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兆生谈“遵义事件” (记录稿)   <贵州、谢兆生>   时间:1967年元月7日14:40-16:50   地点:省粮食厅统计处   采访人:赵安国、陈昭群、廖昌明、华国庆   被采访人:谢兆生(贵州省粮食厅计统处长)   事宜:有关58-61年贵州及遵义的粮食情况及政策   谢兆生同志口述:   “遵义事件”的根子是虚报浮夸。 ## 1953年-1961年粮食流通情况   年份 1953   全省实际产量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20.80/15.74(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4.85/3.70(亿斤)   年份 1954   全省实际产量 80(亿斤)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24.13/18.18(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5.75/4.33(亿斤)   年份 1955   全省实际产量 85(亿斤)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23.16/17.88(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5.70/4.25(亿斤)   全省返销农村 3.49(亿斤)   遵义返销 1.30(亿斤)   全省周转量 1.00(亿斤)   遵义周转量 0.10(亿斤)   年份 1956   全省实际产量 97(亿斤)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21.6/17.6(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5.6/4.2(亿斤)   全省返销农村 3.44(亿斤)   遵义返销 0.8(亿斤)   全省周转量 1.05(亿斤)   遵义周转量 0.36(亿斤)   年份 1957   全省实际产量 107(亿斤)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27.2/21.2(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6.45/4.98(亿斤)   全省返销农村 2.97(亿斤)   遵义返销 0.63(亿斤)   全省周转量 1.50(亿斤)   遵义周转量 0.47(亿斤)   年份 1958   全省实际产量 110(亿斤)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33.53/27.6(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8.32/6.63(亿斤)   全省返销农村 6.00(亿斤)   遵义返销 1.74(亿斤)   全省周转量 1.44(亿斤)   遵义周转量 0.31(亿斤)   年份 1959   全省实际产量 90多(亿斤)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40.2/31.92(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9.4/7.4(亿斤)   全省返销农村 9.7(亿斤)   遵义返销 2.67(亿斤)   全省周转量 0.55(亿斤)   遵义周转量 0.11(亿斤)   年份 1960   全省实际产量 80(亿斤)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32.95/21.76(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5.92/4.78(亿斤)   全省返销农村 16.0(亿斤)   遵义返销 4.37(亿斤)   全省周转量 0.54(亿斤)   遵义周转量 0.10(亿斤)   年份 1961   全省实际产量 65(亿斤)   全省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19.74/16.4(亿斤)   遵义征购原粮/折合贸易粮 3.79/3.14(亿斤)   全省返销农村 7.94(亿斤)   遵义返销 1.42(亿斤)   全省周转量 0.55(亿斤)   遵义周转量 0.10(亿斤)   (注:58年报150亿斤,落实110亿斤;59年报160-170亿斤,核实90多亿斤)   由于数据全是保密的,整理时不能列出数据(按:当时遵守了谢兆生的意见,没有列出这些数据)。   59年、60年粮食总产量不如1957年,但征购量却为1957年的1.5倍。因为59年-60年发现死人严重情况,故回销分别为1957年的4-7倍。60年回销接近征购数字。农村周转粮仅为57年的1/4-1/5。   总的来说,58年-60年粮食产量数字是虚报浮夸,62-63年又不上报数字,不止73、74亿。因为一有单干,二留有自留地,这部分未算入。64年85亿。   历年来贵州征购粮食的政策及办法:1953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了有关部门统购统销的指示,就采取“政治动员,积极分子带头完成统购任务”,有“过征购”现象。1954年实行“随征带购”,根据土改分地比例进行。界限是每人分口粮400斤以下不征购。400斤以上分四个标准,遵义在420-450斤左右不统购(当中包括40-50斤饲料),产量减去应得口粮剩下为余粮,购余粮的70-90%,余粮多就多购。   1955-1957年采用“三定”:定产、定购、定销。产量、征购定下来三年不变。定销一年一评。还有“以丰补歉”方针。即增产地区征购增产部分的40%,销到歉粮区。   58年至61年,我个人看,也说有办法,也说没有办法。事前(以)高产量和公社搞“合同制度”。春天,根据订的计划,国家和公社定合同。那时高指标,估产高,国家按比例征购,当然征购就高了。   其次,1959-1960年办大食堂,粮食没有进行分配,食堂管理很差,每天两三顿白米饭,征购多,吃的也多,下边就没有粮食了。   这时金沙的赵广玉带头反“瞒产”。   遵义地委于1959年11月底至12月初,在正安县安场区开现场会,负责人是鸣跃忠(现省人民银行副行长,原地委财贸部长),现场会就是“反瞒产”。遵义专区向省委报到40亿斤左右。我当时下放劳动一个月,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李××(现凤岗县委书记)和吕银华(现地委财办副主任,原专区粮食部长)已经受了批评去的。会上我想摸摸底,只摸了个格林区,就差一千多万斤。因为有个人主义,没敢正式提出,只跟区委书记说了,他还说有瞒产。现场会有专管财贸的区委书记参加。安场区把全区红苕集中在一起,红苕片、红薯很多,当时我还受骗了,不知是全区集中起来的。我与几个同志算帐,一个一个县的算,勉强奏了三十亿斤,公布却说是四十亿斤。实际只有二十多亿斤。因此,吕银华还被斗了一次。   后发现死人了,吴肃和民政厅副厅长向省里反映,翟树仁(现贵阳糖业公司)在绥阳发现情况,回来汇报还被斗了一次(是“常、夏、李”以后)。吕银华私下和我讲销粮不够,至少差几千万斤。   1960年元月,徐健生在省里召开财贸的四级干部会,各专区都报粮食销售指标不够。鸣跃忠一个人说遵义没有问题。我们说遵义不够,省里宣布给遵义三百万斤(注:当时全专区360万人口,每人仅得不到一斤,省里也算开恩!),鸣跃忠不要。   事情发生后,要粮很多。1960年春节,李书波要粮,省里还压,定量按四川经验,贵州是搞“五、五、二”。   最后说明两点:(1)数字是国家机密,不外传,不公布。(2)我回忆的情况供分析参考。   在1964年三干会上,粮食厅腾绍武厅长有专门揭发发言,稿子是我们参加搞的。   (未经本人审阅,仅作参考,不得宣传。)   来源:张再兴编《1959-1960年“贵州事件”资料集》(贵阳,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