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人民日报》社论>   争取农业稳产高产,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每个公社、每个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希望把自己的农田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实现这个任务?山西大寨大队和全国各地许许多多大寨式的先进单位,用它们的生动经验作了正确的回答:紧紧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力量,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地进行治山、治水、改土等基本建设,并在这个基础上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不断地革新耕作技术,这就是通向稳产高产的康庄大道。   农田基本建设是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许多农田所以得不到稳定的好收成,主要是因为受着水旱灾害的威胁,并且由于土壤不肥沃。因此,争取农田稳产高产,必须首先解决水和土的问题。这就要建设水利工程,改造瘠薄的土壤,平整好耕地,同时配合进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梯田等项建设。只要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是水、土两方面的条件),就能增强抗御水旱灾害的力量,使原来产量不稳定的农田逐步变成稳产农田。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增施肥料,选用优良品种,作好植物保护,逐步改革和提高耕作技术,就有可能实现高产。可以说,在争取稳产高产的斗争中,农田基本建设问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问题,所有的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应当根据本单位的需要和可能,扎扎实实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是亿万农民改造自然的伟大革命斗争,是具有最广泛群众性的建设事业。在农田基本建设当中,最大量、最普遍的是各种小   (型田间工程,例如小型蓄水工程、田间灌溉渠道、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工程、梯田、谷坊、小型防护林等等。一个小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或者土壤改良工程,也许只能解决几亩、几十亩耕地的受益问题;可是把全国所有的小型工程所提供的受益面积加起来,就会有亿万亩稳产高产农田。这样分散的、零星的小型农田工程,只有靠社、队的力量才能办成功。因为这种小型工程,基本上是劳动量的直接积累,只要肯投入劳动,只要人们心齐、勤快、苦干加巧干,不必花多少钱,就可以自力更生地建设成功。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村里劳动力都比较充足,农业生产又有季节性,这是普遍发展小型农田基本建设最有利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主要实行农闲多干、农忙少干或不干的办法,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少量基本建设专业队伍,常年施工。)   在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方面,国家必需的支援,也是不可缺少的。国家的支援用在哪里呢?国家每年用在农田基本建设的投资是相当多的,但是,从全国的需要来说,又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根据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主要用在重点地区,从每一年来看,又是很少的重点地区。国家在这些地区,投资建设或者协助建设某些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机电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和大的防护林带,以便使这些地区尽快建成较多的稳产高产农田,成为向国家提供大宗粮、棉和其他农产品的商品基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重点地区,也不能一切都依赖国家,也要尽最大努力发挥广大群众的潜力,尽量减少国家的投资,尽量节约使用国家的资金。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逐步实现稳产高产的事例,本报曾经做了多次报道。全国各地都发现和介绍了许多大寨式的先进典型。把各地介绍的大量典型经验加以比较和考察,可以看出,尽管这些先进单位的具体条件并不一样,具体做法各不相同,它们所走的道路,却有若干基本相同之处。   第一,它们在农田基本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运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潜力。大部分单位都不是等待有了很多钱再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而是像大寨大队那样,主要靠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一担筐”干起来,依靠集体经济内部劳动力的积累来解决资金问题。在实现了稳产高产的先进单位中间,也有一些得到了国家财力物力的支援;即使这样,它们还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原则,克勤克俭地实行农田基本建设。这也说明,只有充分发扬了自力更生精神,才能有效地运用国家的支援;如果缺少自力更生精神,只知道依赖国家的支援,国家支援的资金和设备再多,事情还是办不好的。   第二,它们在进行生产建设、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具有远大的理想,善于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许多先进单位十分重视基本建设的长期规划,使每一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跟改造当地自然面貌的长期规划衔接起来。尽管有些单位的早期规划,做得比较粗糙,但是它们已经可以鼓舞人们长期奋斗的信心,帮助人们避免生产建设中的盲目性;随着建设的发展,这些规划也逐渐充实,逐渐完善。各地的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应该好好学习这些先进单位的经验,做好治山、治水、改土、改造自然的全面规划,给自己指出一个较长期的奋斗目标。   第三,它们在农田基本建设过程中,既发扬了愚公移山的顽强精神,又坚持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科学态度。改造自然的斗争,是十分艰巨的。有些自然因素往往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有些自然因素人们对它还需要一个实践过程才能认识,有些情况又是一时难以预料的(比如几十年或百年一遇的大水大旱)。因此,在农田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生某些曲折,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应当善于按照客观情况办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改革都必须经过试验的原则,小心谨慎地进行工作,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大的挫折。许多先进单位在治山、治水、治沙等等建设当中,由于经验不足,最初都曾经遇到某些严重的困难,甚至有过暂时的、局部的、或者较大的失败。但是,他们没有泄气,他们坚持下来了,最后取得了胜利。这些单位在农田基本建设上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是因为它们把不屈不挠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在建设工作中,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十分注意调查研究,注意总结当地的经验,正确地学习外地的经验,对一些新的措施,坚持经过试验,逐步推广。   第四,它们在农田基本建设当中,不是贪多求快,不是百废俱兴,而是按照实际的可能,步步为营,稳打稳扎,逐步地占领阵地,不断向纵深发展。它们的建设靠着一年又一年的艰苦努力分期分批实现。它们的水利工程,是一个一个地修,修一个成一个,修一个巩固一个。保持水土,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治理,一条沟一条沟地治理。它们是先求稳产,而后力争高产。它们建设的稳产高产田,先是只占百分之几,而后是百分之十几,再后是百分之几十,最后才是大部或全部农田实现稳产高产。这样地进行建设,看来是笨功夫,实际上是巧功夫;最初好像进展很慢,后来证明却是真正的快。这种分期分批、打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的方法,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逐步实现农业稳产高产,是农业战线上一个光荣艰巨的任务。因地制宜地、扎扎实实地发展农田基本建设,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基础。我们衡量一个公社、生产大队或生产队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它的农田基本建设搞得怎么样,要看那里是不是真正依靠广大群众,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卓有成效地发展了农田基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