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学校教学中的资产阶级思想   <张丽君>   本刊讯 各地高等学校在双反运动中揭露出教学中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相当严重。这里所反映的仅仅是从教育部的汇报中整理出来的一些事例。 ## 厚古薄今   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教师中流传着“古代史是浓茶,现代史是淡水”的论调。教学计划中,古代比重多于近代,近代多于现代。中国现代史不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世界现代史也只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考古专业干脆把近代史、现代史作为选修课。尤其严重的是马列主义的指导作用在哲学系的教学计划中看不出来。中国哲学史只讲到近代史,而“五四”以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光辉胜利的历史都不讲。文科各系脱离当前的实际斗争。中文系的文艺理论教研室,对胡适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以及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都没有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四年共学十九门课程,却没有文字改革、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相应课程。语言学教研组教授陆宗达很少看新东西,甚至“汉语拼音方案”都没有看过。他讲文字学绪论花了七周时间,讲得海阔天空。   教学中重史料,繁琐地考据。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某教授认为,最有学问的东西是考古。在讲蚩尤时用很多时间去分析“蚩”字的字原;讲桃花园记,也讲版本的考据。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的讲授林庚讲楚词,一学期只讲一篇“离骚”,实际上只讲了“离骚”中几个词,即:“摄提”、“宜”、“彭咸”、“民”等。他为了证明“摄提”非“摄提格”,“彭咸”即“彭鉴”就化了几十个钟头。   唯心论的观点到处泛滥。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课程无论从课程的分量或者内容来说,都是唯心主义压倒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没有担负起哲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历史唯物主义至今未开出来。中国哲学史主要还是唯心主义的东西。冯友兰讲的史料学几乎全部是唯心班底的史料学。黄子通把孔、孟、荀、董仲舒都讲成唯物论者。 ## 重不良分子,轻实际   北京地质学院教师愿意搞理论性的大块文章。对科学研究的一种看法是题目要伟大,结论要新颖,最好是推翻某个学者的结论,因而有的教师鉴定矿物的方法尚未掌握,就企图达到世界水平。由于教师不愿作矿物实验,因而实际资料很少。他们认为普查填图不算科学研究,找矿勘探是一般生产,要搞就搞什么藏南大地构造,××成矿学,××矿区的成矿规律及地球化学的治化等。   清华大学教授杜庆华要把材料力学教研组搞成“全国力学中心”,从文献中找问题。一个唯一联系生产的题目——水坝光弹性试验,也把它抽象成为一个理论问题,研究结果对实际帮助不大,在理论上却提出了一个新方法。   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章名涛一再拒绝产业部门培养工艺人才的要求。在他培养下的学生对结构、工艺方面的知识差,专喜欢搞理论,人心向院(科学院)。水利系水力学教研组对增加专门水力学没有兴趣。水力学及基础工程教研组对中国许多水利工程的基础工程没有研究。水能利用专业只侧重于长期规划及一般布置,不搞构造。水工结构教研组只注意大型高水头的水工建筑物。在青年教师进修方面,片面强调补基础,啃数学、力学、水力学、气体动力学等等。   由于重理论、轻实际的结果,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快要毕业的学生还分不清稻子和稗子,学耕作的学生不会犁地,学昆虫的学生跑到玉米地里认不出螟虫来。北京医学院快毕业的学生不会扎石膏绷带,碰到苍蝇蛹还不知道是什么,分配到农村和厂矿去工作的毕业生,没有大城市医院的设备就不会治病。 ## 教学中散布资产阶级思想观点   同济大学建筑系被称作“资本主义堡垒”,教师给学生的设计题目以公园、茶室、海滨浴场、游船码头、音乐厅、花卉展览会,以及资产阶级家庭住宅(名为工人住宅)这一类消费、享受性的建筑为最多。有的教师说:“考虑了经济问题就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发挥。”学生作业中标新立异的东西最受欣赏,因此,很多学生热衷于流线型,悬挂式薄壳、鸡腿等光怪离奇的形式,对密氏、温德路、莱脱等资本主义建筑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于民族形式和学习苏联则不感兴趣。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西瓜园地”中,揭发教师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名利思想。如意大利语教研室有的教员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时说:“现在学意文的人很少,物以稀为贵,你们努力学,将来好搞翻译,每千字可拿七元稿费。”某英语教员对学生说:“好好读外文吧,毕业后可作商务参赞。”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外文教研室英文教授胡德润,去年刚从美国回来,崇美思想很严重,不结合专业所需的词汇教学而对面包、咖啡、摩天楼作文章,说美国喝咖啡要考究中午喝那里出的,晚上喝那里出的;一块美金逛一次摩天楼。   成都体育学院卫生学教师范明统在教学中贩卖资产阶级货色。在讲饮食制度时说:“唐伯虎乘船追秋香吃糖醋鱼”;讲乳类的营养价值时强调可以使皮肤变嫩,并举战犯孔祥熙的女儿用牛奶洗澡,长得又白又嫩为例。范在讲义上还写着:“吃在广州,住在杭州,到北京不吃烤鸭真是傻瓜。”等等荒谬的内容。    (编自教育部整风简报)   来源:1958年4月16日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