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师范学院部分师生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一些表现   <福建省委《宣教动态》>   本刊讯 福建师范学院党委最近在中文系调查中,发现部分师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主要表现如下:   (一)有人说:“人性论是创作的命根子”。个别学生一听人家提起批判人性论就反感,并说:“人性论是创作的命根子”。还有个别学生说:“冯雪峰有很多理论是对的,被否定了,很可惜。”有的认为我们批判《第四十一》(苏联电话,宣扬阶级调和)是“缺德”。   (二)有些人热衷于古人的、外国的文学,瞧不起革命文学。有个外国文学教授说:“欧洲资产阶级文学是高不可攀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伟大的,写得好极了。”有的人说:“苏联的文学精华,是高尔基以前的俄罗斯文学,高尔基以后的文学作品,就没有好看的了。”文艺理论讲师李联明说:“托尔斯泰的作品是经过世界考验的,当代作品没有什么。”图书室里一部《红与黑》(是一部主要宣扬小资产阶级人物拚命往上爬的法国家小说)。许多人抢着读。《万花楼》、《七侠五义》、《小五义》、《五虎平西》之类坏书,至今还有些学生在阅读。有些学生说:“我国今天的革命文学作品,没有一部称得上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读起来没味道”;“作品不真实,英雄人物都是公式化的,干巴巴的,没有一点人情味”。“《红岩》、《红旗谱》肯定红不多久”。有人说:“民歌不是艺术品,不能列入文艺之林,应当清除出去。”有个学生未看过话剧《龙江颂》,便说“《龙江颂》一定不好,这样的戏,请我看也不看。”有些四年级学生,还没有看过一部当代的革命文学作品。   (三)部分学生受到古典文学和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严重影响。如有人羡慕资产阶级文学作品里所提倡的个人英雄主义,欣赏《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还说要学习于连那样向上抓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出人头地,否则一生就算完了。有人倾倒于资产阶级超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认为“人道主义是人类的感情,是友谊的标准”。有人把宿命论、虚无主义、李乐与玩世不恭、爱情至上的人生观等等,当作“人生真理”。有人要从古典作品中探索“人生的道路”。有人羡慕古代人遭遇不幸后过的隐士生活。有人认为“孤独是人生的幸福”,说:“要是经济条件许可,关门读书几年,那才痛快”。有人想仿效“蔑视权贵”的屈原、“爱发牢骚”的苏东坡、“放荡不羁”的李白等古人的性格。有人竟留起长指甲、长头发,模仿起古人的模样来。有人追求才子佳人式的“卿卿我我”的爱情,沉溺在感伤主义小说和浪漫主义诗歌里。有个女学生,以《红楼梦》中的妙玉自居,写了一诗《妙玉赞》,递给一个男同学,这个男同学回给她一首《叹妙玉》。从此俩人模仿《红楼梦》中人物谈恋爱,来来往往写了几十首诗。有个学生很欣赏林黛玉,看电影《红楼梦》六次还不满足,第七次跑到电影院去没买到票,便坐在影院门口“欣赏”音乐。有个学生讲话、走路、吃饭、睡觉的姿态动作,都学林黛玉。(据福建省委《宣教动态》编)   来源:根据1964年7月10日新华社《内部参考》。   · 来源:   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