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58年农田水利成就公报   1958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在工农业全面大跃进的高潮里,一马当先,获得史无前例的巨大成绩。水、肥、土、种、密等各项农业增产措施的密切结合,对抗御水旱灾害,保证今年农业生产的空前丰收,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中共中央最近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今冬明春全国必将掀起更大的水利高潮,基本实现水利化,保证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   从去年10月初到今年9月底是1958年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年度,现在将这一年度亿万劳动人民坚苦奋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公报如下:   一年期间,全国共扩大灌溉面积四亿八千万亩,洼改治涝面积二亿一千万亩,水土保持初步控制面积三十万平方公里,新建农村水电站十万瓩,水力站十八万马力,完成土石方总量五百八十亿公方。当前我国的灌溉面积已达十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957年9月份的31%跃升到59.5%,占世界灌溉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从发展速度、建设规模、完成数量上看,今年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今年兴修农田水利运动的特点是:动手早,行动快;领导强,干劲足;规模大,持续久;创造多,质量好;大协作,效率高;投资少,收效宏。   在水利高潮中,充分发挥了六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山区到丘陵、平原、洼地、海滨,插遍了治山治水的红旗。(一)甘肃武山县、湖北襄阳专区、云南玉溪县、贵州修文县首先树立了引水上山长藤结瓜的旗帜。很多地区发展了它们的经验,盘山开渠,节节拦河,渠库相联,引蓄结合,形成山区完整的自流灌溉系统,解决了山区、丘陵区实现水利化的问题。甘肃引洮工程,广西柳州专区引龙江水工程,更是发展山区水利的伟大创举。(二)安徽淮北地区的河网化,河北天津专区的洼地改造等经验,为广大平原易涝地区和沿海低洼荒碱地区的根本治理,指出了方向。(三)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各地推广和发展了山西大泉山、甘肃邓家堡、河南禹县等地经验,采取挖鱼鳞坑、水平沟、修建谷坊、水库群、封山育林、植树种草、耕地梯田化等办法,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由点的治理发展到大面积的治理,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根本改造山区面貌。(四)河南漭河的经验,河南沙颍河、河北海河和广东兴宁县按宁江水为中心的治理,从上到下,全面控制,综合开发,确立了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流域治理方向。(五)在灌溉管理工作中,适应新的农业增产措施,河北安国县的灌溉耕作园田化和徐水县渠灌井灌双保险,甘肃武山县山地灌溉,河南堰师县地下渠道,湖南衡阳专区的自流灌溉,新疆改造盐碱地,以及福建改串灌为输灌和改造烂泥田、冷水田等经验,为灌溉事业的技术革新开辟了道路。(六)在农村水电建设中,河北天津专区的平原水电站,福建永春、四川崇庆修建农村水电站、水力站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七)其他如东北、内蒙古冬季施工,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提高排灌机械设备利用率,河北、山西打机井、挖自流泉以及各地创造改制和推广了数以千万计的施工、提水、土制测量仪器以及水泥、炸药等经验。这些都在水利工作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大大发展了前人治水的经验,丰富了水利科学技术知识的宝库。   今年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旱涝威胁都很严重。从南到北有不少地区从去年秋播到今年雨季到来前,不断发生严重旱象,全国累计受旱面积共四亿七千万亩,由于各地新修的大量灌溉工程发挥了作用,有三亿八千万亩受旱未成灾,其余九千万亩成灾,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损失。夏季部分地区暴雨集中,暴雨中心二十天降雨三、四百公厘,个别地区在五百公厘以上。按往年情况,在这种雨情下,洪涝面积估计约在一亿亩左右。由于大量蓄水,控制地面径流,全国受涝面积只有五千八百万亩,成灾面积一千八百万亩,灾情大大减轻。由于大修水利,有效地抗御了水旱灾害,估计减少粮食损失约三百亿斤到四百亿斤。同时北方十二省(区)市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千七百多万亩,很多历史上的低产灾区变成了米粮川。南方旱地改水田的面积也有很大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大量增施肥料、深翻土地、推广优良品种和密植等各项农业增产措施,使我国今年粮、棉、油料等作物,都获得了空前大丰收。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中所说的,去冬以来的农田水利建设,在今年防汛抗旱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缩小了成灾面积,减轻了灾害程度,开始创造了农业生产能够基本上避免一般水旱灾害的可能,使农业生产能够比较稳定的发展。   这样巨大的水利建设成就,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民整风运动,并在经济战线上、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得到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在不断克服右倾保守思想,插红旗,拔白旗,坚决贯彻“小型为主,以蓄为主,社办为主”的三主方针,依靠亿万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冲天革命干劲,苦干一冬,大干一春取得的。自冬修水利开始,各地都坚持了政治挂帅,书记动手,全党动员,全民发动,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干的风格,打破陈规旧套,从而不断地促进了水利高潮的持续发展。在全民性的水利建设运动中,迅速地改变着自然面貌、经济面貌,同时也在改变着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成长。不少地区成千上万的农民,自带工具、口粮,支援邻乡、邻县、邻省,并以自己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帮助兄弟地区,以达到共同跃进。这种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是加速实现水利化的一个重要保证,应当继续发扬。   根据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更大的跃进,我们必须再苦战两冬两春,使全国现有耕地,基本上完成水利化,保证农业生产稳定丰收。在今冬明春的水利高潮当中要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适应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继续扩大灌溉面积,并根据不同地区条件,提高各项水利设施的抗旱防涝标准。初步规划:1959年扩大灌溉面积五亿亩,总灌溉面积达到十五亿亩左右,占耕地面积89%;治涝面积七千二百八十一万亩,增加水土保持初步控制面积五十至七十万平方公里,使初步控制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一百至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66%至80%;新建农村水电站三百五十万瓩。在已经初步水利化的地区则应继续提高、巩固,实现十化:坡地梯田化,平原河网化,沟壑川台水库化,河道阶梯化,工程系统化,耕地园田化,提水机械化,水力电气化,水产多样化,荒山荒坡四旁绿化。   为了胜利完成农田水利建设的光荣任务,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各级党政领导要把中央这一指示,作为水利工作上的根本指导思想,正确贯彻“小型为主,以蓄为主,社办为主”的三主方针,在以小型工程为基础的前提下,必须适当地发展中型工程和必要的可能的某些大型工程,并使大、中、小工程相互结合,有计划地逐渐形成为比较完整的水利工程系统;加速进行水利建设的地区规划、流域规划和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总结推广和继续发展各地的水利建设先进经验;加强水利建设中的技术改革,特别要抓紧工具改良和提高操作技术这两个关键,以保证兴修水利巨大任务的提前和超额完成。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让我们满怀信心地掀起一个规模更大水平更高的兴修农田水利运动,大干一冬春,在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水利化,保证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   来源:1958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