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农业厅关于合理密植的经验总结   (上缺)。如第七生产队共有120亩麦田,深耕不过五寸,40亩没有上粪,近地好地施肥也不过万斤,而雄火社不但深耕八寸到一尺,亩施肥料两万斤,而且组织了小麦丰产研究组,坏地丰产管理组,认真加强了田间管理。这才是同样条件,产量悬殊的真正原因。   再举四川温江平原郫县合兴乡、犀浦乡、崇新乡、合作乡和新繁县复兴乡14块一次移栽的万斤高产水稻的调查,万斤稻每亩的穗数少的是五十七万穗,多的达152万穗,一般在百万穗以上。穗数这般多,穗子也并未变小,每穗粒数少的是160粒,多的在250粒以上,一般均未在二百粒上下。事实证明,在各种条件正确配合下,密植程度适当提高的产量就越高。例如,每亩3.3千万穴,每穴用秧10-16片,亩产量是1万零627至1万1千零73斤;每亩6.6-7.5万穴,每穴1.1-1.6片,亩产量是1万1千5百零3斤至1万1千630斤;每亩7.5-9.5万穴,每穴1.1-1.5片,亩产量是1万2千零67至1万6千7百20斤。这就充分证明适当提高栽培密度是万斤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谓“密植不能增产”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谎言。   还有人说:“密植要死苗”。根据全国水稻会议广东省提供晚稻调查材料,种植80-100万苗之间的,绝大部分生长良好。广西省一般插80万苗的都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有弹力。福建省龙溪县红旗公社金星榜山耕作区及海鹰公社紫泥耕作区亩插20万穴100万壮苗的生长良好,产量比每亩10万株的要高,这些都说明密植并不死苗,但今年确有少数丰产试验田发生死亩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密植过高时死亩,广东省农业厅总结资料中指出200-300万苗左右,死苗三分之一,300-500万苗以上死苗三分之二。有些因大量有机基肥,没有腐熟就灌水插秧,水田迅速产生还原物质,致秧发黑,或被沼气烧根,引起死苗。有些前期追施氮肥过猛,形成疯长披叶严重,通风透光不良,基部茎叶黄萎霉烂,引起死苗。有些水稻田,因排水不良,灌溉制度未因密植而跟上改进,因而田中湿度过高,地下根系不能发展、形成死苗。上述种种现象,今后要注意克服,不仅死苗问题可以解决,而且对防止倒伏也能起重大作用,并可大大增产。因而,决不应该由于上述少数生长不正常的现象就作出密植会死苗的错误结论。   此外,也有人认为玉米、薯类、花生等等是不宜密植的。例如:“玉米密植容易空杆不实”。过去玉米每亩一般只二、三千棵,有些人认为玉米不能密植,密了茎杆徒长,不结实。今年玉米亩产千斤以上的都在三千株以上,有达五、六千株的,密植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成熟后结实累累,没有空杆。   “薯类不能密植,密了结薯细小甚至不结”。按照这种说法,甘薯一亩顶好是3千株左右。今年甘薯亩产万斤以上的都在4-6千株。密植适当增加了,结薯也增加了。   “花生密植长秧不结荚”。这是过去影响花生密植的一种保守观点。在这种观点支配下,一般花生每亩只留三、四千墩。今年山东范县全县平均播种7500墩,平均亩产3100斤。湖北红安县永红人民公社的花生卫星田,每亩34万墩,亩产35423斤干花生的事实又打破了上述保守观点。 ## 深入地全面地总结密植增产的经验   在农业大跃进高潮中,农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也以一天等于20年的步伐前进。各地农民在密植增产技术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但是,这并不是说越密越好。作物种埴过挤,影响通风、透光,根子扎不下去,以致叶面发黄。茎干细弱、穗短粒少,而且管理不便,对增加产量不利。密植是有条件的,密度应该符合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做到合理。各地在推行密植的程度和方法上,是百花齐放多种多样的。由(下缺)   · 来源:   贵州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