况,家吉同志也说这不是个别现象。地委已通知各县停止这种作法,建议省委通知各地注意这个情况,同时湖北日报也应当加重大面积平衡增产的报导分量。   以上妥否请指示。    王良1958年8月14日   ·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