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农村的一些思想情况 ## 任邱县干部、社员在夏收分配中的思想情况   据天津地委宣传部7月26日汇报,任邱县在夏收分配中,有些社员的思想很混乱,在干部中也产生了消极畏难情绪。 ## 一、 社员思想情况   据6个区了解,在172个社中有71个社(占172个社的41%)思想混乱,这71个社共21,797户社员,有8,065户(占总户数的37%)社员思想波动,生产消极。其中有7,675户(占71社总户35%)不参加社内生产,自搞副业;有340户(占1.4%)活动外出找事;有50户(占0.22%)闹退社。具体表现在:   1、因对政府留粮政策有意见,不参加生产。二区天门口社672户,有262户不参加社内生产,其中有114户平时生产积极,出工多,但因对留粮政策不满也不参加生产。社员王贵平5口人,2个劳力,上半年作了317个劳动日,如按劳动日分麦子应分951斤,按“以人定量”实分498斤,他说:“算了吧!多干也不多分粮食,我这三百多劳动日大秋也能分得够吃了,不干啦!”四区西段村社231户,有66%的户因对留粮不满不生产了。三区小于庄社员于老虎挣工分多,按留粮标准分粮后,因分的粮食少,回家用斧子砍自己的头(急救未死)。四区西段社员张永江说:“八路军的法越想越妙,自己的粮食连见都见不到了!”三区大王果庄一个社员当县区干部面骂道:“给这么点粮食还让干活,他们(指党和政府的干部)比土匪还厉害!”   2、由于参加社内生产与自搞副业收入悬殊,社员外出作工和搞副业的情况严重。长洋店社第18队30个劳力,有21人外出当小工,每天只有5人干活。因此该队尚有210亩土地还未播种,已播的晚田无人锄。二区天门口社有78户社员因受个人搞副业的影响而不下地生产。社员王黑说:“人家单干一春赚钱很多,现在拿钱买贱麦子吃,咱白给他们干了半年,说什么也不再给他们当牛了!”而后也推小车搞副业去了。四区西段社有140户不生产,有18户活动外出,现已有7户去天津当小工。六区小董各庄是缺粮社,参加社内集体生产的缺粮社员分粮少还无钱买粮;自己单干的社员买足吃粮甚至还有余。因此搞集体生产的社员红了眼,说:“咱们苦干了半年白给他们生产了,趁早不干了!”目前该社社员生产情绪很低,甚至生产处于停顿的状态。   3、有的社小麦减产,社员实分少于预分方案,他们认为吃粮不足,大秋希望不大,因而生产消极。议论堡乡李村社小麦减产20%;春苗3亩合不上半车肥,管理又不好,对生产失掉信心。社员说:“麦收过完了,大秋希望不大,自己该干什么早插手吧!”三区西汜水社31个队生产推不动;第14队31个劳动仅有16人干活,社员们过去到地头抽烟说笑话,现在抽烟骂大街。   4、有的上中农因减少收入,活动退社,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司马庄社员李瑞廷说:“上级叫成立高级社,这个道不行啊!我单干时那年也够吃的,今年才分了200斤麦子(4口人),上级要谈退社,我早退了。”呈村社员王文通母亲说:“我单干那年也打20多口袋麦子,今年只分了一百多斤。入了社真后悔死啦!”   有的是因为有些实际问题长期未得解决,而要求退社。这样的户全县由9社24户增到27个社50户。如西马庄社员张汝春过去曾闹过退社,对他进行工作后不退了,但他数次找社干部要求归还投资,没有解决,现已提出退社。   5、在71个社中有31个队社员思想混乱,发生了整队罢工。大王庄社25个队,有9个队罢工。司马庄社共420户,因社长捣鬼报减产32,000斤,大秤分给社员,区查实后按市秤折算,社员们即不生产了,小门社280户,因超产奖款不奖粮,有150户社员不生产了。六队队长郑长福说:“超了产也不奖粮食,大秋庄稼爱减产就减,我算不管啦!”现在超产队不让调粮食,社员看着粮食不干活,减产队因吃粮不足不去生产,分配也无法进行。 ## 二、干部思想情况   在县委和乡社干部中较普遍的是畏难情绪很严重,有的同情小农思想,对政策不满;有的认为工作多,任务重,干部少,思想压力很大;他们看不到成绩,只强调困难的一面,有的被困难吓倒,工作消极被动。   1、二区12个乡有49名脱产干部,现在有18名干部等待划乡“卸套”。 如陈王庄4个脱产干部只有秘书坚持工作,乡支书自搞副业,副支书种自留地,乡长动嘴不动手。   2、在20个社197名社干、341名队干中,有37个社干、133个队干躺倒不起。其原因:社干部:(1)队长不服领导,工作推不动。(2)麦季收入少,社内困难社员找社要吃要烧,无法解决。(3)因说话生硬,工作方法不当,被社员打、骂而消极工作。队干部:(1)社员不服领导,不干活;(2)社员分粮少骂街。如天门口社第八队队长赵奎兰因发动生产动员不干,愁的找乡、社大哭,要求辞职。   三、部分群众对主席报告有错误理解,认为现在闹问题都是人民内部的事了,打了干部白打,骂了白骂,反正不是反革命分子怎么样不了。因此社员打骂干部的问题较前上升。   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动态》(总第二八三期)一九五七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