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粮队为何闹粮食紧张?   <王国良>   本刊讯 河北省徐水县高林村公社小辛庵生产队,是一个粮鴍产量近年增长的队,社员的留粮指标绐终保持在三百六十斤左右。然而这个队不断闹粮食紧张。   徐水高林村公社小辛庵生产队,有八十五户、六百零四人,男女整半劳力一百五十个,有地一千二百五十一亩。几年来,粮食产量直线上升。1956年平均亩产二百四十四斤,1957年亩产达到二百五十三斤,1958年亩产四百九十六斤,1959年亩产五百一十八斤,1960年夏季产量每亩平均二百四十五斤,与1959年夏季比较,增产15.5%。社员留粮指标始终保持三百六十斤左右。可是,这个队今年1月至3月份,社员每天每人吃十二两(小两)粮食;4、5月份农忙时,降低到四大两。社员吃不饱,生产情绪低落下来,青壮年劳力向外流。随着人的吃粮指标的降低,猪的饲料也被挤了,一百多头猪中有二十覵因饲料不足而死亡。 ## 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原因是   一、前方吃了后方粮。大搞水利以来,这队不断抽出大批劳力外出修水库、挖河、修台田、搞协作等,外出民工都是一天带二斤多粮食。从1959年冬季起,这队到瀑河挖河的民工有五十六名,每人每天带二斤一两粮食,共挖二十多天,超出吃粮标准一千三百多斤。到郎五庄修台田的五十名劳力,共修四十天,超出食堂吃粮标准两千多斤。另外在安各庄、西大洋修水库的二十三名劳力,口粮都转到水库上,每次替换劳力、回家看望,除在家吃几天外,走时还要带三斤半的干粮。生产当中搞大协作也都要往外带粮食。这样,在家劳动的社员吃粮就少了。   二、征购了过头粮。每年评定的产量,一般高于实产。社员交了征购粮,剩余的粮食不象计算的那么多,吃粮标准就降低了。近几年这队实产、应交征购和国家分配实拿粮食与社员留粮指标增减情况如下:   (年度  总产   按实产应交征购和消费   国家实际征购和实际消费)   (实际消费)   交征购 消费 每人口粮 征购 总数 每人平均 比原定增加   (1956 308985 50614 256900 360 103675 304891 354 -6)   (1957 215585 38630 256985 345 77067 209070 345)   (1958 409943 138189 291816 360 194529 331073 370 +10)   (1959 342862 68416 377178 360 113918 93449 326 -34)   (1960 142474 85051 69043 85 85111 46811 77 -8)   说明:1958年实际消费比原定增十斤,原因开始吃的多了。   1960年产量系夏季产量。   产量不落实,多征购了队里的粮食,还得销回队里一部分。来回一倒,即浪费了人力、车辆,又糟蹋了粮食,使得社员吃粮标准不稳定。   三、春紧夏松秋不管,吃粮没计划。先多后少,每到秋天下来新粮,社员们总要吃个“秋饱”。这时,干部对吃粮指标卡的也松,平均每天总是吃一斤多。1958年秋天,粮食随便吃,有的食堂每人每月竟吃到四十到五十斤。1959年秋天,这队食堂散了,粮食分到户,吃粮更没有计划,家家大吃粮食。到11月份成立食堂村时,有二十多户超吃了二十多天的粮食,贾振英一家六口人,就超吃了一个多月的口粮。   四、人口年年增长,参加劳动的人逐渐增多,吃粮量也在增多。1948年这个队有五百零二口人,参加劳动的不到一百人。妇女们除个别人外,很少参加劳动。现在人口已增到六百零四口,参加劳动的达一百五十人,妇女劳力有八十九名。从前,一般吃粮习惯是,妇女在家缝衣做饭,吃稀的;男人下地做活,吃干粮。现在都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饭,男人再不能多吃妇女的粮食,加之冬闲变冬忙,一年四季都吃同样的粮食。   五、下乡干部吃饭不定量,村干部开会带粮票多,粮食加工被偷盗,炊管人员随便吃。1959年干部每次开会都是一天一斤或一斤多粮票。今年4月份,正是社员们每天吃四大两粮食的紧张时期,县里开四级干部会,规定每个干部一天带粮票一斤四两。今年9月11日县召开五级干部会,会期六天,这队六人就带粮票三十六斤,超出一般社员口粮七斤二两。加上生产队的九名炊管人员吃饭不定量,每人每天吃粮最少也得一斤半,一月就多吃社员的口粮一百八十九斤。这里在粮食加工中还不断被偷盗,四次就被偷盗三十多斤。   除以上原因以外,叫嚷紧张也增加了粮食紧张的气氛。从社员们对粮食的态度看:贫农社员一般不言不语,个别人有些牢骚。如贫农贾老风说:“粮食比过去是多了,社员吃的少是因为胖了炊事员。”中农社员贾老红说:“粮食紧是糟蹋的多,有浪费,生活安排的不好。”富裕中农社员李老善说:“大口小口一月三斗(即六十斤),二十多斤怎么能行?”   来源:河北日报保定记者组,转载于1960年9月26日新华社《内部参考》。   · 来源:   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