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各行各业大搞回忆对比进行阶级教育   <张家炽>   新华社上海讯 上海市机关、工厂、商店、科学文教事业等各部门各单位,在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普遍发动干部、职工用回忆对比进行阶级教育,形成一次空前广泛的、生动而深刻的群众性政治大练兵。第一批开展五反的九百多个市、区机关和三千多个基层单位共九十多万人中,已有四十三万人结束了回忆对比活动。许多干部和职工都说,“回忆对比是提高阶级觉悟的一把金钥匙”。   从上海的经验来看,不仅工人可以从过去旧社会所遭受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来进行回忆对比,就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也可以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批判自己家庭过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剥削、同剥削阶级决裂。科室职员、技术人员、演员、高级知识分子,也可以通过回忆对比提高觉悟。广大干部,特别是老干部,通过回忆对比自己参加革命前后思想的变化,也激起了对革命事业的更大责任感。   上海市委认为,回忆对比,是党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群众路线的教育方法,这次社会主义教育中大搞回忆对比,又是一次政治大练兵。许多工厂企业在这次社会主义教育中,体现了毛主席指示的“官老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练兵口号,即采取了干部教育群众、群众教育干部、群众教育群众、先进教育落后,群众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相结合的、生活活泼的方法。因此,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解决了干部和群众中较多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了阶级觉悟,树立了社会主义的优势。不少单位对干部队伍、职工队伍的思想和政治情况也更了解了。这种以阶级教育为中心内容的群众路线的教育方法,不但在运动中应该采用,在经常的教育工作中,也应该坚持实行。 ## 干部要站在群众之中进行回忆对比   在回忆对比中,强调干部要站在群众之中和群众一起回忆对比十分重要。这次上海市区级机关和第一批开展五反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层单位,多数干部作了比较深刻的回忆对比,受到很大的教育。   很多干部都在回快对比时,着重检查了思想上的几个“变”:过去谈到阶级压迫的事很激动,现在感到无所谓了;过去对艰苦朴素引以为荣,现在心里有疙瘩了;过去工作唯恐做少了,现在为个人打算却多起来了。上海碳素制品厂副厂长王成产,在旧社会备受压迫,他父亲是被资本家逼死的。可是他忘记了这些痛苦,他在1961年得了肝肿大病以来,一直悲观绝望,并立了“遗嘱”。病治好后,还是“保命要紧”,干劲很差。这次回忆对比,对他震动很大,换了一副精神面貌。干部群众都说他:“思想毛病治好了,身体上的病也好了”。   上海机床厂副厂长黄玉才平时多吃多占,特殊化比较严重,对工作安于现状,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五反开始后,他对运动抱无所谓态度。但在回忆对比时唤起了阶级感情,要求自己比较严格了。他检查说:在旧社会时随父母讨饭,生活很痛苦。后来参加革命,当了干部。全国解放后到上海,生活好了千万倍,倒忘了过去,嫌这个不好,那个不满意。1959年母亲来上海看他,带来一只当年讨饭用的补满了补钉的布袋袋,教育他不要忘掉过去,当时他震动了一下,但后来又淡忘了。通过回忆对比,他开始认识到错误严重,自己在政治上朝后退,辜负了党的培养教育,是忘了本,并表示要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上海针织厂针织车间支部书记高锡均,在回忆对比时认真检查了脱离群众的思想。他说:“我在解放前当学徒,老板打过我无数次耳光,还骂我叫化子不要想坐‘龙廷’。现在想想,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了,真的坐‘龙廷’了,我却摆起架子,把过去的苦忘了,把过去一起喝苦水的阶级兄弟忘记了。”他说时声泪俱下,工人们听了十分感动,说“领导真正把心交给我们了”。许多工人亲热地叫起他的小名,主动找他谈心,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   许多单位干部带头回忆对比,往往很快就带动起职工群众进行回忆对比和自觉检查,将回忆对比活动很快地推向高潮。 ## 以老工人为骨干教育年青一代   许多老工人曾长期受国内外阶级敌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受苦深重;解放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彻底翻了身。因此,他们爱憎分明,对职工群众有很大的感染力。上海汽轮机厂有一千多个老工人,在全厂大会、车间大会或小组会上带头回忆对比。他们的家庭在旧社会不是家破人亡,就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在回忆对比时控诉剥削阶级的罪恶,声泪俱下。许多职工听了也痛哭失声,激起极大的阶级仇恨和阶级同情。   但是也有些老工人,解放后生活改善了,认为可以享“老来福了”,在国家遇到暂时困难的情况下就埋怨政府。对这次回忆对比时,他们彻夜不眠,同自己的忘本思想作斗争。上海汽轮机厂老工人蒋银兴,解放前为地主放牛,经常受毒打,腿上被地主的狗咬了七个洞。去年生活上有些困难,竟想离厂去跑单帮。这次回忆对比时痛哭流涕地说:“过去受了剥削阶级的苦,现在倒想走剥削的路,我真是好了疮疤忘了痛。”   老工人的回忆对比,对青年工人有更大的教育意义。全市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单位二十五岁以下青年工人有十六万三千多人。他们大多数是刚出学校门的学生,不了解旧社会的黑暗。虽然许多人是工人家庭出身,但对自己的“家谱”并不清楚。因此,他们之中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有的还学了许多资产阶级的生活作风。这次许多青年工人听了老工人的回忆对比,谈了自己的“家谱”,也纷纷检查自己工作态度和生活作风,有的交出了黄色小说,有的脱掉了阿飞衣服和“火箭”式的皮鞋,决心和资产阶级的影响决裂,做一个“永不忘本的接班人”。   许多工人白天在厂里回忆对比,晚上回家同全家回忆对比,教育自己的子女家属。有的工厂企业还有意识地发动职工家属回忆对比,和工人一起受教育。上钢三厂在一千六百户、四千八百个职工家属中组织回忆对比的结果,显著地改变了许多职工家属的精神面貌。工人家属王秀英,是出名的“懒婆”,一贯滥吃滥用。回忆对比后,她表示一定要坚决改掉滥吃滥用的坏习惯,搞好家务,教育好孩子,让丈夫安心生产,来报答共产党和毛主席。 ## 对各种出身不同的人组织不同内容的对比   工厂、财贸单位的职员、技术人员中,多数人是非劳动人民出身,当回忆对比深入开展的时候,有些人也开始作新旧社会变化的回忆对比。他们感到自己生活过两个不同的时代,有很深的体会。有些人还自觉地检查了自己没有认真改造思想,与党离心离德。   各单位根据职员、技术人员等不对对象,组织不同内容的新旧社会对比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海运局机务处针对老技术人员多的特点,组织职工回忆对比新旧社会技术人员遭遇有什么不同。许多老技术人员按照亲身经历,回忆在旧社会有五个方面痛苦:(1)空有抱负,学非所用,只好混饭吃。解放后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施展自己的抱负。在英国学造船的颜焕申回忆解放前回国时,到处谋事不成,后来只好到中国油轮公司开开修理单。他感慨地说,旧中国不说造船,连修船也摸不到边。(2)解放前派系倾轧,关系复杂,受气、受排挤,饭碗保不牢。(3)旧社会人格都组织了回忆对比活动。在这些部门中,组织一些有名望的专家和名演员现身说法,进行新旧社会的回忆对比,对青年一代的知识分子教育很大。   著名电影演员赵丹(党员)回忆他从事话剧电影活动三十年的体会,在新老创作人员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赵丹谈了解放前从事进步戏剧活动而受到反动派的迫害,以及受电影厂老板残酷剥削等事实,并且着重检查了他成为“明星”以后,名利薰心,把艺术当做个人名利的工具,走上形式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结果脱离群众,脱离革命斗争,苦闷仿徨,一无所成的经过。他说,一直到解放后批判“武训传”这部反动影片,他的“个人奋斗”、脱离政治、艺术至上等思想才得到清算。从三十年的经验里,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艺术家的最大幸福,就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在毛泽东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才能,来为革命的人民服务。一切脱离政治的“创作自由”等等,都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骗人的鬼话。赵丹的回忆对此,引起了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反响,有的老电影工作者认为他的发言有“温故知新”的作用,启发很大。许多年青的创作人员,也羡慕大作家、大演员,追求名利,以为这就是最大幸福,听了赵丹的发言,觉察到自己身上确实沾上了资产阶级思想。   上海市基本建设设计党委所属各设计院的技术人员中,这几年来只专不红的倾向有了发展。特别是青年技术人员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蚀比较严重。不少人同情修正主义论调,赞赏物质刺激、福利主义。有的说:“卫星上天,两弹一箭,跟高薪制、物质刺激关系很大。”有的甚至说:“帝国主义,黄金美钞;修正主义,牛奶面包;我们是马列主义:就是生活水平不高。”有些人闹个人主义,甚至与党对立。在这次回忆对比中,许多人开始醒悟过来,主动检查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错误观点。煤矿设计院技术员杨礼钧,六年来一直闹个人主义,甚至跟党严重对立,这次听了党委书记的回忆对比和自我检查,深深触动了自己的思想。他痛哭流涕地向党支部交代了自己的严重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与党对立的活动:1959年,他因擅自离职,并假造证明,企图将爱人转学来沪而受到团的纪律处分后,曾秘密地在日记上写了血书,说“这是个血的日子,要以亿倍的血讨还”。其后又动过许多危险的反动念头,想自杀,又企图把一个人事科干事杀死。他在交代时,同时交出了“血书”和二十多页的检讨书。以后杨在科室大会上,自觉地批判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杨的发言,又带动了一批人作了检查,如有的对党敷衍,有的想越境去香港。据基本建设设计党委检查,通过回忆对比,积极分子队伍扩大了,中间和落后分子中,有42%的人向进步的方面转变,这是历次运动所少见的现象。事实证明,回忆对比、阶级教育,也是提高知识分子觉悟,改造教育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 如何组织好回忆对比活动   一、回忆对比要放在认识阶级斗争的形势和揭阶级斗争盖子的基本上进行。要首先学习主席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指示,联系本单位实际情况,使干部和职工看到当前阶级斗争的严重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看到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回忆对比、忆苦思甜,就比较自然。否则,缺乏思想基础,就会形成“奉命诉苦”的局面。   二、要在群众中作深入细致的工作,很好地培养一批积极分子,作典型发言。由于有些老工人平时不说话,不习惯在许多人面前诉苦,有些老技术人员则爱面子,有顾虑,所以不少单位都在开展回忆对比之前进行个别串连活动,提高他们的觉悟,解除顾虑,启发他们大胆地进行回忆对比。   三、回忆对比是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因此,各单位领导在组织回忆对比时,都注意各种思想动向,及时进行个别谈话,交代政策,解除顾虑,争取团结更多的人归队。   四、许多单位在回忆对比时,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阵地,对职工进行教育,造成强烈的回忆对比气氛。有的工厂、商店编厂史、店史,把本厂受苦最深的典型人物的身世经历,用了图画和实物在厂内展出。同时还展出解放后本厂工人政治地位最高、生活改善方面的材料。全市还在青年宫、工人文化宫举办“忆苦思甜”展览会,演出或上映“杨立贝”、“刘介梅”等戏剧电影,组织职工观看。   来源:1963年12月6日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   · 来源:   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