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湖北省委批转省计划委员会党组“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重要问题的说明”及其附件   (省委批示:)   省委批准省计划委员会党组根据中央下达指标和省第一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所拟定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几个重要问题的说明,现在把省计委党组“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重要问题的说明”及其附件发给你们(指武汉、黄石市委、宜都工委和各县(市)委——编者注),希即研究执行。   计划中规定的粮食750亿斤,油料3200万担,是据中央最近正式下达的指标安排的,我省第一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规定的指标小于中央下达指标,应做相应修改。   省委认为这个计划是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计划,是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党的总路线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的。这个计划是一个积极的计划,同时又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计划;只要全党全民继续鼓足干劲,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这个计划是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的。这个计划虽然比较注意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但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随时调整。但是在调整中,凡牵涉到变动全国和全省规定的基建项目和生产指标时,必须报省和中央批准。   各级党委应当在“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下,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切实地布置各项工作,充分发动群众立即掀起一个以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生产和建设的新高潮,为实现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而奋斗。   (附:) ## 省计划委员会党组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重要问题的说明   根据“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和省委指示,对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又做了一次调整和补充安排,1959年国民经济的建设规模和生产发展速度将比大跃进的1958年更加宏伟。基本建设投资为15.2亿元,中央投资14.2亿元,省自筹0.92亿元,比1958年增长42%,这笔资金主要用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保证四大指标完成方面,加上专、县自筹资金和农村人民公社、城市居民的投资,估计将达到17亿元左右,其规模是很大的,不宜再增大投资。专、市、县自筹资金主要安排一般中小型项目,投资使用方向应当首先是地方交通建设、原材料工业、煤、铁及轻化工纺织等。在558个建设项目中,限额以上的重点项目为87个,占全部项目的15.6%,而投资却占82%;冶金机械工业19个,煤炭电力工业10个,农林水利9个,轻、化工业23个;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是扩建、改建和1958年的续建工程,基本上都能在今年建成投入生产或部分投入生产。1959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4亿元,比1958年增长87.2%。几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量,如钢铁、煤炭、机械、粮食、棉花等都有很大的增长,货物运输量将增长1.3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增长52.4%。财政收入将增长31.7%。我们认为这个计划是一个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计划,只要全党全民继续鼓足干劲,集中力量,经过苦战是能够实现的;当然也有某些困难,要求我们在计划中妥善安排,保证重点,照顾一般,防止大的比例失调现象,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更合理地调整,那么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现将计划安排中几个重要问题说明如下: ## 一、坚决保证钢、煤、粮、棉四大指标的完成问题   (一)钢:   中央要求我省生产钢120万吨,生铁180万吨,钢材75万吨,省另安排了土铁20万吨。必须坚决完成这个任务,以保证今年生产和建设的大跃进,并为1960年的更大跃进打下基础。1958年全省炼铁炼钢能力已各达到100万吨,轧钢能力27万吨;1958年加速7个钢铁基地建设,投资4.5亿元,要求新增炼铁能力209万吨,炼钢能力166万吨,轧钢能力118万吨。湖北钢铁厂今年投资1600万元,要求今年建成炼铁能力20万吨,炼钢能力12万吨,轧钢能力9万吨,今年生产生铁10万吨,钢4万吨,钢材3万吨。八一钢铁厂投资850万元(包括跨年和地方自筹投资为1550万元),要求建成能力:炼铁10万吨,炼钢6万吨,轧钢8万吨。完成钢铁任务在于解决好采矿、耐火材料、洗煤、炼焦和运输等薄弱环节。   生产180万吨铁,相应需要500—520万吨铁矿石,地方需开采150—170万吨。现仅湖北钢铁厂有不足10万吨的采矿能力,因此,必须加速建设5个矿山,要求今年开采130万吨。耐火材料需要16—20万吨,由7个新建厂完成任务。   生产120万吨钢和180万吨铁,需要260万吨焦炭、410万吨洗煤。地方生产焦炭39万吨,需用洗煤64万吨,今年新建7个简易洗煤厂规模210万吨,生产30万吨,不足34万吨由土法洗煤解决;其次,相应建成红旗二号焦炉85个,能力42.5万吨,大红旗三座,能力40万吨,最低应生产39万吨洋焦、土焦62万吨,基本满足需要。   (二)煤:   初步计算全省今年需煤1500多万吨,国家分配1400万吨,(调入700万吨,省生产700万吨),还差170万吨,靠超产来补充。为完成煤的任务,要求生产100套排水提升设备,必须按时交货,安排足够的劳动力从事采煤,全省不能少于10万人。   (三)粮、棉:   中央要求我省今年粮食生产达到750亿斤,棉花生产达到1710万担,油料生产达到3150万担,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委指示安排全省粮食生产750亿斤,棉花2200万担,油料3200万担,其他麻类、糖料、小牲畜、水产、茶叶、蚕茧、土特产等多种经营要求有成倍的发展。任务是艰巨的,而又是可能实现的。   为此,要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保证一定的播种面积,粮食不能少于4400万亩,棉花不能少于1000万亩,油料不能少于1000万亩,苎麻种植面积不能少于70万亩,以保证粮棉指标的完成。并应相应地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 二、关于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工业安排   原材料工业基础较薄弱,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钢、铁、煤、木材、水泥、铜、铝和化工原料均感不足。   木材:中央要求生产木材165万立方米,分配我省用90万立方米,调出75万立方米,全省尚差49万立方米,要求从本省超额生产中来解决。今年全省森林工业基建投资1514万元,要求集中使用。开发神农架、漳河、大洪山3个林区,建立国营林场。对分散林区,各专、县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力求超产,并大力地利用木屑、废料和枝桠制造纤维板、胶合板以代替成材使用。   铜:中央的任务是7400吨,投资3795万元,大冶铜厂在4月份投入生产,任务为5500吨,另在大冶、阳新等地建立12个小型采矿厂,能力1000吨,完成地方的760吨任务。商业部门收购杂铜2400吨,只要努力是可以完成的。铝的任务是600吨,投资615万元,在武汉、襄樊等地建设4个小型铝厂,能力5300吨,在襄阳建立4000吨规模的铝氧厂1座,设备已经基本解决。只要抓紧建设是可以完成的。   水泥:中央要求生产95万吨,华新81万吨,地方14万吨,初步分配我省17万吨,与需要比尚差11万吨,我们安排生产105万吨以补不足,武钢、黄石铁厂、湖北钢厂、八一钢厂的矿渣应当充分利用起来,这是完成水泥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化工原料方面:突出的是硫酸、硝酸、烧碱、纯碱、电石和硼砂等。中央要求生产硫酸38000吨,烧碱11000吨,纯碱12700吨,电石7000吨,硼砂100吨。分配我省指标:硫酸29124吨,烧碱12129吨,纯碱28000吨。分配指标与全省需要比较,硫酸不足60%,纯碱不足22%,烧碱不足15557吨。另硝铵炸药,中央要求我省生产5000吨,全省需要2.7万吨,国家分配指标未定,但肯定不能满足需要。化学肥料农药也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已经安排的化学工业基建项目36个(限额以上项目9个)投资8750万元,要力争提前建成投入生产,特别是宜昌、沙市等五个农药厂,要在二季度建成并投入生产,以应需要。目前市场医药供应紧张,要注意加快武汉和久安两个药厂的建设和保证原料的供应。考虑到今年化工产品不能满足需要的实际情况,建议各地、市、县、社大力执行土洋并举方针大搞化工生产的“小土群”。   机械加工工业:我省今年地方机械工业,国家投资3100万元,指定用于武汉通用机器厂、汽轮发电机厂、综合电机厂、绝缘材料厂和机床厂,省自筹2000万元,主要用于弥补当前急需的缺门和解决设备配套问题,同时照顾到完成国家生产任务的重点项目的扫尾工程。这些工厂建成后,地方机械厂的加工能力将达到25万吨,加上各企业自己制造的简易设备,加工能力约在30万吨以上,这个生产能力与国家分配我省生产用的钢材(13.7万吨)和生铁,大体上是相适应的,再多了就会超过钢材供应的可能,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应在省安排的计划内,集中力量突击重点,不要安排过多的机械项目,防止设备分散。各地方的自筹资金应主要用于搞交通建设,原材料工业和轻化工方面去。   注意成套生产,主机与辅机、大件与配件,都要配备成套,使设备一出厂就能成套安装投入生产,并注意加强配件的生产和机修工作,以免现有设备闲置浪费。   在制造任务安排上,除了轧钢机、矿山设备、机床、电机设备、运输工具外,对农业机械和轻工纺织设备的生产要予以足够重视,要求在4月以前把农业排灌机械和机引农具搞起来,简易机床的生产只能在完成计划任务后,钢材供应有余的情况下,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进行。   非机械系统办机械工业,必须:(1)本身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基本上要靠自力更生解决。(2)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为本部门服务的。(3)工厂规模和产品方案要经过省计委、建委审核同意,列入计划,不能擅自决定影响全局。   电力工业:今年投资1.7亿元,分配电机22.5万千瓦(其中火电14.6万千瓦)连同现有的发电能力19.5万千瓦,可发电16亿多度,基本上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电厂安排首先满足煤及钢铁、矿山需要,以及轻化工纺织的布局。还有一些小型煤矿、纱厂、糖厂需要几百千瓦的小型机组,由省安排约1万千瓦的电机生产中解决,以补调给中央企业的8000千瓦之缺数。 ## 三、关于轻化工和市场问题   轻化工特别是化工是我省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1959年计划的安排中必须重视轻化工的发展,贯彻中央“轻重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   1959年轻化工产值要求达到22.85亿元,比1958年增长31.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3亿元,比1958年增长52.4%,主要轻化工的产品产量要求达到:棉纱47万件,棉布30200万米,印染布17000万米,针织品用纱7.6万件,麻袋76万条,纸及纸板7.2万吨,医药140吨,糖6万吨,食用植物油15万吨,卷烟27万箱,胶鞋250万双,火柴33万件,热水瓶246万个,面粉37.5万吨,肥皂2.5万吨,电池9000万只,饮料酒6.3万吨,其他品种均有很大增长。这些指标各地各部门应负责完成,以保证市场供应。   扭转当前市场某些产品供应紧张的关键是发展轻化工生产。而抓好原材料供应使现有企业能够发挥生产潜力,又是发展轻化工生产的首要一环。因此,必须依靠和发动群众,抓好农副产品原料的调运和组织工业品原料的生产和供应。在轻化工产品中,当前要特别抓好人民生活所迫切需要的如医药、肥皂、火柴、纸张、牙膏、搪瓷、热水瓶、电池、胶鞋、电灯泡、小五金、小百货、玻璃制品、酒精、针棉织品等19种产品和粮、棉、油、鱼、猪、鸡、鸭蛋品、糖等农副产品的生产收购和市场供应。力争在上半年使轻化工产品和副食品的市场供应情况基本好转是可能的。   今年全省轻化工纺织工业基本建设投资20585万元,比1958年增长1.59倍,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由1958年的6.41%上升到13.5%,这是发展轻化工业的重要措施。各地方和轻化工业部门,在抓生产的同时,还要抓好基本建设,力争当年投入生产。中央分配我省纱锭41万锭,布机8000台,根据棉花产地运输条件,电源分布及布机首先配备武汉市现有纱厂的精神,分配武汉市10万纱锭,3600台布机;黄石市1万纱锭(达到5万纱锭),1000台布机;黄冈专区4.02万纱锭;荆州专区13.5万纱锭,892台布机;宜都行署4.16万纱锭,836台布机;襄阳专区8.32万纱锭,1672台布机。这些纱厂投资不足部分,由各地自筹资金来解决,特别荆州有6万纱锭资金要靠自筹。劳改局的沙洋造纸厂、江北造纸厂、武汉纸板厂、沙市纸板厂、荆州水泥袋纸厂及各专区的糖厂等都是重要项目,应积极上马,争取尽快投入生产。   人民公社的工业,也是轻、化工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必须很好安排,一方面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兴建一批小型的轻化工工厂,如米面加工、轧花、榨油、制糖、酿酒、酒精、矿产品加工、造纸、土硝、炸药、土化肥、土农药等,一方面应控制一下当前原材料特别紧张而现有企业还吃不饱的某些行业的发展,如制革、肥皂、卷烟等,以充分发挥现有企业设备的潜力。   1959年市场的供应工作十分繁重,某些产品紧张情况在上半年还不能完全解决。但就总的情况来看,供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只要我们很好地组织货源,克服本位主义,在新的产销关系未建立前,维持老关系,分别主次进行商品的供应排队,在商品量少要求量大的情况下实行配售,以及积极地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是会很快改变目前某些紧张状况的。   中央要求我省今年对外贸易出口总额3.47亿元,比1958年增长41%,各级、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必须按质按量按规格完成和超额完成这个计划,以便进口一部分化肥和特殊需要的材料和设备。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内外贸计划的统一安排;划定外贸的出口基地,外贸机关要尽量扶持基地生产的发展;内外贸易部门应在统一安排计划下,互相支持,互相调剂。此外,各专、市、县所需进口的产品,都要纳入省的统一计划,各专、市、县不得单独对外进出口。省在对外贸易超额分成的外汇中,拿出40—50%优先照顾超额完成出口任务的地区,以发挥地方积极性。 ## 四、关于交通运输和劳动力安排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商品流通的扩大,初步计算全年货运量约1亿吨左右,比1958年增长1.3倍,而现有省属运输能力加上铁路长航运力不能满足运输需要,据2月中旬统计,全省待运物资已达61.6万吨。为完成1959年的运输任务,全省必须大搞交通建设,首先保证京广复线、平襄线、汉丹线及自动闭塞、武汉枢纽等铁路工程的提前完成,这是解决运输紧张的重要环节。省内交通邮电基本建设投资为2.45亿元,比1958年增长60.4%,建设项目61个,其中限额以上项目5个,主要是汉口港、青山修船厂、京汉电缆工程,其余投资则用于山区、林区公路建设,车辆、船舶购置和重要桥梁渡口等。在完成上述工程以后,全省现代化运输能力将达到4787万吨,但还不能满足运输任务的需要,特别是短途集运跟不上,因此要求各专、县,统盘规划,首先将支线同干线接通,增加短途运输量,以发挥铁路轮船的潜力。今年汽油、柴油供应不足,各地应大力组织生产酒精、煤炼油,解决燃料不足的困难。还要大办土铁路,大修公路支线、乡村大道,在平原地区发展河网化,充分发挥各种民间运输工具潜力。各地安排地方自筹资金中用于交通建设的大体上应要求占30—50%为宜。零件配件和运输设备保修工作立即恢复和加强,以满足车船修配的需要。为了节省运力,要求各部门各地区遵守交通运力的统一安排,对物资运输进行排队,分别先后缓急,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合理运输。   在劳动力方面,据统计1958年底全省职工达到180万人,比1957年增加77万人,随着生产的发展,增加必要的工人是需要的,问题在于增加过多过猛,同时煤、木材、矿区又感劳力不足,因此,在1959年劳动力的安排上,一般应停止招新职工和固定临时工,严禁私招农民和挖用在职工人;必须增加劳动力的企业,应由地市委在现有职工中进行统一调整。做好劳动计划工作,各企业、各部门都必须根据任务切实计算,把劳动力列入计划。据初步计算,根据今年建设规模尚差29万人,除学生8万外,还差21万人,在去年增加的77万人中进行调整,不增加或少增加人是有可能的。   最后,制定和实现今年计划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全国一盘棋”,也就是保证生产一盘棋,基建一盘棋,物资调拨一盘棋。生产方面:凡是全国和全省计划规定的生产指标,必须全力以赴,保证完成,力争超额。基本建设方面:凡是全国和全省计划指定的项目和部门投资额必须保证按进度完成,非经省委或中央批准,各地方各部门一律不许调整;地(市)县安排地方自筹资金的基本建设一律不允许打赤字,自筹资金需要上面调拨材料和设备的项目须报省审批;1958年没有投资来源的跨年工程一律取消;有投资来源,1959年计划安排有项目的照跨,没有项目的取消。剩余的材料和设备调出;仅余少量扫尾工程的项目要坚决搞起来,使之迅速投入生产。物资调拨方面:凡是全国和全省计划规定的物资调拨任务,各地方各部门都必须按期地如数完成。凡是同全国和全省计划有关的协作任务,各地方各部门都必须根据“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保证实现。   以上说明请省委审查,如无不当,请批发各地市委。   · 来源:   根据文件的原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