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黔南地区包产到户的分析   本刊讯 贵州省黔南自治州今年不断发生包产到户的现象。这种现象,有些地方已经纠正,停止发展,有些地方仍有蔓延之势。目前全州有30%左右的生产大队包产到户(包括变相的包产到户),有的地方可能少些,有的地方可能多些。最多的罗悃区,有80%左右的生产大队包产到户或变相的包产到户。 ## 形式   一、分田到户。凡是包产到户的地方,都首先分田到户。分田办法有五种:(1)按人头分。罗悃下平榜生产队按人头分田到户。(2)按劳力分。甕安新阳生产大队每个劳力分田三亩、土二亩。该县丘家坪生产大队男劳力分田、女劳力分土;男劳力最多分田十二亩,最少四亩,女劳力分土亩。(3)按吃粮等级分。平塘上林生产队,吃一等的每人分田三亩、土二亩,二等的田二亩、土一亩,三等的田一亩、土半亩,四等的田半亩,不分土,五、六等的田土各二分。(4)退还原耕地,或者照顾原耕地。罗悃巴高生产队退还原耕地。都匀黄包寨生产队,田照顾原耕地,土退还原主。(5)田分到户、土集体生产。罗甸罗暮、莫村等生产队,一般分田不分土,土集体生产,抵交公粮。在五种分田办法中,大多数生产队按劳力分田。   二、包工到户。以分田到户为基础,但只包工不包产。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开始只承认包工到户,有些同志认为这是生产责任制,而没看到它是变相的包产到户。包工到户有三种形式:(1)临时包工。牙舟某些生产队把各种农活分阶段按劳力包工到户。各户换工还不起工者开工资。包产属生产队。(2)季节包工。都匀黄包寨生产队把水稻从播种到秋收全部工序包工到户。(3)常年包工。牙舟场坝生产队按劳力、田土等级,耕作难易分别包工到户。完不成包工者,不能分超产粮,还要受罚。   三、包产到户。以分田到户为基础,包工又包产。如何包工?(1)以亩定要。罗悃把高生产队一等田定工三十个,二等田三十五个,三等田四十个,秋收时按田分等计算总工分参加分配。(2)以产定工。牙舟王宋生产队一斤原粮十工分。(3)田土分等定产定工。罗悃白云生产队一等田每一百斤八个工,二等田每一百斤十个工,三等田每一百斤十二个工。如何包产?(1)以亩定包产。龙里小溪堡生产队一挑田(常产)包产一百斤毛谷。(2)以种籽定包产。独山边兰生产大队每斤种交五斤原粮。(3)甕安、罗甸、三都等县的部分生产队以生产队包产套各户的包产。(4)以劳力定包产。三都中乐生产大队土按劳力包死产,每个劳力交苞谷一百斤,杂粮一百斤。凡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一般都规定超产归社员,短产用自留地粮食和口粮赔;一部分生产队签订有包产合同,大部分生产队未签订包产合同。   四、各种各收。(1)田土、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分配到户,社员有权出租和变卖。(2)以户为生产单位,实行换工互助,还不起工者开工资。(3)产品和收入为社员所有,没有上交任务。(4)公余粮分到户,由各户自行交售。这是彻底恢复单干,以边沿少数民族地区较多。   五、包产到组。有的包产到户的队,首先是包产到组,然后发展到包产到户。 ## 恶果   一、变相单干,搞掉集体生产。在包产到户地方,有三种劳动形式:(1)彻底单干;(2)有些农活单干,有些农活换工生产;(3)各户自由结合,换工互助,进行生产活动。这是变相单干,搞掉集体生产。   二、破坏农村人民公社的物质基础。凡是包产到户地方,三包一奖制度给破坏了,三级集体所有制给破坏了,评工记分制度和按劳取酬的分配政策给破坏了……所有这一切,都违背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具体政策。因此,贫富两极发生分化,集体经济受到损害,破坏了人民公社的物质基础。   三、不能完成国家和集体的生产计划。包产到户后,劳力强、耕牛、农具齐全的户,因受田土数量的限制,最多只能完成个人的生产计划,而劳力弱、耕牛、农具缺的户,依靠个人力量,又不能搞好生产。因此国家集体的生产计划不能完成。   四、不能合理使用劳动力,造成劳动力的严重浪费。罗悃古吨生产队强劳力黄甫良芝(中农、四全劳)、黄甫跃松(贫农、三全劳)种完所分田土之后,无活可干,而天天打鱼打猎,在市场高价出售,进行投机活动。   五、缺牛、缺劳力户,在生产上发生困难,不能得到合理解决。罗悃新寨生产队贫农龙小有,一个劳力,没有耕牛,等别人犁完田后,才借到耕牛,刚借到牛,而二十六斤苞谷种又被偷。以致田土荒芜。平塘新寨生产大队有四户因浮肿不能生产,所分二十余亩水田全部丢荒。他们说:“包工到户,苦了穷人,好了富户。”有的困难户,只好以每天二元工资请人耕种,忍受强劳力户的剥削。   六、在分田时,大家都抢好田,不要坏田,造成大片田土荒芜。罗悃区有30%至40%左右的荒田土。   七、分田到户后,公用水沟、水车无人维修,造成水田变干田,干田变荒田。古屯生产大队有五架水车坏了,无人维修,使十三亩水田变干田。罗暮生产队对门坡一条水沟坏了,无人维修,它所灌溉的十余亩田分给谁都不要,结果丢荒。   八、包产到户后,大部分要求各种各收。粮食分散到户,集体要抓困难很多。势必影响国家征购任务和群众生活安排。   九、某些基层干部,放弃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罗悃区绝大部分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由于自己同样分得一分田土,因而只搞自己生产,不领导群众生产。四十三个管理区级干部,有二十三个已经弃职回家搞生产。其余二十个干部思想动摇,不领导生产。   十、包产到户后,干部会、群众会开不起来,政策贯彻不下去,工作十分被动。罗悃区8月底分片召开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会。罗悃片通知一百余人,实到三十余人;罗妥片通知三十余人,实到二人。这样全区的分配工作迟迟不能展开。 ## 原因   一、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有的群众说:“只有生产,没有分配;只有饭吃,没有钱化;‘干不干,两罐饭’,不分勤懒,个个都吃低标准,哪里还有心肠搞生产呢?因此大家都不愿意搞集体生产。”有的干部放弃对集体生产的领导。有的干部甚至仇视集体生产。   二、没有深入的正确的贯彻六十条政策精神。罗悃罗妥管理区不但中央十二条指示没有很好地贯彻,而六十条政策也只是在干部群众中宣读一遍。因而很多干部和群众还不知道六十条政策的基本精神。有的群众把“多劳多得、不劳者不得食”理解成为自己种得多就收得多,大队要统一分配,就是中间剥削。因此积极要求各种各收。有的干部5月底从公社开会回来后,对群众宣传说:“这次公社开会允许大家各搞各的。”于是从管理区所在地罗妥生产队开头,很快就包产到户。   三、互相合作基础差的地区,群众没有受到集体生产的实际锻炼,干部缺乏管理集体生产的经验。如罗悃区自解放以后,1955年以前虽已成立互助组,实质上仍是单干。1956年成立初级社,下半年由于受“闹皇帝”的影响而呈解体状态,1957年全部恢复单干,1958年上半年宣布成立高级社,下半年进入人民公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没有分配过,生产逐年减产,因此,集体生产的优越性没有显示出来,有些群众怀念单干。同时干部变动过大,现在80%以上是1960年三反和1961年整风运动中换上来的新干部,他们对领导集体生产更缺乏经验,很多干部不懂评工记分和小包工,能搞分配者寥寥无几,只有单干的习惯和经验,领导一放松,他们就搞包产到户。   四、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的重灾区,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集体生产丧失信心,以致发展到包产到户,变相的恢复单干。罗悃平艾生产大队近两年以来有半数以上的劳力病倒和死亡。今年春播时,干部躺倒不干,不领导集体生产。有劳力的群众很心焦,说“我们只几个人干活,哪里能够养活大家。”纷纷要求分田到户,自谋生路。过桥生产大队副支书记黄仕林本愿领导集体生产,但因病人很多,叫谁都不出工,对搞集体生产丧失信心,只好包产到户。   五、一部分富裕农民原来对集全生产都不感兴趣,一有机会就搞分散。特别是在集体生产没搞好的地方更有“资本“来宣传单干的优越性,主张包产到户。上中农总结单干有六大优越性:不吃亏,少开会,不麻烦,有利团结,限制懒汉,大家展劲搞生产。下平梅生产队富裕农民干部则利用职权宣布包产到户,自己首先占有较好田土、耕牛和其他生产资料。   在富裕农民鼓吹包产到户的同时,某些地富反坏分子也乘机进行反攻复辟活动。牙舟区甲林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后,地主万玉尧即到公社运输站拉走其已经入社的马,并说这是我的老马。老甲长郭亮清公开对社员说:“各要各的,谁也不剥削谁,公平合理;不这样做,恐怕以后要有‘三绝’(今年绝猪,明年绝牛,后年绝人)。”   六、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很多包产到户的队都直接间接和干部问题有关。个别地方是通过领导自下而下的执行包产到户。如三都九龙公社党委书记刘新扬积极赞成并推行包产到户。罗悃区罗暮总支书记蒙世传还指使生产队分田到户。他对新寨生产队干部说:“你们要分就快点分,免得影响生产,分了干部也少得麻烦。”三都中乐生产大队干部总结包产到户有“九好”、“三缺”,积极地推广包产到户。(据“黔南情况编)   来源:1961年10月9日新华社《内部参考》。   · 来源:   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