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震林谈华东农业生产情况和新的任务   <谭震林> ## 农业跃进速度古今中外俱无 ## 引导农民不断革命继续前进   新华社合肥27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同志,25日在华东区农业协作会议上作总结说:根据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的情况看来,农业生产大有希望,平均每人二千斤粮食的任务,三年到五年内即可完成。   他说,四省一市今年粮食增产是以70%的速度飞跃前进的。这些省市的粮食总产量1957年共七百一十五亿斤,1958年夏季粮食产量已达到二百零三亿斤, 预计秋季粮食产量可达到一千零二十亿斤,全年总产量一千二百多亿斤,今年就可达到每人平均千斤粮的目标了。由此可以看出,每人平均二千斤粮食的任务,不需 要五年即可完成。棉花和油料也和粮食一样的迅速增长,预计到1959年,皮棉和油料的产量,都要比1957年翻一翻到两翻。他说,这样高速度的跃进,是古 今中外都没有过的。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认为马列主义不能出粮食的论调被驳倒了,马列主义是能出粮食的。   谭震林同志接着指出,今年夏粮已收到手,但秋季的作物产量还只是一个预计,由预计到实现,尚须作很大的努力。他号召各地首先要保证夏种计划的完成,即使无 雨也要实现计划,不种下,就谈不到收。第二是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秋季大丰收,首先是早稻的丰收,接着是中稻、晚稻、棉花、油料、红芋、玉米、高粱、谷子等 等作物的丰收。要争取全面大丰收,作到各种作物都有“卫星”上天,都有“元帅升帐”。第三,认真推广改良工具和新式畜力农具,力争在年内消灭落后农具,保 证劳动效率提高两倍以上。他说,这是保证丰收的一个关键,是调剂劳逸的基本措施,也是巩固兴旺的士气的一个物质基础。对这一工作的任何轻视和疏忽,都是群 众观点不强的表现。   (谭震林同志说,明年夏收再翻一翻,是完成明年粮、油规划的关键,必须抓紧秋种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得愈完善愈充分,丰收就愈有保证。他要求各地在夏收结束 时,立即检查一下秋种种籽、肥料、工具及茬口安排等准备工作的情况。他并要求在秋种后的田间管理工作,要严要勤要细。他说,只要作好这些工作,明年千斤亩 将不是少数现象,千斤县将不是个别的,重量更大的“卫星”,必然会升上天空。)   他提醒各地,今冬明春的农业基本建设,将比去冬今春更大:要继续大兴水利,要大量积肥,还要深翻土地,改良土壤。同时冬季生产任务也会比去冬增加。如越冬 作物的田间管理,各种经济作物的培育,以及发展多种经济等等,过去不大管的事,现在都要管起来了。因此,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劳动力的大感缺乏。谭震林同志根 据这种情况,要求各地从现在起,就要提早做好各种准备,特别要大力抓紧改革和推广工具的工作。他说,只有通过改革工具提高了效率,才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谭震林同志指出,全面大丰收,人心大兴奋,自然会产生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我们应适当满足群众的要求,引导群众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新的希望。他说,新的 要求就是指群众对改善生活的要求,应随着生产的发展,适当给以满足。新的希望,就是农民向往机械化和电气化。我们必须引导群众向这个方向迈进。他要求今冬 明春所有农业社都要有一部机器。他说,机器每天冬冬冬地响,这就可以打开农民的眼界,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知道工业化的好处。农民对工业有了希望,就会引导 农民为新的希望奋斗,我们的工作也要向这方面努力,工业被这样一逼,也就发展得更快了。他说,这就是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基础。谭震林同志指出:所谓“苦 战三年,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改变面貌”,不仅是自然面貌的改变,而且是包括精神、物质面貌的改变,是工农、文教、交通运输都改变。   谭震林同志最后鼓舞大家说:同志们,毛主席提出“苦战三年”,现在才只过了半年啊!我们必须继续对各项工作抓得紧紧的,不要放松。   来源:1958年6月28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