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教育改革推向新的阶段,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院长、高芸生>   一年多的整风运动,是政治上、思想上的一次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时也是对我们几年来的教育工作,作了一次严格的检查。全国高等院校自从进行了院系调整,实行了教育改革,学习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之后,就把过去资产阶级办学的一套旧制度、旧办法改变了,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比过去也提高了。但由于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目标体会不够,因而几年来未使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同学们长时期脱离生产、脱离劳动,学得的理论知识也不结合实际。教师也同样是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的教。加上对政治思想工作作得不够,因而同学们所受旧社会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意识的影响,未得到改造。重理论、轻实际,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崇拜专家、轻视工农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个人主义的意识,随着理论知识的增加反而有了发展。经过反右派斗争和双反运动红专辩论,这种思想意识才受到了抵制。我们是代表劳动人民、工人阶级办教育,如果培养那种具有浓厚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是脱离了毛主席所指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目标的。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师生,在一年多反右派、双反运动红专辩论的整风运动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政治上一般的划清了敌我界线,在思想上明确了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这是师生们思想改造的一个大跃进。也给贯彻今后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我们在五个月的勤工俭学中,把能进行生产的教学设备部先后投入了生产。如冶金专业的半吨电炉、五十公斤的真空感应炉、铸造专业的铸工车间、机械专业的实习工厂、仪器修配厂和压力加工的轧钢设备以及金相热处理设备等等部投入了生产。在勤工俭学中,我们大部分同学教轮流参加了生产劳动,尤以高年极同学参加的时间较多;部分教师也参加了生产工作。到现在为止,不论参加生产劳动的同学或教师,情绪一直是饱满的;都感到自己参加劳动的时间少,极力争取参加更多的劳动;并要求尽快的扩建工厂,给大家参加生产劳动,更多的机会。从四月到现在不过五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在参加劳动生产中思想上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   (一)对劳动发生了兴趣,劳动在成为习惯,劳动观点巩固了,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工人的情绪在逐渐消失,当党在反右派斗争胜利后,提出培养干部要通过劳动锻炼,并下放大批干部到基层工作和下乡劳动,师生们就初步树立起要通过劳动改造自己的思想。当时要求参加劳动的情绪虽很高,也十分恳切,但对通过劳动锻炼如何改造自己却是茫然的。后来经过一段实地参加劳动,学得许多操作上的技术,初步运用了自己学得的理论知识,并经过失败克服了困难,看到自己所制造出来的—件件的成品,胜利的喜悦才充满了心头。如铸工厂一位同学的墙头诗写道:“日出一堆土,日中汗洒土,夕阳西山落,铸件满地铺”。当同学们经过实地操作,学得书本理论所没有的东西,使他们又了解到理论和生产实际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必须在生产实践中补足这个缺陷,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具体的参加生产实践,才能真正的掌握课堂上所讲的理论。   同学们对生产劳动虽热爱,但由于在生产操作技术上的无知和必须向工人同志学习,所以也产生了对工人同志的尊重。如大部同学都写正式拜师傅书送给老师傅,有的甚至敲锣打鼓的送到老师傅家里去。工人同志对此很受感动,更加热心地教同学们的操作方法了。同学们在操作中,又因为能运用自己的知识,提出改进生产的意见,并取得工友老师傅的帮助与支持,因而学生与工人打成了一片,并能一起操作一起改进生产。如同学们提出铸造中的就地造型减去砂箱,砂箱中间增添脱模型板等等,由于获得了工友老师傅的同意,并实行了,所以增产了。   (二)初步树立了集体主义精神。铸工车间同学们开始参加生产时,由于自己不会,又怕把生产搞坏,除请教工人老师傅外,同学们之间常互相商议、互相检查和进行自我批评。如时常发生因模型制得不好影响了浇铸,由于浇铸不好影响着机械加工等问题,都能在互相提出批评意见时。在实物面前虚心的接受批评并检查自己工作的毛病,不象过去在课堂上课堂下互相之间不能展开批评那佯了。又如在各专业为了争取“七一”献礼进行建厂时,都要求铸件的帮助,那个机器设备都离不了铸造,因此同学们懂得了铸造的重要和工业生产协作的重要性。在建厂过程中,有一个工序完不成任务,或者作的不好,就会影响整体生产,因此同学们在生产大跃进中应互相支援的思想也树立起来了。如有一位同学的墙头诗写道:“铸工车间活儿忙,支援院校兄弟厂,高炉缺啥我铸啥,转炉零件我担当,为了钢铁大跃进,不怕劳累不怕脏”。由于自己在建厂中要求市内各厂的帮助,有的工厂工人加班作活支援,因而使同学们又很自然地认识到了支援别人的重要。如有一次北京医学院要求我们解决铸件和加工部件时,同学们十分热情的帮助解决,宁愿自己加班,迅速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三)热爱专业的思想巩固了。同学们由于具体的参加了生产的实践,看到了自己劳动的成果;由于参加生产实践,初步运用了学得的理论知识,又发现了许多实际问题,因此大大促进了学习的兴趣,并认识了自己的这个专业在工业生产中和别的专业同样是重要的,热爱自己专业的思想上升了。如铸造专业的同学,几年来大部分同学盲目的认为铸造专业理论少,工作又累又脏。总是不安心这个专业,有的一直闹到毕业仍不安心。但经过这次生产劳动,这个问题彻底的解决了,连过去积极反对铸造专业的同学都转变了。如有一墙头诗,就充分显示了他们这种思想变化:“昔学铸造以为冤,今日学来方知甜,失恨彼时闹情绪,倍爱专业赎当年。”   (四)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过去同学在堂上听课,在堂下对笔记、背笔记,或找参考书,钻讲义,费了很多工夫,才搞懂老师讲的内容。并且实际上只是对书上的道理弄通了,还不能独立地运用去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到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但现在由于参加生产劳动时,必须解决生产中所发生的问题,要运用所学的理论说明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了;碰到的生产技术问题和原材料的困难都必须解决,独立工作的能力也得到锻炼了。   在师生参加生产劳动中,在教学上和科学研究上,也可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了需要而学,有的放矢的教,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在参加生产劳动中,曾暴露出教学脱离实际的种种弱点。如:已学过了电工学的同学,当电开关保险丝断了不知怎样接,也不知用什么号的保险丝。学过炼钢学的同学分不清炼钢常用的锰和矽。学过电焊学的同学,当用硬质合金焊在刀具上时不知如何焊。设计加热炉的人不知如何砌砖。总之,许多同学感到在课堂上学的和生产上实际用的有很大距离。但在同学们参加了这一次生产以后,感到过去堂上讲的东西,现在才彻底的懂了。有些同学说:“炉子构造学、筑炉学、炼钢操作和配料计算,等到现在才真懂了,也清楚了。”有的同学说:“如果结合生产操作,再讲那些专业课,会多么容易懂。”由于同学们的这些情况和体会、给教学上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同学们经过生产的实际操作,有了感性的知识,再听讲理论,在教师方面针对实际“有的放矢”的教理论,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同时,给教学上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教学讲课方法必须改变。学校有了结合各专业的生产工厂,同学们一入学就参加工厂的各项劳动,在学专业课时多参加本专业生产的操作,有些专业课关于操作和设备的讲授时间就可以大大减少。有些课还可以改为讲座。这样,学生学习的质量,仍会比过去有提高而不会降低。其次,学生边生产边学习,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就能懂得透、记得牢,堂下的自习时间也可以大大缩减了。此外,五年大学的学习期间四次实习的时间,有的也可以大大减少,有的如生产实习可以不要了。根据这些情况来看,工科大学每年参加三到四个月的生产劳动,完成大学学习任务的期限,应比五年少,不应该再延长。并且能培养出比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只在政治上要好,在专业知识的水平也比现在所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还要高。   (二)教学结合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理论水平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和同学同样参加生产劳动,一方面可锻炼改造自己的思想,一方面可接触实际教好学科,并且还可以结合生产中提出的问题,领导同学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如果学校和各专业教研组,经常了解全国各厂的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题目,结合自己工厂的生产进行研究,提出技术革新的措施,并且在自己的工厂,师生一起进行生产性的试验,试验中出了问题马上研究,找出解决的新办法再进行试验,毛病不断暴露,不断克服,试验也就会很快的成功的。成功后,总结这些技术和经验,使其系统化,一方面推广到全国有关的工厂,提高全国的生产;另一方面,以写出的总结充实讲课内容,就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的工业生产,已创造了不少奇迹。如炼铁高炉的利用系数已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了。世界上高炉利用系数先进的是0.6以上,我们中国的高炉利用系数已有许多炉子突破了0.6,有些高炉已突破0.5,个别的曾达到0.44了。侧吹转炉炼钢利用三排风眼吹风的办法,也是国内炼钢的创举。这些成就实际上已超过国际水平,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如能把其规律研究出来,这些技术理论就会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在目前,中国的工业生产的实践已跑在前头,理论落后了。但理论和实践总是相联系着的,只要努力理论工作,总是会赶上的。因此,我们师生如能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教学工作中紧紧地结合中国生产的实践,我们的科学技术的理论就会和生产一样大放光明,将和生产一样很快地超过英国的。   结合生产劳动、结合科学研究的教学,培养出的毕业生,不只在科学技术理论上能具有先进的水平,而且是工人化了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为一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毕业生分配到厂里工作,就能马上和工人打成一片,既能动口又能动手,会很快的熟悉生产情况和发现问题,能走群众路线,能和工人一起研究与改革生产,能组织工人提高生产等等。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是又红又专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时代的大学生。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是超国际水平的。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编《怎样又红又专——做个共产主义劳动者》,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