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开明对巩固集体经济的思想检查   <胡开明>   [胡开明,时任河北省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他于1962年8月8日给毛泽东上书,建议以“三包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解决农村粮荒问题,但遭到毛的批判。为此,胡被迫做了如下的检查。]   (林铁、子厚同志并转华北局:)   我在华北局召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议上,曾经提出过三包到组的建议,并发表了一些很不妥当的意见。经您俩及其他与会同志给予批评指正,使我收益很大。现在特作如下检讨: ## 一 关于建议推行三包到组的生产责任制问题   今年春播期间,看到一些生产队,社员搞自留地、小片荒的劲头很大,对集体生产的积极性还不很高,不大注意农活质量。经与基层干部商量,有人建议实行包产到组,超产奖励的办法。他们认为这样按组包产,长期固定,责任明确。加之超产奖励,减产受罚,就把集体同个人的利害关系更紧密地连在一起。从而更有利于吸引社员关心集体生产,充分发挥劳动积极性。   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就在这个时候,发现张家口市郊区有几个生产队自发地实行了三包到组,效果很好。这就更加引起了自己的兴趣。因此,在5月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后来又看了几本关于苏联集体农庄的书籍,了解到苏联在1932年就推行了“小组地段责任制”,其办法同三包到组差不多。因此,我的思想上就把三包到组肯定了下来。开始还只考虑在落后队实行。后来又看到省委宣传部徐纯性同志的调查报告,说赤城县沙狐墩生产队早已实行了三包到组,几年来生产一直稳定上升。于是我又觉得,在一些先进队中实行这一办法,也未尝不可。因此,今年6月份给雪峰同志和林铁同志写信,建议推行这个办法。这次在北戴河会议上的发言中,又把它发挥了一下。   原先自己只是从加强生产责任制上做文章,后来又把责任制同劳动计酬方法联系起来。现在来看,这个办法实行起来,如果指导思想不明确,掌握不好,就会弄得基本核算单位再次下放。如万全县城关西南大队的一个落后队,原来是搞包产到组试点的,结果变成了小组大包干,引起生产关系和体制上的很大变动。苏联有些地方也曾一度发生过小组取代生产队的错误。总之,对这样一个涉及到生产关系的重大问题,在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证明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地向省委、华北局直至中央建议推行,显然是一种很不慎重的态度。   同时,我在这个建议中,虽然反对了包产到户,指出这是单干,“不可能不产生两极分化,也不可能不产生资本主义”;但是又说,“如果把包工包产到户作为一种辅助的办法,例如在生产组中,把某些少量的,技术性强的作物(如烟叶)和留种地,包给有经验的个别社员去负责经营掌握,那是有好处的。”   现在看来这样搞,如果掌握不紧,很容易扩大包产到户的范围,甚至有全部滑到包产到户的危险。可见自己在这个问题的考虑上,也是很欠慎重的。 ## 二 关于合作化和粮食统购统销等问题   我在北戴河座谈关于巩固集体经济决定草案时,汇报了地委常委会讨论这个决定草案时,大家提的问题和意见。其中有不少意见是错误的,我也不加分析地汇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根据中央指示,对决议草案的各种不同意见都要反映上来;另一方面,当时自己对于某些意见也觉得有些道理,并且汇报时在个别地方还作了阐述。这说明自己的认识至少也是模糊的。   主要问题是:   1、说张家口专区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化这一段生产是上升的,高级合作化以后,生产就开始下降了。农业生产最好的一年是1954年,而不是1958年。这本是个地区性的问题,不能代表全国情况。同时这样说,容易得出两个错误的结论:一是高级社不如初级社,二是1958年并不是大跃进……自己不加分析地反映这个问题,是很不应该的。   说“1955年7月主席提出反对小脚女人加快了合作化的速度。广大群众积极要求搞初级社,可我们在1955年冬一下子就搞高级合作社了,有些地方一步登天。当时各方面准备不足,曾经发生破坏生产的现象……”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这反映了自己政治上的迟钝。   ……   说“我们的粮食征购不稳定,对发展生产很不利。历代封建统治者,甚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苛捐杂税很多,但农业税率还是稳定的。”……把我们的征购不稳定,同旧的统治时期的农业税相比,也是很不妥当的。 ## 三 关于形势估计问题   座谈会中我对中央提出的“我国农业生产高涨的新阶段将要到来”这个重要的形势估计,曾经表示怀疑。当时自己觉得,这个提法既可理解为今后生产一年比一年高涨,也可理解为生产高潮的更高阶段即将到来。当时主要考虑这几年生产力破坏严重,生产下降幅度很大,恢复到1957年水平,尚需要一个阶段,大体上总得三四年时间。同时考虑,把恢复时间估计长了不好,容易使群众悲观失望,估计短了也不好,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所以曾经提出把这句话修改一下,一方面指出形势有利,鼓舞大家信心;另一方面也指出暂时困难,使大家发奋图强。现在看来,自己对困难条件看多了,对有利条件看少了,特别是对中央指示下达后即将发生的伟大作用估计不足……我的认识是狭隘的,错误的。   基于同样的观点,我对四、五个五年计划能否实现农业机械化,也曾提出了怀疑。当时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五年计划,剩下两三个五年计划,恐怕有困难。而没有分析,过去几年是因为工作没有抓紧,今后认真贯彻执行主席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机械化的速度将要大大加快,再有两三个五年计划,也是可能的。自己看问题总是看过去,看困难比较多,对有利条件和趋势看得不够。这也是政治上的近视,缺乏远见。 ## 四 关于包产到户问题   在张家口地区,今年6月份以前,除了张北县有些地方包了一部分山药以外,其他地区都还没有发现过。但在7月份抢锄灭荒期间,却有了发展。此时我虽然调动了工作,但是也有一定的责任。这个问题,开始是去年夏天,听到张家口市郊区四级干部会上,有80%的人主张实行包产到户。会后市委农村工作部长也给我写了一封信,建议推行“包产到户,超产分成”的办法。当时我觉得这个办法不是方向,有问题,因此没有答应他们,只同意搞个试点作研究。去年9月到邯郸给主席汇报改变基本核算单位试点工作,回来在火车上向子厚同志谈起此事。子厚同志当时即直截了当指出:“单干,中国几千年历史已经证明了,还用试验!”记得当时我还同子厚同志辩论了几句,认为它和过去单干有区别。但子厚同志的话毕竟给了我很好的提醒,回来就吹了郊区试点。今年春天又发现张北县每人分了半亩山药地,抵顶一百斤口粮的做法。当时就指示他们纠正,但纠正得不彻底。我也没有进行深入检查,就认为没有事了。今年7月中旬在县书联席会议上讨论中央发的调查研究“一批问题”的时候,又有个别同志赞成包产到户和主张实行定产到地,责任到人的办法。在会上我虽然提出了反对意见,指出这是单干,违背组织起来的原则,是方向问题,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的阶级分析,没有把它提到两条道路斗争的高度,所以也就没有能够彻底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观点。因此,在我走了以后,地委批准了在那些生产破坏严重的生产队,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实行上述办法,从而实际上扩大了包产到户的面。   所有上述问题,都反映了自己思想上存在着小农经济的狭隘观点,因而遇到这些具体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示出问题的本质,进行两条路线的斗争。   (其次,调查研究不全面,对落后队看得多,对先进队看得少,因而在认识问题上就产生了片面性,强调了困难,对有利形势估计不足。)   再就是,自己平时对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学习很差,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就往往识别不清,甚至把本质和现象、主流和非主流混淆起来。今后一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以上检讨,不深刻之处,还请指正!   谨致   (敬礼!)    胡开明1962年9月12日   来源: 老鬼《胡开明》. 香港: 新世纪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