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和多种经济   <《人民日报》记者:古维进>   在粮食集中产区,猪饲料较多,发展养猪业比较容易;但广东佛山专区有的地区,不产粮食,都是经营多种经济,群众的口粮完全由政府供应。这样的地区也能发展养猪业,真是一件新鲜事情。南海县九江区就是这种地区之一。   在九江区,眼前是望不尽的鱼塘和绿油油的桑树。这里的农民一年四季养鱼、种桑、养蚕。据说这里过去也是种粮食的,因为地势低洼,经常渍水,稻子没有收成,两千年前,人们就把稻田改成鱼塘。为了发展养蚕业和解决鱼的饲料问题(蚕屎喂鱼),又种起桑树。 ## 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我们这里的多种经济主要是塘鱼,有四万五千亩水面;还有桑基(桑田)一万二千亩,甘蔗、蔬菜几千亩。这些产品百分之八九十上调给国家。但是过去产量都不高。”南海县委书记兼九江区委第一书记廖巨年说:“一九六一年,我们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塘鱼是多种经济中的最大一宗,我们先集中精力研究这个问题。”原来,塘鱼的产量不高,是因为鱼饲料里的养分不足。他们曾经计划购买商品饲料,但是价钱贵,不合算。后来,有些人建议养猪,说猪粪很肥,是最好的鱼饲料。又有人说,猪粪下到鱼塘里,能肥沃塘泥;施在桑基,能提高桑叶产量,促进养蚕的发展;施在杂粮地里,能提高杂粮产量,解决猪饲料问题—养猪和多种经济的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使人们的思想豁然开朗。   养猪成了大家一致的意见。“猪多了,肥多了,必然出现鱼多、桑多、蚕多、粮多、多种经济全面发展的局面。养猪还能解决个人、集体、国家的肉食和油料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可是,现实的情况怎样呢?这里养猪基础很差:猪苗缺乏;全区不种粮食,饲料问题不好解决;全区是平原,柴火奇缺,没有煮猪食的燃料;群众没有养猪的习惯,……   “养猪好,就是困难大,办不到!”许多人为之惋惜。廖巨年和一些区委委员却有另一种想法:“养猪虽然有许多困难,可是,党的‘公养与私养并举,私养为主’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对群众是很大的鼓舞。只要依靠群众,坚决贯彻党的政策,养猪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事实上,在九江公社五星大队搞的养猪试点经验,完全证实了这个想法是对的。 ## 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   九江公社五星大队家家户户都养猪。全大队有二千八百人,一共养了三千多口猪。   一九六一年,区委在五星大队建立了养猪试点。为了把党的养猪政策变成广大群众的行动,他们协助大队从当地的条件出发,切切实实地帮助社员解决养猪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一、猪苗:把大队的一百多头母猪下放给生产队,建立猪苗基地,供应社员猪苗,同时帮助社员在外地购买一部分猪苗。二、饲料:领导社员有计划地开垦小山岗地、烂屋地和五边地,种植杂粮作饲料;另外,根据本地塘多、涌氹多的特点,大量繁殖水生植物作饲料。三、燃料:和社员商量,在新垦的小块荒地种植一些高粱作燃料,同时推广节省燃料的“生熟饲料混合喂养法”,并购买部分燃料。四、猪舍:就地取材,利用山草、芭蕉叶和旧砖头,盖起简单的猪舍。五、有些社员不会养猪,买回猪苗先让社员试养,猪苗在半个月到三十天之内养活了算社员的,养不活由大队负担损失。六、有些社员买不起猪苗,大队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七、根据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利的原则,区委和干部群众反复商量讨论,确定了关于供应饲料、交售猪粪和出卖肥猪的一些原则和办法。   但是,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养猪工作还存在一些障碍。有些干部认为社员养猪会影响集体生产,因而贯彻养猪政策不够坚决;有些社员对养猪政策还有怀疑,养猪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队加强了对养猪工作的领导,抽出一个副队长专门负责养猪工作,帮助社员正确处理集体生产和家庭副业的关系。大队总结和介绍了岗咀生产队女社员彭好庄集体劳动定额完成得好、家庭养猪又多的经验,消除了干部怕社员养猪影响集体生产的顾虑。大队党总支委员会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养猪。党总支书记黎询自己首先买了猪苗回来,负责养猪工作的副大队长也养了几头猪,跟着便有六十二名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养了猪。社员对养猪政策的怀疑便打消了,都争着向生产队购买猪苗。 ## 生猪大发展,多种经济齐兴旺   一九六一年五星大队的养猪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大队的生猪饲养量二千六百七十三头,比一九六○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点九,平均每户养猪三点七四头。大队提前三个月超额完成全年的出售猪的任务,并为市场提供了大量肉猪。更重要的是,养猪积肥,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全面发展。塘鱼得到了大批的优质饲料,长得很肥,平均每亩水面产鱼五百二十八斤,比没有发展养猪业的大队增产一倍。塘里猪粪多了,塘泥非常肥沃,施在桑基,桑叶丰收,养蚕业大大发展,蚕茧总产量比原计划增产百分之八十六点九;杂粮地施了塘泥也获得丰收。全大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社员都有杂粮贮存,为养猪准备了充足的饲料。多种经济的全面发展,使社员的收入大大增加。一九六一年平均每户收入六百六十六元,比一九六○年增加二倍。   一九六一年的养猪成绩,鼓舞了五星大队的社员更多地养猪的积极性。一九六二年上半年,全大队的生猪比一九六一年又增加了百分之十一点四,平均每户养猪四点六头。半年之中,卖给国家的生猪,比一九六一年同期增加近两倍,还为市场提供大量肉猪。猪多肥多,多种经济继续发展。塘鱼总产量比一九六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点七,蚕茧增加百分之八点三,杂粮增加两倍。各项派购任务都按时按质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大队总收入比一九六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一,社员的工资分配增加百分之九十三点六。全大队除了还清历年贷款,还添置了二头耕牛,以及鱼网、蚕箔、泥艇、水车等许多农具。   集体经济的发展,社员收入的增加,使社员更加热爱集体。一九六二年,全大队一千三百一十三个劳动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超额完成出勤任务,并且更加关心农活的质量。 ## 由点到面,掀起养猪高潮   参观了五星大队的养猪业,廖巨年同志又谈起全区的养猪业和经济作物的生产情形。   在一九六一年,他们总结了五星大队的养猪成绩和经验,通过各种场合加以宣传和推广。各公社又派干部、社员来这里参观访问。他们看见五星大队养猪的条件并不算好,能把养猪事业发展起来,促进了多种经济全面发展,得到很大的鼓舞。他们都参照五星大队的经验,在自己的生产队发展养猪业。全区渐渐形成了养猪高潮。折算起来,全区一万二千农户平均每户养猪两头多。   生猪发展得这样快,猪苗和饲料他们是怎样解决呢?廖巨年首先谈到猪苗问题:当生猪发展到九千头时,社员还是纷纷要求养猪,但猪苗没有了,怎么办?在农村集市买吧,不仅价钱贵,还不容易买到。他和财贸书记亲自到出产猪苗的高鹤县和普宁县,换回了许多猪苗,解决了猪苗不足的问题。饲料问题,主要是精饲料供应不足,他们跟干部群众商量,把生产队增产的杂粮供应社员养猪。   由于养猪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九六二年全区的生猪上调任务在十月底已全部完成,市场上的肉猪增加了。由于鱼塘增加了大量鱼饲料(猪粪),塘水由淡绿色变成深绿色(肥足),全区塘鱼要比一九六一年增产百分之十二。蚕桑和杂粮获得丰收:蚕茧总产量增产百分之三十六;杂粮总产量增加两倍,对于解决养猪的精饲料问题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多种经济的发展,据一九六二年一月至十月统计,全区社员的集体分配平均每户比一九六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一。   来源:1963年1月7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