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民政厅孙传学关于涪陵专区灾情和救灾情况报告   [前缺]中涪陵搞得较好已生产462万斤,在大搞“瓜菜代”的同时,地委下达各县评销指标5,500万斤。在地委62年元月8日紧急电话会议后,重灾区和落后地区,按4、6、8两计算,一般地区仍按4、5两基本不动的精神进行复查,据七个县统计已经落实到户的有4,990斤,稳定了生产情绪,为战胜灾荒,争取小麦一个好收成打下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但在安排群众生活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评借评销工作至去年10月底开始以来,已有八个县基本结束。现正在普遍进行复查发证工作,在这当中主要解决平均主义和本位主义,因有的不是根据情况而是普天下雨,每人一份。有的多报需要数,以至在元月8日前,全区大约有30%的地区,主要是受灾严重和落后地区,生活安排上仍然存在有不少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这些地区口粮不落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虽有指标,但由于运输问题未得到解决,调运不及时,断粮情况严重。据涪陵县李渡区的大山、义和、大柏、致韩、正安等五个公社430个生产队中,由于调运不及时,断粮的生产队有280个,占65.1%。其中断粮在半月以上的有64个,十天以上127个,五天以上89个。一部分基层干部损公肥己、多吃多占、克扣浮报、冒领、死人不报活人吃死人粮等情况相当严重。涪陵县李渡区的金银公社区分拨152,000斤指标,公社扣留12,000斤。染房大队公社分配8,000斤,大队卡下1,062斤,占分配数的15.7%。在一些落后队问题更大,明是一天一人按4-5两安排,实际吃到口里不过二两多到三两,有的一天只有一两多或根本没有供应,困难户断粮,挖观音土吃。彭水县兴隆公社杨柳、龙桥两个大队90%的户在12月份都断过粮,少的二至三天,多的达十七天。另一种是个别因病后体弱运粮困难要付运费,也有个别缺钱买粮的困难户,由于救灾救济款发放不及时,借钱付高利贷多,或以口粮抵押及卖一部分口粮再购全部口粮,另有些困难户因无钱购粮,把自留地菜卖了购口粮。如石龙公社凉风大队社员张培芳家三口人,因病在李渡买25斤谷子背在中途背不动请杨清云背就付一斤运费,该社汪家大队周树芳女家三个人,二个娃娃长期患病,无钱买粮向舅舅借10元,先付五升谷子抵押(即先付息)这样影响二人一月的口粮,周光珍无劳动力向永贵帮他担90斤谷子在中途就拿了十斤起去。据公社统计12月份因被偷的有24户60人,被偷去口粮484斤。陈树华三口人,12月及元月口粮全部45斤被盗,目前靠社员相互借贷12斤口粮过日子,这当中也有个别的浪费户吃粮无计划。山偷大队高元培在李渡买口粮谷子45斤,在街上一次就煮八斤沿路吃还未走到家就吃光了。这些问题发现后,在复查中已基本得到解决。 ## 三、部分地区病人和死亡不断上升   对肿干病和其他杂病的防治工作,地委、县委及各级党委都很重视。对分散和集中的病人在口粮规定上每人均吃足一斤标准,油、糖等副食品方面都给予照顾,但在一些重灾和落后地区生活安排得不落实加之治疗工作跟不上去,加之天气寒冷,部分病人由于长期患病体质弱抵抗力差,致使从61年11月开始病人逐月上升,去年11月底,全区有病人28,082人,12月上升为36,988人,增加31.1%,62年元月16日止半个月的时间病人上升为53,511人,增加69%。如涪陵县李渡区12月底有肿干病人5,416人,据62年元月21日统计增为9776人,上升80%,李渡区详情另有专题报告,如该区的致韩公社12月有肿干病人898人,62年元月21日为1,795人,上升一倍。由于病人逐步增加死亡人数也严重的增加。该公社61年9月死25人,10月死41人,11月59人,12月135人,占总人数8,672人的1.55%。肿干病人死亡增加的原因:主要在61年12月底前部分地区生活安排不落实。调运不及时断粮时间长,层层克扣提留,分配不合理,有的吃泥巴影响身体健康。再一方面疗效差,有的该集中而未集中,分散的病人有未组织巡回治疗的“漏诊”现象严重,就是集中了的病人在基本口粮上未得到解决,甚至没有菜吃,生活不好,病人不安心治疗,有的干部和医务人员还在从中贪污克扣病人的粮食和副食品。又如涪陵县李渡区致韩公社华家大队医生孙廷才与大队支部张光荣伙同,从去年11月24日至12月23日共贪污大米120斤,白糖八斤。   据专署领导谈,原计算需春荒救灾款2,900,230元,但在国家财政困难情况下,连同省已拨的120万元救灾款在内,最少需240万元可解决春荒期中的问题,我们意见根据需要和可酌情再分拨一部分。 ## 四、蔬菜和代食品的情况   各县在元月8日前已种400,811亩,至元月8日地委紧急电话会议后对蔬菜栽种上突了一下,新种的已有315,388亩,共计平均每人有0.2亩多,多数地区每人每天还能吃上三斤,个别地区多者每人一天吃八、九斤的,但问题是地区之间,队与队之间、户与户之间很不平衡。目前情况是:冬菜大部分种的萝卜和白菜,前段时间口粮标准4-5两,这样在蔬菜消费量要多一些,有个别的干部满足于当前菜多,而就未很好的安排干菜的储备,许多地区是越吃越少,甚至在一部分地区群众现在就出现缺菜吃。严重的是,新栽下去牛皮菜、白菜、窝笋都要在开春后才能吃,看来到二、三月间吃菜问题较大。据地委生活办公室谈:彭水县通铭公社在1,613户中无菜吃的有750户占46.5%。吃半斤左右的400户占24.8%,吃1-2斤的463户占28.7%,就是说这个公社吃到地委要求每人每天保证三斤菜的一户都没有。另一方面在个别地区右倾倒退还严重,互相偷摸,蔬菜生长不好也有个别的困难户无钱买口粮买蔬菜后再去买粮的情况代食品生产也行动得不很好,地委指示各县必须以20%劳力投入大搞代食品,加强组织领导,由干部代队保证每人搞40-50斤解决两个月的口粮,但是由干部分干部和群众盲目乐观地认为今年口粮都比往年安排得落实,社员有自留地,生活问题不大,这主要表现在生活、生产都好一些的地区,再一种是高山地区原料没有问题,但群众说天气冷了,要在家烤火,等开春再说。坪坝区强调原料缺乏,搞代食品不如种蔬菜合算,其实是蔬菜也没抓好。我们认为目前口粮还是低标准,在口粮低标准的情况下,如瓜菜代跟不上去,群众生活安排不好的,目前看来春荒已经露头,必须向干部和群众反复讲明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的重大意义,抓好蔬菜和代食品是战胜春荒的关键。 ## 五、救灾救济款的管理发放使用存在的问题   1961年专区拨各县救灾救济款725元(其中包括60年跨年度救灾款278.6万元)。这对支持灾区群众生产和安排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在救灾、救济款的使用上无专人管理,领报审批制度不健全,开支不当,使用混乱,发放不及时,贪污挪用问题很多。如垫江县五洞区的五洞公社和黄沙公社均程度不同的存在。五洞公社20,370元,救灾款中用于大队购买机械和种子及拨给医院购制药品和发工资就开支2,724.33元。同时在十一个大队中就有七个支部书记和大队长多占多用,不该救济而救济了,多的170元,少的30元,这些都是未经过民主评议,而是公社党委书记照顾干部一人批准的。黄沙公社长冲大队后勤书记周福华将五生产队4户救济户16元拉用了。有的地区将救灾款作干部福利开支,五洞区邮电所刘树俊本人自称在重庆治病用了80多元没有单据,就由区委王书记批准在救灾款中报销80元。丰都县郭永霜副县长批准将救灾款1万元去办干部农场,年终并叫民政科报销,同时县委书记的小孩住招待所费用都叫在民政科报销(已与林副专员和专署民政科林科长谈过迅速追回)。彭水县五连公社将救灾款1,687元拿去买电池、剃头刀、笔记本及电影费的开支。特别是涪陵县民政科连61年共拨到区有多少救灾救济款都不晓得,帐上都查不出来,强调客观61年上半年是财政局拨款,与本身无关,严重的失职行为,究竟下面救灾救济款使用得如何也不下去了解。如据我们在该县的李渡区了解61年县拨给区救灾救济款5,191元,迟至12月底才拨各公社31,426.25元。我们说这个区是不是不必需要救济了呢?情况恰恰相反,该区是重灾区,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都有一定的困难,而是还需要我们即时把他们的困难给予解决,而是这些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有的困难户买口粮都没有钱,卖一小部分口粮后再去买回口粮。如和平大队七生产队梁孝华一人长期生病无钱买回口粮和病号补助粮将口粮二斤卖4元,才去将口粮买回来了。在救济物资上也没有即时发到救济户手里,而干部占用。如李渡区的马公社救济的棉絮被公社邮电员夏发川和炊事员各垫一床,其中有17床均先后拿来用过,并将铁锅三口拿来当作火盆烧,有的已经烧坏。看来该社区对救灾救济款的使用是没有贯彻专款专用的原则。没有一套健全的帐据手续。清理上以无从下手,相当混乱,这在专、县民政部门应负一定的责任,造成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威性受到一定的损害。   群众生活安排问题。在地委元月八日及19日紧急电话会议后,有的已经基本解决,有的正在着手一个一个地进行解决,群众生活经过历次和合评借评销进行检查一次比一次落实。   至地委电话会议后,各县均召开了区委和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和管生活的书记会进行了贯彻,全区组织有2,775人,有的是县委书记和常委亲自代队对评借评销工作进行了复查,目前除彭水县、黔江县外各县都基本结束(缺南川县数字)七个县评借的生产队17,966个,占68.6%,粮食4,790万斤,基本落实了群众生活,激发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群众生产密切了党群关系,生产进度显著上和或,如涪陵县李渡区原每天出工人数30,632人,增加为32,222人,增加了5.7%,薅淋麦子由每日1,640亩,增为2,061亩,增加236.6%。挖冬土原每天1,300亩,增为1,723亩,提高32.5%。全区人民开展一个轰轰烈烈的冬季生产高潮,主要搞小春田间管理和大春备耕工作,大春备耕主要搞早熟作物落实工作,这样来缩短春荒时间,据全区统计在已种的160万亩小麦中,薅淋除草一到的有35万亩,占53.3%,追一次肥的75万亩占47.1%,成熟期早的大麦薅淋过一次的31万亩占50%,一次追肥的26万亩占44.7%,豌、胡豆都给合挖冬土,普遍都进行了管理。   通过评借工作,群众生活安排落实,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生产。如涪陵县的李渡区原每天出工人数为30,632人,增加为32,222人,提高出工人数5.7%,生产进度也快,原每天薅、淋麦子每日进度1,640亩,提高为2,061亩,提高25.6%,挖冬土原每天1,300亩,增为1,723亩提高32.5%。另如48岁的贫农社员陈少南三个多月来未出工做活,并说原打算沾出来,1月8日评了评借粮,九日就出工薅麦子,还说:“共产党真正好,这样照顾我们,只有搞好生产来回答党对我们的关怀”。展现出一个大闹冬种生产的大好局面,总的农村形势是大好的,争取小春的良好收成是可能的。   专、县民政部门在党政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对安排群众生活进行检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民政部门本身对救灾救济款的发放情况很少进行深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差。据了解涪陵县民政科连1961年共发放了多少救灾、救济款都没有掌握这数字,说上半年是由县财政局统一拨款不过问,致使困难户的困难问题长时期得不到解决,这样不关心群众生活疾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应即于改变。   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    民政厅涪陵工作组孙传学1962年1月30日   (来源:四川省民政厅农救处“内务部、本厅工作组去重庆、江津、涪陵等市专县的救灾救济情况的重点调查报告(1962年3月20日-12月18日)”)   · 来源:   四川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