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区粮食统购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   【东北总分社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讯】东北区的粮食统购工作已分批展开,一般还进行得比较顺利,不少地区总路线的宣传比较深入,政策交代得比较透彻,比较深入地发动了群众,因而农民都踊跃认购粮食。十二月二十日止,全区已有二百五十六万多吨粮食入库,占全年粮食收购计划百分之六十七。但是在这次粮食统购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影响今后统购任务的完成,甚至影响农民明年的生产情绪。   目前全区入库粮食虽已占全年收购计划百分之六十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年前卖粮的多为工作较好的村屯及需要用钱的中、小余粮户,故粮食统购工作进行较为顺利,年后粮食统购工作转向落后村及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大余粮户将较为困难。其次,从统购的粮种看,大豆占的比重最大,至十二月十日统计,吉林省大豆占统购粮食总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辽东省占百分之五十,全区大豆收购量已完成第四季度收购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三点九三,粗粮则只完成百分之六十点二。再次有些工作基础好的村(重点村),觉悟较高的干部党员和农民自报认购的数字较大,有的达余粮数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一般贫农又都有超额出售的,而这些村庄的农民实际出售的粮食,可能完不成认购计划。如辽东省西安县管家村自报卖粮六十万斤,结果有六万四千斤收不上来。在偏僻地区落后村及觉悟较差、余粮多的富裕农民、干部则认购比重很小,有的地方仅占其余粮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各地对公粮征收有些放松,至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全区公粮入库数只占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二点八,据松江、吉林省有关部门反映:公粮任务的完成尚有若干困难。黑龙江省庆安县五、六区有二百七十户农民把部分公粮也出卖了,其中百分之六十的户都是军属。   粮食统购工作展开后,有些地区干部因试点工作做得较好而盲目乐观,忙於布置下一阶段工作,转移了主要领导力量,撤回了工作组,只交给区干部或少数县干部去做,结果总路线的宣传一般都不深入,对农民教育不大。如黑龙江省海伦县训练村干部的面很窄,训练时区干部讲的多,村干部讨论酝酿少,加以区干部的水平低,回屯宣传时道理讲不清,办法少,有的讲不了几句就被群众问住;有的小手小脚,不敢正面宣传政策,或是少讲总路线,多讲粮食统购;特别是不能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使政策深入人心。在一些工作薄弱的村,宣传工作形成混乱、自流的现象。昌图县解放村由普选工作组兼作粮食统购工作,宣传很不透彻,群众把总路线和选举人民代表混在一起,认为总路线就是“选积极分子”。   因此,有不少地方群众未充分发动起来,群众的思想还有各种顾虑,较普遍的是怕国家再买第二回粮食;怕以后粮价上涨;缺粮户怕粮食统购后买不到粮食。有些地方没有注意组织贫困农民及一般余粮户来动员大余粮户卖粮,有的大余粮户公开抗拒,辽西省昌北县有一余粮户在动员会上辱骂干部,说:“前两年你们讲自由买卖、自由借贷,现在又禁止自由买卖粮食,你们一张嘴两层皮,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吉林省某地一富农,一手拿油条,一手拿酒杯,在街上边走边说:“我有粮不卖,看你们把我怎么办!”   有些地区在粮食统购工作展开后,各项经济工作没有跟上去,发生了很多问题。如昌图县至十二月十一日,货币流通量已达一百九十三亿元,但银行信贷只回收了十亿元;关於储蓄工作该县才布置,全县只有一个信贷合作社,这个信贷合作社虽吸收很多存款,但却放不出去。如存入银行又不合适,因该社利息为一分九,银行只有一分二,影响该社继续吸收存款。各地合作社对於豆饼、大车、胶轮车胎等生产资料普遍供应不上,吉林省有些农民一定要见到豆饼才卖大豆,朝鲜族农民要见到粗粮才卖大米。有些地区已发现农民卖粮后大吃大喝和作投机生意等现象;有的农民囤积布疋、豆油;有的贩卖耕牛,谋取厚利;有的卖粮后有余款也不还农贷。   东北局及东北财委正注意解决这些问题,东北局要求各地不要过早转移粮食统购工作的主要领导力量,彻底做好总路线宣传及粮食统购工作。并要求已完成或接近完成任务的地区要深入检查一下,是否把农村大部分余粮特别是大余粮户的余粮已买出来,而不要只满足於完成粮食统购任务(因有些地方任务偏低)。其次要求各地领导克服和防止单打一作风,使各种经济工作及农村生产跟上去。要求县区干部必须亲自向农民宣传,特别要加强对薄弱村的领导。 (安若根据东北局“粮食统购统销简报”、东北局检查小组汇报及东北财委召开的粮食会议各省的汇报材料写成)   来源:1954年1月4日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   · 来源:   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