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红彦在中央七千人大会期间云南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   完全同意少奇同志的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主要的经验教训都总结得很深刻。主席的两次讲话,着重解决民主集中制问题,确实抓住了当前的主要问题,这是我们集中集体智慧、少犯错误,把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做得更好的重要保证。   这几年云南的工作中有许多缺点错误,主要是省委领导思想上有主观主义,片面性,尤其是我,对群众工作没有经验,水平不高,对中央的指示领会不深刻。这几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省委首先要负责,我要负主要责任。   去年以来,省委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十二条、六十条以及其指示,许多问题已经或者正在解决。省委对于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曾在全省性的会议上做过几次检讨。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检查不够深刻。   这次,大家对省委的领导和若干省委主要成员,提了很多意见,大家的态度是诚恳的,正常的,心情也是舒畅的,对省委帮助很大,我们对工作上所受到的损失感到沉痛,对大家的批评也很舒畅。证明主席所讲的,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同志,可能有些话还没说,或者没有说完,我检查之后,大家还可以再谈。   今天,在过去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大家这次提的意见,再谈这么几个问题:   ①一九五九年冬,全省农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同时有工业、财贸、民兵、文教卫生等),就搞高指标、“硬措施”,对手赛,瞎指挥,这是一九六○年“五风”在全省重起的一个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省委缺乏调查研究,心中无底;同时,对于这么大的会议,没有很好研究讨论。   ②一九六○年三月,全省三级干部会议,表扬了大姚县,批判了红河地委,代表了当时省委的指导精神。其实,当时大姚的“五风”已经比较严重,表扬是错误的;批判红河地委“实际上执行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所依据的许多事实是界限不清的,红河地委的工作中是有错误的,但是做这样一个结论是不妥当的,这次会议实际上起了助长刮“共产风”的作用。   ③一九六○年四月,感觉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同时又接到中央批转广东制止“共产风”的文件。中央批转山东“五多五少”的文件,以及“三反”的文件,召开了一次六级干部会议。会议上谈了制止“共产风”,执行政策,反对“五多”,反对官僚主义,以及关心群众生活等问题,但同时又提出火烧中游,保证大跃进。结果,其他问题没有发生作用,而火烧中游,保证一套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和“大办”,实际上成了这次会议的中心,这就又起了助长“五风”的作用。   ④改造落后。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确实有一些地方有严重困难,省委采取子一些有力的措施,使一些地方在严重的困难中得到挽救。但是,错误在于对于这些有困难的社队,笼统地认为是落后,又没有认真分析落后的原因,区别不同的性质,过多地强调敌我问题和两条道路的斗争问题。结果,扩大了打击面,伤害了一些干部。   ⑤一九六○年冬执行十二条时,为了使干部较快地意识“五风”的严重性,对县委实行“上压下挤”的办法。这个办法确实起了作用,比较快地刹住了“五风”,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也发生了若干缺点。大家批评当时省委承担责任不够,这是一个缺点。   ⑥工作队问题。派工作队下去帮助工作是需要的,但是,有些工作队丢开当地党委,单独处理重大问题或处分干部,则是不对的,应该接受这个教训。今后,要派工作队,应该少一些,精一些。   ⑦工业上,总的指导思想和农村工作差不多,也是高指标,改造落后,火烧中游,几个“大办”。现在看来,许多东西也是脱离实际的,办不到的。今后应该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工业问题的八条指示和工业七十条。   ⑧关于反分散主义。我们坚决拥护中央提出这个问题,克服分散主义,实行集中统一,是克服暂时困难的关键。   分散主义的现象,在我省也同样存在:在政策上,主观主义,片面性,对中央指示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在经济上,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用的东西用了,打埋伏等分散主义现象也不少。回去后,应该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坚决清理,以后不再重犯。   经过这次会议,能把党内民主作风问题解决了,是个大事情。大家对省委一些同志提的意见,都整理出来,转达给他们。回去后,省委还要总结。检查不够的,请同志们再提意见。   来源:李原、明朗、王腾波、唐忠信主编《阎红彦同志讲话集》(1950·7-1966·11),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