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体学关于湖北省1960年—1962年经济工作纲要四十条说明   <湖北省省长、张体学>   我完全同意王任重同志代表省委向中共湖北省第二届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受省委的委托,我现在仅就湖北省1960—1962年经济工作纲要四十条作如下的说明,请大会予以审议。 ## (一)   1959年是继续大跃进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坚定地遵循着党的总路线所指引的方向,沿着1958年所开创的大跃进的道路,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取得了全省国民经济继续大跃进的伟大胜利。   根据统计:1959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完成91亿元,比1958年增长27.6%,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52亿元,比1958年增长44.46%;主要工业产品如钢、铁、钢材、原煤、木材、水泥等都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1959年我省遭遇了七十多年来所未有过的特大旱灾,但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着全省人民的冲天干劲,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人民公社的巨大威力,取得了抗旱斗争的辉煌胜利。1959年粮食产量183亿斤、棉花产量380万担、油料产量313万担,虽然粮、棉、油的产量比1958年有所减少,但农副业的总产值比1958年却有所增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胜利。在工农业生产双双跃进的带动下,全省交通运输、财金贸易、科学文教等各项事业,也都有很大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大跃进。   1959年的特大旱灾,对于全省党组织和全省人民,对于刚刚诞生不久的人民公社,都是一场极为严峻的考验。伟大抗旱斗争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的人民公社是经得住考验的。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党全民都表现了人定胜天的顽强意志和英雄气概,人民公社虽然只有一年多的历史,在抗旱斗争中,已经充分显出了它的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像1959年这样持续百日、纵横千里、遍及全省的大旱,如果不是发生在人民公社时代的今天,而是发生在小农经济的旧中国的话,那真不知要饿死多少人,荒芜多少田地,出现一幅怎样令人可怕的悲惨景象,哪里还能谈得上什么丰收呢?但在今天,情况是根本不同了,有了党的领导,有了人民公社,我国农民听任大自然摆布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国人民已经开始跨入一个“丰收由人不由天”的新的历史时期。   1959年的伟大成就,是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大鼓干劲,大反右倾,坚持党的总路线,坚持大跃进,坚持人民公社的结果。是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 (二)   1958年和1959年的连续大跃进,开创了国民经济又高速度、又按比例持续大跃进的局面。在整个六十年代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将用大跃进的速度向前飞奔。这就必然会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现代国防的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将会比人们所设想的要早一些到来。   我国原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大部分主要指标,在1959年便完成了。这样我们就争取了三年的时间,有可能在今后三年完成更高的任务:提前实现在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任务;提前实现发展农业的四十条纲要;提前实现国家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后三年(1960—1962年),我省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集中力量加速发展农业,争取基本解决粮食问题。以粮为纲,统一安排粮、棉、油、麻、菜、茶、烟、糖、蚕、果、药、杂12个字,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为加速实现农业半机械化、机械化而斗争。   第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为由现在基本是生产队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基本是公社所有制而积极创造条件。   第三、继续加速重工业的发展,为把我省建成一个强大工业基地打下基础。地方工业要力争钢、铁、煤炭、木材、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基本自给自足。同时积极发展轻工业,做到主要日用品在数量上全部或大部自给。   第四、以铁路为重点,大搞交通建设,大战三年,基本改变交通事业的落后面貌,使交通运输业与工农业生产大体相适应。   第五、积极发展科学文教事业,加快培养人材,迅速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第六、加强财金贸易流通战线工作,使之能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后勤”作用。   从上述任务出发,到1962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粮食:400亿斤左右   棉花:750——800万担   油料:750——800万担   生猪:3000——3500万头   钢:330——370万吨,   其中地方企业40——60万吨   铁:380——440万吨,   其中地方企业100——120万吨(不包括土铁)   钢材:245——275万吨,   其中地方企业30——40万吨   原煤:1200——1500万吨   木材:230万立方米   水泥:240万吨,   其中地方企业90——100万吨   化肥:45万吨   棉纱:75万件   上述指标完成后,1962年将达到如下的水平:   主要工农业产品按人口平均为:粮食1300斤左右,生猪一头左右,钢100公斤左右。   全省水利设施共有引水蓄水600亿公方,70%左右的耕地实现灌溉自流化,加上机械排灌将有80%左右的耕地基本上可保水旱无忧(百日不雨不旱,一昼夜降雨300公里不涝)。   全省拖拉机达到1.4万标准台左右,18%左右耕地实行机耕。   全省农村各种排灌和加工用动力,约可达到130万匹马力,平均每1万人有480匹马力,初步实现排灌和加工机械化、半机械化。   全省农村小型电站约可装电机20万千瓦,平均每个人民公社可装电机285千瓦,一小部分重点人民公社实现初步电气化。   基本上建成全省交通运输网,每100平方公里有铁路1.7公里、公路32公里、河网34公里,以铁路和长江、汉水为骨干、水陆联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   平均每1万人口有51个大学生、432个中学生、15个医务人 员、23张病床。   为了保证实现上述任务,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应当进一步确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相结合;应当继续执行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应当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森林工业等国民经济薄弱部门;更加适当地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各行各业之间关系。使国民经济又高速度、又按比例地更好、更全面地跃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对国民经济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农业更快地发展了,不但可以促进轻工业的更快的发展,而且可以保证重工业的更快的发展。加快发展农业,认真贯彻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是高速度、按比例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心环节。在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的原则下,进一步确定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这是完全合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的。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必然会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就要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并以此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两个最基本的部门,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是保证农业迅速发展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同时农业的迅速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工业的全面跃进。应当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把工业对农业的支援,组织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有领导有组织的行动,使之与国家的统一计划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支援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跃进,必须要加速我省重工业的建设,特别是煤炭和森林工业。事情很明显,有煤就有铁,有铁就有钢,有钢就有机器,有了机器就有其他。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情况是煤炭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本省生产煤炭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本省最低限度的需要。煤炭工业能否迅速赶上来,这是关系到我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最关键性问题。因此,必须全党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大搞煤炭工业,力争在二、三年基本翻过身来。这首先就要求加强地质勘探工作,迅速查明资源,按期交出一定数量的地质工程储量,以保证大规模煤炭基本建设顺利进行;其次根据我省煤炭资源特点,要在建立必要数量的大型煤炭基地的同时,大搞煤炭的“小洋群”和“小土群”,多开中小型煤井,实行采探结合,大中小结合以中小型为主。对现有小煤窑要进行技术改造,使之逐步上升为“小洋群”。同时还要大办钢铁工业,有条件的县都要办起一个麻城凤凰窝式的钢铁“小洋群”或“小土群”来,各县生产的钢铁自产自用。有了钢铁就可以更好的支援农业的技术改造。   围绕着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一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行之有效的正确方针,是党的总路线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全面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对于保证实现今后三年持续大跃进的任务,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大中小结合和土洋并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由国家举办一定数量的大型企业是完全必要的。大企业不仅产量大,技术高,能够解决国民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关键问题,而且以大企业为骨干可以带动全国工业的大发展。但是中小企业也有企业所难以具备的优点,这就是投资少、建设快、分布广、供产销易于结合,有利于缩小城乡和工农之间差别,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总之,一句话,实行大中小结合,土洋并举的方针,就可以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已经为实践证明了的一个客观真理,是不需多加说明的。但是,在我们建设队伍当中,总有一部分人,由于他们脱离实践、脱离群众,在事实面前,也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他们只看到大的、洋的,忽视小的、土的,一味贪大、贪洋、贪新;只会一条腿走路,不会两条腿走路。所以办起事情来,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少慢差费。对于这些人,除了进行思想上的批判和帮助以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们多到群众中去、多到实践中去,用事实去教育他们。对于在大跃进中已经办起来的“小土群”和“小洋群”企业,应当积极进行整顿、巩固、提高的工作,使它们逐步过渡到“小洋群”和“中洋群”。我们认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不仅对于国民经济每一个部门来说是正确的、适用的,就是对于每一项较大的建设工程来说,也同样是正确的、适用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由于采用了土法上马、由土到洋、土洋结合、土洋并举的正确方针,因而取得了极大成就的光辉事例,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中,必须注意工业的合理布局。在国家的统一计划下,全省工业的布局,应当根据资源、交通、技术等各种条件,采取大中小结合、适当分散的方针,合理地安排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有计划地把武汉、宜都、襄樊形成鼎足而立的三个大的工业基地。同时,也要注意逐步地建设像沙市、沙洋、随县、鄂城、应城、孝感、广水、咸宁、蒲圻、麻城、岳口、光化、当阳、荆门、浠水、恩施、利川、松木坪、秭归、钟祥等这样一些中小城镇和工矿区,形成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的局面。武汉、黄石应当着重向高、大、精、新、尖方向发展,人口的增长应当严格加以控制,不要把城市搞得太大。这样安排工业和城市的布局,不仅从经济上是合理的,而且从逐步消灭城乡差别的长远的战略方针上考虑,也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我们认为,实现上述任务的客观条件极为优越。从自然和地理条件方面讲,湖北是一个幅员相当辽阔的大省,还有大片大片的荒山、荒地有待我们去开发;全省江河纵横、湖泊密布、雨量充沛,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有待我们去加以综合利用;铁、煤、磷、硫、膏、盐、铜、铝,应有尽有,有着丰富的地下矿藏,有待于我们去加以采掘;我省地处祖国的腹心、九省通衢,有着极为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国家工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地。总之,万水千山,美丽而富饶的湖北,确实是宜工、宜农、宜林、宜牧、宜副、宜渔,适宜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全面大发展的好地方。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特别是又经过1958年和1959年两年的连续大跃进,已经给今后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难道可以说,这些条件不够充分吗?   摆在我们面前的奋斗目标已很明确,实现这一目标的方针也非常具体,条件是十分充分。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于要有一个很大的革命干劲。要想完成上述任务,没有一个很大的干劲是不行的,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很大的干劲?答复当然是肯定的。1958年和1959年的连续大跃进,就是靠我们的这股子干劲得来的,今后的持续大跃进,还是要靠我们这股子干劲。我们一定要把我们党的和全省人民的干劲,鼓得更足,树立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雄心,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就要我们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坚持党的总路线,坚持大跃进的道路,坚持人民公社;坚持政治挂帅,放手大搞群众运动。只要我们全党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 ## (三)   1960年是国民经济持续大跃进的第三年,也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三年的开始。三年看头年,搞好1960年的持续大跃进,争取全面、超额和提前完成1960年的计划,这对于今后的三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做到了这—点,我们就争取了主动,就更有把握地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三年的任务。   我省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经过全省计划会议的研究和省委批准,已经下达各地执行,关于计划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不想再在这里细讲。总的说,今年的计划是一个持续大跃进的计划,是根据中央所指示的鼓足干劲、留有余地的精神,上下一本账、分两步走、计划看涨的精神安排的。在计划安排中,体现了以农业为基础和加强工业大力支援农业的精神;根据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的原则,对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作了合理的安排;并且特别注意了对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如交通运输业、原材料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修理工业等方面的加强。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是符合中央的方针和我省的实际情况的,是正确的。   为了保证实现1960年更好地、全面地持续大跃进,我们认为在今年一年内,我们应当突出的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抓紧、抓狠、抓深、抓透,抓住就不放,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为止。没有这样一种雷厉风行,一贯到底的劲头,是做不好事情的。我们已经有不少这样好的工作作风的先进县、先进社和先进厂矿企业,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值得全党向他们学习。   什么是我们1960年持续大跃进中的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应当怎样去抓呢?我认为:   第一、全党动员,全民动员,上下一心,集中力量,搞好农业。保证实现农业的持续大跃进。   农业是1960年持续大跃进中的主攻方向,是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一定要集中全力,打好这一仗。这一仗打好了,就会造成势如破竹的形势,其他方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按照已经下达的计划,1960年全省粮食产量要求达到280亿斤左右,要比1959年增长53%;棉花产量要求达到580—600万担,比1959年增长52%以上;油料要求达到550—600万担左右,比1959年增长75%以上;生猪800万头,比1959年也有很大增长。除去1959年因灾减产的因素,也足以说明这是一个大跃进的计划。我们认为,当前农业战线上内外部形势空前良好,有了1958年和1959年两年连续大跃进的基础和经验,有了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健全的发展,有了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正确方针,有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各方面愈来愈多地对农业的大力支援等等,都说明了我们的农业在1960年一定能够实现大跃进。我们应该下决心,立大志,争取实现1960年农业的特大跃进,全党全民应当为此而努力。   在农业方面,应当突出地、狠狠地抓水、肥、土和工具改革这几个中心环节,大搞“三治”运动。以水、肥、土为中心,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开展竞赛,消灭落后,实现大面积平衡增产。   今年的水利可以说是搞得很好。其特点是,准备工作充分,动手早,领导抓得紧,干劲大,工效高,进度快,质量好,勤俭办水利。现在全省大兴水利的群众运动,已经进入扫尾结束阶段,除—部分大型工程必须固定一部分劳动力常年施工外,大部分工程都已经完工或接近完工。现在的问题是再鼓一把劲,做好扫尾结束工作,做到善始善终。凡是没有脱险的大坝工程,一定要鼓足干劲确保在汛前脱险。对于已经完工的工程要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经过检查做到库库蓄水,灌溉个个落实。为了迎接今冬明春更大的水利高潮,必须提前勘测及早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今冬明春水利战线控制在300万人上阵,大干百天,30—40万人常年施工。计划完成土石方7—8亿立方米,增加蓄水120亿立方米,对大坝土方100万立方米以上,蓄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灌溉50万亩以上,当年不能受益的工程,每个专区每年搞上一、二、三个,最多不超过四、五个,多搞中小型工程。县社办工程,必须是当年建成当年受益。   肥料是农业生产上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今年农业能否更大的增产,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肥料问题解决的好坏。因此,各级党委必须大抓肥料。解决肥料的中心是多养猪,要大搞养猪运动。现在已经有了全队平均一亩一头猪的红旗生产队,这就破除了迷信,树立了旗帜。1960年一定会出现更多这样的队,而且还要出现这样的红旗社、红旗县。在发展养猪运动中,必须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公养为主,公养和私养并举的方针,要大力解决饲料问题。要认真建立饲料基地,广开饲料来源,要改革饲料的加工工具。用插红旗、树标兵的办法,大张旗鼓的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除养猪积肥外,还要大搞各种绿肥(包括水生绿肥在内)和其他肥料。   去冬今春,我们在“土”字上作了不少文章。如大搞深翻地,结合治水,全面治山、治土、治岗,大量开垦荒地等成绩很大,经验不少,效果非常显著。1960年我们还要继续发展这一经验。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推广以治水为中心治水、治山、治土的“三治”运动。一定要使大自然向我们低头,听从我们的使唤。   随着农业的大发展,事情多,任务大,人手不足,劳力不足的矛盾,已经愈来愈突出了。这是大跃进以来,向我们提出的最尖锐的问题之一。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无法继续前进。在这个问题上,有的人想用打退堂鼓的办法,用减少任务、降低要求的办法来缓和矛盾,这当然是错误的。我们的态度,是有进无退,坚决革命到底,大闹技术革命,大搞工具改革。矛盾就是困难,困难就逼着我们闹革命,就是推动我们前进的一种动力。当然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加速农业的技术改造,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这一天总是要到来的,而且已经为期不远了。但是我们决不能坐等机械化。在最近几年,我们必须多从改良工具上打主意,多从半机械化、土机械化上打主意。事实证明,凡是认真发动群众这样做了的,就会立竿见影,立时见效。随县大搞“四改两消灭”的群众运动,大搞水力加工一条龙和大搞车子化的成功经验,为全省在农村中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树立了良好的范例,是全省的一面红旗,一个学随县、赶随县的工具改革的高潮,已经在全省范围内轰轰烈烈踏踏实实展开了,并且将要持续下去,在农业大跃进中显示出它的巨大的威力。   第二、加速工业建设,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   根据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以钢为纲、全面安排的方针,在工业建设中,我们应当突出的抓好钢铁、煤炭、森工、电力、重化工、建筑材料等重工业的建设,以打下我省重工业的基础。只有重工业优先发展了,并且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支援农业、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跃进。特别是煤炭、钢铁、森林工业在目前仍是我省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与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形势极不相适应,必须急起直追,迎头赶上。要用1958年大办钢铁的精神,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动员,有领导有规划地掀起一个大办钢铁、大办煤炭、大办森林工业的群众运动。在运动中一定要坚持集中领导与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建立必要的大中型企业和基地与“小洋群”“小土群”遍地开花相结合,做到大中小并举,土洋并举。在今年原定计划的基础上,钢铁、煤炭、木材等各项生产指标,都应当适当调高,一定要保证生产更多的钢铁、煤炭、木材和农业机械,以支援农业的技术改造。在大办钢铁、大办煤炭、大办木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整个工业建设的全面安排。   1960年工业总产值计划76.12亿元,比1959年增长45.3%。主要产品产量争取达到下列指标:   钢:131.44——139.44万吨,   比1959年增长113.46——126.45%,   其中:地方企业9.44——12.44万吨,   比1959年增长338——477%。   铁:165——189万吨,   比1959年增长46%以上,   其中:地方企业30——40万吨,   比1959年增长40%以上。   钢材:87.3——105.3万吨,   比1959年增长137%以上,   其中:地方企业10万吨(包括汉阳轧钢厂),   比1959年增长127.3%。   煤炭:原定计划300——350万吨,力争生产400万吨。   木材:115万立方米,   比1959年增长21.05%。   水泥:101——113万吨,   比1959年增长17.63——31.61%。   棉纱:41.5万件,   比1959年增长11.13%。   化肥:10万吨,   比1959年增长202.95%。   1960年根据国家的计划安排和我省的条件,工业支援农业的一些主要指标如下:   各种排灌、加工的动力15万匹马力左右。   拖拉机950台;电犁400部。   小型发电机1.5万千瓦。   供制造和修配农业机械和农具用的钢材3.5万吨左右;生铁3万吨左右。   各种化学肥料10万吨以上。   胶轮板车50万辆;汽车80辆。   机床1000台左右,主要用以武装县农具厂,加强修配能力。   有重点的解决棉花、油料、饲料和粮食的加工工具和机械,做到大体上满足需要,在时间上要力求及时和赶上季节。   在加强工业对农业支援当中,一定要十分注意发挥专县工业的作用。同时千万不能忽视社办工业的作用,使之能够更好的为农业生产、社员生活服务。因此,加强对社办工业的领导,积极发展社办工业,是各级党委一件重要责任,应当把它列入议事日程之内。   第三,大搞交通建设,支援工农业生产。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交通运输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与生产需要不相适应的情况,已十分突出。在今年一年内,必须下决心大搞交通建设,以争取迅速改变形势。对此在今年的计划安排中,已经作了适当的安排,省委也有专门指示。现在的问题是贯彻执行,促使实现的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建立与加强事业机构和专业基本建设队伍,安排足够的劳力突击修建,大搞交通运输业的群众运动。   在全省交通战线上已有了枣阳(实现公路化)、洪湖(实现河网化)、浠水县兰溪(码头实现土机械、半机械化)三面鲜艳的红旗,我们要把红旗插得高高的,要创造出更多的红旗单位。   第四、加强党对轻工业和财贸工作的领导,注意对市场的妥善安排。1959年财政贸易部门和轻工业的跃进,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是一个全面的大跃进。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决定了财贸工作和轻工业的大跃进;财贸工作和轻工业的大跃进,又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财贸工作和轻工业生产是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大跃进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领导,在新的一年内,更好地发挥财贸部门和轻工业战线在大跃进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扩大流通,稳定市场物价,组织人民生活,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生产,保证需要,增加积累,支援建设,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和按比例地发展。   第五、把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目前全省工业交通战线、农林牧副渔战线、财政贸易流通战线、文教卫生战线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全民运动,正在猛烈发展,新人新事层出不穷,革新创举到处开花。这表明,全省人民征服落后技术的伟大进军已经在全省范围开始发动起来了。技术革命的伟大运动是不断进行经济革命、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文化革命的必然结果。是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必然产物。凡是认真开展了这一运动的地方,就能够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完成国家计划,而且群众的觉悟也不断提高,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更加发扬,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迅速减少,“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落后就帮”的共产主义风格,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气和道德标准。这个运动必将大大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和科学技术水平。当然,目前还只是事情的开端,这是一个极为可喜的开端。我们应当把这个运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使它不断地巩固、发展和提高,沿着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道路前进。在今年一整年内,我们一定要有领导地一环接—环,一浪接一浪地实行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城乡经济技术革命运动。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发展,势必要求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也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大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自觉地主动地加强工作,使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相适应,促进运动的不断发展,要把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运动、生产运动三者结合起来,做到思想大解放、技术大革命、生产大发展。   第六,加强党对科学文化教育和卫生工作的领导,使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密切地结合起来。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应当根据“一主、二辅、三结合”的方针,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加速培养建设人材,迅速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力争三年内基本普及初中,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开展广泛深入的爱国卫生运动,以达到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伟大目的。   第七,以办好公共食堂为中心,全面安排好社员集体生活。人民公社化以后,生产迅速发展,社员的集体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形势越来越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广大社员的集体生活。搞好集体生活,是促进生产的巨大动力,全面组织社员的集体生活,目前应当以办好公共食堂为中心。公共食堂的建立,和人民公社一样,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和人民公社紧紧联系在一起。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群众幸福生活的组织者。现在公共食堂还只是共产主义的幼芽,这个幼芽必将“茁壮地成长起来,发展成为完全的共产主义”。因此,必须在全党全民中树立“公共食堂万岁”的坚定信念,本着“积极办好,自愿参加”的方针,努力把公共食堂办好,并且以公共食堂为中心,办好人民公社的各项集体福利事业。   在城市中,要开展大办城市人民公社的群众运动,实现城市的人民公社化。 ## (四)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就是要彻底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尽可能快地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现代国防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并进而过渡到共产主义。我国人民的这一雄心壮志,是肯定能够实现的。由于我们有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个法宝,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时间将会大为缩短。   我们初步设想,到1967年,我省钢产量可能达到800——1000万吨,煤产量可能达到5000——6000万吨,粮食产量可能达到600——700亿斤,棉花产量可能达到1500万担以上。那时,我们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就达到更高的水平。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是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一个最伟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工程。它的开工和建设,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个大事,毫无疑问,它将大大促进我省和全国的工业化和电气化。在这一伟大建设中,湖北省人民将担负着特别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一定要出色地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同志们,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美好远景,正在向我们召唤。它将极大地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引下,全省人民将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满怀信心,下定决心,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努力增产,厉行节约,为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