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委关于省委扩大会议的情况报告——附关于人民公社十八个问题的讨论记要   (中央并主席:)   我们从四月二十日到二十四日,开了省委扩大会议,武汉、黄石市委,宜都工委和各地委第一书记参加了这个会议。   会议上,传达了上海会议的精神和主席讲话的精神,先务虚,后务实,虚实并举。务虚两天,说出了许多心里话;务实三天,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大家感到心情更加舒畅了,头脑更加清醒了,争取一九五九年更大跃进的信心更加坚决了。   会议上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   对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估价。   一致同意许多农民的看法:一九五八年全党全民干劲冲天,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夺取了“大灾大跃进”。一九五八年从三月到九月,风、雹、霜冻、山洪、渍水、旱、虫七灾,连续袭击,尤其是旱灾,为历史上所少有。全省耕地受灾面积约二千万亩,严重减产和根本无收的约五百万亩。阳新县大旱一百二十天,农民说:这次大旱“比民国十四年‘大天干’还厉害”,又说:“民国十四年颗粒无收,我们都出门逃荒去了,有的人过年还回不来,今年这样的‘大天干’,没有一户逃荒的,而且有的社还卖了余粮呢!”许多受灾地区的农民,都有这样的说法:“要不是大跃进,今年是个大荒年。”的确是这样,尽管灾情这样严重,一九五八年还是大跃进。经过省六级干部会议和县五有干部会议,贯彻执行了人民公社政策和粮食政策之后,粮食产量的“底”露出来了,各县的产量基本上核实了。会议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做了认真的估算,认为一九五八年全省实收粮食总产量在三百亿斤左右,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百之三十左右。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和过去平均每年的粮食总产量只能增加百分之五左右比较起来,和一九五六年加上一九五七年这两年的粮食总产量,只比一九五五年增加百分之二十比较起来,当然是大跃进。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所公认的。   问题是,原来我们对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估价没有落实,对增产的幅度估计过高,对灾害的损失估计不足。因此,有一个时期,我们认为一九五八年粮食总产量可能在五百亿斤左右,而为了“稳当”起见,当时对外只公布了四百五十亿斤左右。回想想来,我们当时的脑子“热到很高的程度了。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两条经验,一条教训。两条经验,一条是,正如主席所估计的,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为今后工农业高速度的发展览开辟了道路,造成了大跃进的局势。一条是,“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这是保证多快好省的总路线能够实现的关键,这是党中央和主席历来所教导的。这两条经验里面,有着丰富的、深刻的内容,这两条经验,创造了大跃进的伟绩。但是在大跃进的形热面前,我们的工和中也发生了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得到了一条教训,这就是胜利冲昏头脑。一九五八年的胜利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麦丰产的胜利,推动了早稻丰主的胜利,接着又出现了中稻、晚稻、棉花、油料丰产的胜利;农业的大跃进,推动了工业的大跃进;工农业的大跃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大跃进。会上有的同志说:”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真过瘾”这种很“过瘾”的一连串的胜利,把我们的脑子搞“热”了,我们的冲天干劲和应有的科学精神发生了某些脱节的现象。于是,在我们的领导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了这样一些问题,以感想代替政策,以点的情况代表面的情况,以少数积极分子的要求代表广大群众的要求。尽管我们组织了检查,到处跑,到处看,到处听,而我们所跑的地方大都是”重点“,所有看的庄稼大都是”好“的,所问的对象大都是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听到的意见大都是“顺耳”的;我们很少到“落后”的地方跑跑、看看,很少问问和听听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那些听起来“不顺耳”的意见。这样,在我们的领导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社会主义和主观主义。我们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助长了下面干部的命令主义和形式主义。下面许多干部,把主要的人力物力,集中“搞重点”,集中“放卫星”、抓住了“点”,放松了“面”,把离公路远的地主的劳动力和肥料,调到公路两侧“集中使用。坐在汽车上一看,或者下汽车一看,多数都是”好“的。有好的当然要表扬,于是乎报纸上、刊物上、以至在党内的文件上,表扬了许多好的“典型”,特别是大张旗鼓地表扬了高额丰产的“卫星”。有些“卫星”是真的,有些“卫星”是假的,或者是不值得提倡的。经过领导上的一再表扬,“卫星”越放越高,头脑越来越胀,这样不加分析地表扬的结果,客观上起了一个极坏的作用,这就是,表扬了某些弄虚作假和强迫命令的现象,从而使许多了解真情的人,不敢说真实话。被表场的假“卫星”把本来是真的“卫星”压住了,假象把真象遮住了,一度形成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某些干部的这种弄虚作假、强迫命令的作风,经过“刮共产风”、大兵团突击秋收冬播、行行放“卫星”,发展到了高峰。例如,办小麦丰产试验田联,就出现了把“牛尾巴长在头上”当作“新闻”的怪现象,什么“碉堡式”、“宝塔式”、“波浪式”等等,把平整的土地,做成“包包”、“坎坎”,一亩地下一千斤种子,一亩地下几百亩地所用的肥料,这种劳民伤财因小失大的做法,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却严重地影响了生产,脱离了群众。这种做法的来历,是由于某些人曾经感染了这样一种歪风邪气,他们不认真研究和执行上级党委的指示,而对“牛尾巴长在头上的新闻”很感兴趣,听到风,就是雨,按空气办事,崇尚虚荣,退出“出奇制胜”。   最深刻的教训,还是粮食问题。粮食生产的情况,本来是点面悬殊很大,灾情严重,再加上收获粗糙,浪费很多,粮食只增产了三成左右,却估计成为“翻了一番”。照着“翻一番”的算盘往下打,既未瞻前,也未顾后,各项基三建的任务繁重,劳动力分散,正在紧张的秋收秋季节,五、六百万劳动力上山大办钢铁。大办钢铁是完全必要的,大力钢铁的成绩很大,问题是由于组织安排不当,浪费了一部分人力物力。事后看来,当时如果组织安排得好,只要两百万人上山大办钢铁也就够了。加上支援钢铁大军和支援基本建设工地的任务,留在农业战线上的劳动力就很少,有的乡只留下几个全劳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提倡什么“秋收放卫星”,庄稼熟了的不收割,等着“放卫星”的时候,“青黄一齐割”,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腊月二十七还在割谷子的怪现象。农民说是“种的好,收的不好”,一般的要丢掉一成左右,有些地方棉花、花生、红苕丢掉二、三成。人民公社的“一平、二调、三收款”是造成收获上浪费的主要原因,同时又是引起普遍瞒产私分的主要原因,不少干部乘机混水满鱼,公私不分,多分多占以及贪污浪费。由于“吃饭不要钱”、大办食堂、号召“敞开肚子吃”而引起了大吃大喝大浪费。有些地方,吃饭放“卫星”,一天三顿干饭,开流水席,个别地方,还给过往行人,大开方便之门,来了就吃,吃了就走。照这样的“吃”法,农民的估计是“一天吃了三天的粮”,这样大手大脚搞了两个月到三个月。加上粮食征购任务分配的不尽合理,有些地方卖了过头粮,而我们对征购工作抓的迟了(早稻中稻的征购没有抓),对销售工作也抓的不紧,与去年同时期比较,全省多销了九亿二千万斤粮食。这样,粮食情况就越来越紧张了。从旧历年到现在,闹粮之风,此起彼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红旗”的越叫喊得厉害,有名的麻城县、谷城县、孝感县、红安县,一片叫喊之声,真叫假叫,搅在一起。再加上全省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的重灾区,春荒相当严重,粮食调运不及时,估计有些地方还可能发生夏荒。拥有二百多万人口的武汉市,曾经一度处于供应紧张的状况,引起许多人的怀疑、误解和一些人的责难,一度出现了紧张被动的局面。经过最近一两个月的一系列的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特别是遵照中央和主席的指示,把人民公社政策和粮食政策深入贯彻下去以后,局面才逐步好转起来。关于粮食工作的情况和问题,另有报告。   粮食问题,曾经形成我们的一个严重的精神负担。一九五八年,全党全民苦战一年,却造成了这样紧张被动的局面,使们焦灼不安。我们意识到,这种紧张被动的局面,是对于我们领导工作中所犯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错误的一种“惩罚”。尽管中央没有惩罚我们,群众也没有要求惩罚我们,而我们从内心感受了这种“惩罚”,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但是,我们并没有也决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而相互埋怨,恰恰相反,“哀兵必胜”。一九五八年,我们好心好意办了许多好事,也好心好意地把一些好事办成了坏事,“吃一堑,长一智”,一九五八年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一九五八年的经验教训,就是一九五九年的窍门和潜力,既然无意地把一些好事办成坏事,就应当有意地把坏事变成好事。在粮食问题上的紧张被动局面,逼得我们想清楚了许多问题,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逼得我们全省党组织团结一致,深入群众,正确执行政策,切实整顿作风。从省六级干部会议和县五级干部会议以来,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经验证明,只要是这样做,群众是会谅解我们、信任我们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群众和多数群众的表现是令人感动的。在武汉市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张的时候,武汉重型机床厂的老工人说,为什么跃进以后,闹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农村有什么困难?如果需要我们工人到农村去帮忙的话,我们马上就去,把农业搞好了,工业也一定能搞好。有的工人说,这是暂时的困难,咬一咬牙就过去了。天门县小庙公社的一个生产队,因为去年缩减了棉田面积,苗长的好看,产量不高,减少收入百分之五十,群众不满意;而在干部检讨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之后,一个老太婆挽起袖子说:“算了,一九五九年再干!”有的农民对犯了错误的干部说:“只要你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以后好好干,我还是选举你!”有的贫农说:“现在粮食紧张,不能光怪干部,干部也没有拿一粒粮食回家去,还不是我们多吃了?就是说浪费,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工人农民群众为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流过汗水,费过心血,我们相信大跃进是真的,至于“大”到程度,他们心里也是明白的。不过,有的人敢说实话,有的人不敢说实话。经过贯彻政策,整顿作风,“摊牌”、“交心”之后,我们共同的语言是:“毛主席看到我们的心了”,“共产党光明正大,有错误就改,我们心服。”“往后你(指干部)听我们一半,我们听你一半,就好办事了。”意思是党相信群众,群众相信党。有一位县委书记用两句话总结了一九五八年的经验,这就是要听党的话,听群众的话。   在工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方面,我们也有和在农业方面相类似的经验教训。在省委扩大会议的小组会上,大家都谈到了本行业方面的问题。大家一致公认上面说的一九五八年的两条经验和一条教训。   一九五九年怎么办?根据上海会议的精神,对工业、农业、财政贸易和人民公社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安排。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大干特干,苦干巧干,一环扣一环,一贯到底!”工业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另有专题报告。   农业,修改了原定的一九五九年计划指标,根据既要鼓足干劲,又要留有余地的原则,把粮食总产量的计划指标定了三本账,第一本账是四百六十六亿,第二本账是五百二十八亿,这两本账是各地委根据所属县和公社的保证数提出来的。就我省的情况说,这 个计划指标是比较先进的,也是比较可靠的。实现了这个计划指标,我省一九五九年的粮食总产量将比一九五八年增加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第三本账是五百五十亿,这是我们在上海同中央报的数字。达到这个数字,是有可能的,也是我们正在努力争取的。在我们的第一本账和第二本账里都没有包括的一个数字,这就是各生产队利用田埂、地边、荒坡、隙地和堤面所种的小杂根。全省有五万七千多个生产队,每个队生产二、三万斤小杂粮,加起来就是十几个亿,搞得好,能收二三十亿。还有一个情况,生产队的包产指标,比较稳当,而增产计划指标多是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有的在一倍左右。在多劳多得,超产奖励的鼓励之下,大多数生产队只要不遇特大灾害,可以完成和超额完成增产计划指标的。因此,我们说,实现第三本账也是大有希望的。这就是说,一九五九年将比一九五八年有一个更大的跃进,目前许多地方的事实也是如此。政策和群众见了面,干部的作风转变得更加艰苦深入了,计划落实了,群众的信心和干劲就上来了,许多地方出现了热火朝天的生产高潮。从夏收作物生长的情况看,一般的都比去年还好,有些地区,由于播面积减少了,全省夏收总产量可能和去年差不多或者略有增加。在讨论中,大家认为,把一九五九年和一九五八年相比,既要充分估计困难的一方面,又要充分估计有利的一方面,而且有利的方面是主要的。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只要全党团结一致,兢兢业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冲天干劲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地运用一九五八年的经验,并且把失败的教训转化为前进的积级因素,就能够战胜困难,在一九五八年胜利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胜利。   鉴于一九五八年的经济生活方面发生的某些失调现象,会议认为有必要加强党对财政贸易工作的领导。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应当认真地把人民公社化以后由于“两放三统一包”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司令员就位,干部归队”这是加强对财贸工作领导的组织保证。所谓“司令员就位”,就是要求原来分工管理财贸工作的省长、专员、县长、公社主任、管理区主任、生产队长,仍然应当分工管理财贸工作。所谓“干部归队”,就是要求人民公社化以后,从财贸系统调出的干部,原则上一律回原单位工作,有了这一批熟悉情况而又有经验的司令员和干部,才有可能比较迅速而有效地克服目前财贸工作无人负责的混乱现象。除了“司令员就位,干部归队”之外,还应当把那些原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恢复起来。对于上海会议提出的“关于人民公社十八个问题”,做了逐条的讨论,根据我省情况,做了若干补充,把这个补充意见的记要,随报告送上,请审阅。   此外,会议对于一九五八年各级领导干部种试验田的问题,做了初步的总结并且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省委将根据这次讨论的意见,发一个指示。   以上报告,有不妥处,请指示。    中共湖北省委员会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附件:) ## 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关于人民公社十八个问题”的讨论记要   有地委书记参加的省委扩大会议,一致同意上海会议“关于人民公社十八个问题”的精神,并且结合本省情况,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必须坚持“基本队有制、部分社有制的情况不能很快改变”的原则,在近几年内,一般的不要改变。即是某些地方群众要求改变,也只能个别处理,不能使之形成一种合并生产队的运动。   (二)生产小队是包产的单位,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生产小队应当有部分所有制,生产队对生产小队实行三包以后,超产提奖部分是生产小队部分所有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小队包产的指标,要低于实际可能达到目的的产量,一般的应以生产队前一年的实际产量为基础,加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三十,个别的可以少于百分之二十,最高的一般不要超过百分之四十。包产时,在确定完成面积产量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各个生产小队现有的种植面积包总产量,各个生产小队为了增加生产,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扩大种值面积,面积增加,包产产量不增加。包产指标确定之后,就是增产再多,也不再变。这样,真正做到使生产小队有产可超,有利于群众的增产积极性。在包产指标比较低的情况下,为了更大的激发社员的积极性,一般应当提倡实行全奖全赔,同时也允许采取多奖多赔或多奖少赔的办法。除包产指标以外,生产队和生产小队都应当制定计划指标,作为全年的奋斗目标。在制定计划指标的时候,应当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做到既先进又可靠,各项技术措施和财务开支计划,均应依据计划指标的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三)土地、劳力、耕牛、农具,生产小队有固定的使用权,不经生产小队同意,生产队不能随便调动。耕牛和农具分配给生产小队固定使用以后,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应当由生产小队赔偿。由生产小队添置的耕牛、农具和繁殖的小牛应该为生产小队所有。   (四)房前屋后的空地,允许由社员自种蔬菜、饲料,收入全部由社员个人所有。如果房前屋后空地很少不够分配,可由生产小队把田头地边的空闲地分配给社员使用,一般每户分配一分或两分,最多不要超过三分地。   (五)农村的人民公社的生产方针是工农业并举,最近几年内仍然应以农业生产为主。公社举办和直接经营的企业不宜太多,对于已经兴办的企业,要认真整顿。凡是适宜下放的应该尽量下放给管理区或生产队经营。今后公社兴办什么工业项目,需要多少投次,需要什么原料,必须经过县人民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计划后才能兴办。农村公社,对于城市企业所需要的原料和优先保证供应。   (六)公社、管理区的试验田,应当和生产小队合办,应该切实贯彻执行领导、技术、群众三结合的原则,不能由少数干部包办。试验田,同样要实行包工包产包投资,进行成本核算,为了搞试验田,从别的生产队调用劳力和肥料的办法是错误的。有关试验田方面的问题,由省委另外具体指示。   (七)公路、铁路、工厂、矿山等基本建设应当力求不占或少占好田好地。对于过去已经占用的好田好地要重新审查,占用多了的应当退还,未给钱的要按国家关于征用土地办法的规定给钱,不能无代价的随意占用。   (八)算账当中,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要保护“下楼”,对于多分多占,和贪污公款的干部,一般的只要坦白承认,决心改正错误,不戴贪污帽子,不予处分。对错误严重,又不肯悔改的,要分别加以处理。受撤职、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处分的,以公社为单位计算,可占小队以上干部总数的百分之一至三,加上选举中改选掉的,可占百分之五左右,最多不得超过百分之十。对个别严重违法乱纪的分子要依法惩办,对某人在确定法办的时候,一定要证据确凿,材料充分。生产队以下的干部由公社党委提出意见,经县委讨论决定,报地委批准。管理区总支书记、主任以上的干部,要报省委批准。   (九)对于已经收回的贫农合作基金,如被收回的队有困难,应当退还,如不困难,可以把这部分款项贷给穷队。   (十)在一个公社内部,各个生产队上缴公社的公积金额所占本队总收入的比例一般应当相同,个别可以允许有所不同。各个地方所定的比例,一般都低于百之十,多数是百分之五、百分之六、百分之七或百分之八,看来是比较恰当的,个别地方比例过高,应当加以调整。今年按比例已经确定的绝对数字一般的不应当再变。   (十一)关于工资制给供给制问题   (1)为了更好地执行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的原则,应当正确确定供给和工资部分的比例。依据目前我省情况,在社员的分配部分中,一般的供给部分占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工资部分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为宜。   (2)这样各个生产队可以根据本队的生产水平,分别实行伙食供给制、粮食供给制或粮食半供给制的办法,社员的个人全年收入在六十元左右的,一般以实行粮食半供给制为好。生产队在改变供给办法的时候,必须发动群众充分讨论,经过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切不可采取简化的作法。   (3)全日制中小学学生的供给制,按所在的生产队所实行的供给标准供给,由生产队按月把学生应得的供给发给学生家长。学生的学杂费和学生的伙食费的不足部分由家长自理。   (4)实行粮食供给制应当采取按人定量,发给粮票,凭票吃饭的办法,粮食可以放在食堂,也可以发到社员家中,可以在食堂吃饭,也可以在家中做饭,完全由社员自行决定,不要勉强。有的地方,如果群众要求只办农忙食堂也应当允许。   (十二)公社管委会,可设一个办公室,一个财务科和若干干事,管理日常工作。另外,为了加强公安、武装工作,公社党委应当配备一个公安武装委员,并配备一个专职干部,名额在县总编制数内报报销。   (十三)关于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问题,已由省委向中央请示。大家的意见是:五月中晚以前,每县抓一两个公社做试点,同时进行生产队的选举和包工包产,六月底以前,大部分公社进行了选举,七月中旬以前,全部进行完毕。公社的社员代表大会和党的代表大会可以同时召开,结合进行。   (十四)起草公社示范章程问题。在五月底以前省委农业办公室和各地委各起草一个示范章程草案,报送省委,在六月间召开的会议上进行讨论,以便照中央规定,在七月报送中央。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