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生产贵在适时   <《人民日报》社论>   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掌握时机。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抓时机,抓节令,更有特殊重大的意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在农事最繁忙、最紧张的季节,农事活动即使差一天、隔一夜,往往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云南景东县太忠公社岔阱管理区有十个生产队,都分布在山区,有的在山顶,有的在山腰,有的在山脚河谷,日照有长有短,气温有高有低,土质有肥有瘦。管理区 党支部认真研究了这些情况,领导各队干部和老农、社员共同总结了几年来的经验,决定今年“看品种、看气候、看水利条件”,“分批分期播种水稻”,“使播种 节令和栽插节令对口”,适时插秧,不违农时。社员说:“今年的播种有‘三好’:品种组合好,播种质量好,节令抓得好。”表示非常满意。岔阱管理区党支部这 种抓节令的方法,对于我们很有启示。   领导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目前农事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被自然条件所支配,而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又是千差万别。播种、插秧、收获,这几项重要农 事活动的适当的时期,各省、各县之间固然大不相同;各个公社、各个生产大队的小范围内,也常常是因地而异;一个生产队的两块土地,如果一块在阴坡,一块在 阳坡,农时的安排就不能一样。在这里是适时的,在那里就不一定适时。在这里早一些好,在那里可能晚一些好。我们常说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就是这 个意思。一般说来,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适当的播种期,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年天热些,明年天冷些;今年霜来的早,明年霜去的迟,都会影响播种、收获 的时间。播种期和作物品种也有关系。在同一个地方,在特定的时间之内,耐寒的种子应该种得早些,怕冷的种子就应该种得晚些。天时、地利、作物品种、水肥情 况,这种种条件综合规定农事活动的适宜的时机。   所有这些,都要求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各地天时、地利等等特点。为此必须同广大社员群众商量,因为社员群众是直接生产者,他们了解的天时、地利等 的情况就更具体细致了。老农当中有许多种田能手,他们继承的和积累的丰富生产经验,对于确定和掌握农时,都有很大用处。领导农业生产的艺术就是要从当时当 地具体情况出发,掌握适宜的时机,妥善安排农事活动。岔阱管理区对各种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过去的经验,采取分别对待的方法,分批分期播种水稻, 是很对的。   充分发挥生产大队、特别是生产队当家作主、独立负责的精神,是使农业生产不违农时的重要保证。生产大队的干部比公社的干部更了解本大队的天时、地利等的具 体情况,生产队的干部又比生产大队的干部更了解本队的天时、地利等的具体情况。因此,播种、插秧、收获等等农事活动的时机,应该由生产队来确定;县和公社 的领导机关不必由上而下统一安排,作硬性规定,更不能强求一律。   抓好节令,适合农时,生产准备必须从早。“今冬抓明春”,“走这一步看下一步”,都说的是要增强预见性,早做准备工作。这对于掌握农时有重要意义。比如, 播种以前,要把种子选好备足,把农具、农械整修好,把劳动组织整顿好,以便季节一到,就能顺利进行播种工作。如果准备工作抓得不早,做得不充分,在季节之 前做不到万事俱备,那就会错过时机,陷于被动。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季节的主人,所以领导农业生产贵在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