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植霖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的报告(节录)   <内蒙古党委副书记、杨植霖> ## (1956年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随着国家工业化高速度的发展和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走上全行业公私合营新的阶段。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法则所要求的。   现在仅就中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政策和我区6年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的情况与今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的规划,提供一些意见。 ## (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已6年之久,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家在经济上大大地巩固了和扩大了社会主义的阵地;而资本主义阵地则大大地缩小了。特别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农业合作化的大发展,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地位。同时资本主义企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现在已经暴露得特别突出。如在加工订货中国家给资本家加工费,加工费是按成本计算的,如果成本越高资本家的利润就越多,成本越低,资本家的利润就越少。因此资本家是不愿降低成本的,而社会主义经济是要求不断降低成本。从原料供应上讲,节省原料可以降低成本,不节约原料就提高成本。资本家不愿节约原料,而社会主义经济要求节约原料。这就是资本家占有制和国家计划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企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必须从原来的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和个别地实行公私合营提高到主要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阶段。否则,就不可能提高生产力来适应国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它两面性的。他们在民主革命阶段,曾经在不同的程度上参加了革命或者采取了中立态度,而在参加这个革命的时候,曾经同工人阶级结成了统一战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政治上说,他们采取了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共同纲领和宪法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立场。从经济上说,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遭受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破坏,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很落后,小生产占优势,国家有必要同愿意接受国家资本主义的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经济上的联盟,以便于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过渡时期内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作用,维持工人就业,扩大商品流转,增加产品供应,这对国家、人民和他们自己都是有利的。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改造的方针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是从1949年立国之初就确定了的。在我国宪法上指出:“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用“赎买”的办法,以逐步改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对资本家本人,实行教育改造,使其由剥削者或半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策。这种“赎买”的办法,即是工人阶级在这个时期内,在为了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生产的时候,也从利润中分配一部分给资产阶级,而不是由国家另外用一笔钱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进行“赎买”。   为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我国能够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呢?   这是因为我国已经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大大提高,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且得到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巨大援助,而资产阶级对城乡小生产者的联系正在越来越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而存在,而资产阶级内部亦矛盾甚多难以解决。   从事实上来看,我国6年来的历史已经确定不移地证明,采取逐步地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不但是适当的,而且是充分有效的。在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6年来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不但对国家的经济财政作了有益的贡献,而且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并且工商界的政治情况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批爱国的进步的分子。   因此,国家完全有条件、有可能采取和平改造的办法,逐步地通过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改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也由于上述情况,只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才是资产阶级的唯一的光明出路。从原则上讲马克思早就认为在某种条件下,对于夺得了政权的工人阶级说来“最便宜不过”的是向资产阶级实行“赎买”,以便实现社会主义的和平胜利。   关于在新阶段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陈云副总理曾有和平改造的具体指示,其中重大的措施和作法:   一、各行各业必须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安排   统筹安排是社会主义的办法,是对公私之间、私私之间、地区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今天与明天之间、一个行业内部、各行业之间,都要通盘管理,统一安排。并且不仅对困难行业,而且对不困难行业也要安排。   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行业内部必须要有或大或小的改组,经过改组才能顺利地进行全行业的生产安排,否则是安排不了的。改组的方式为带、联、并、淘:   “带”即是大厂带小厂,进步的厂带落后的厂。   “联”即是把若干小企业联合起来进行改造。   “并”就是把技术落后的,并到进步和大厂中去。   “淘”就是淘汰那些不需要的工厂,把资方从业人员与职工分配到别的厂去加以安置。此外还可以搬厂。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无论工与商,按行业主要采取公私合营形式去进行改造,不但速度快,而且质量亦是高的。   四、定息   公私合营后计算利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马分肥;另一种是定息,也就是保息。定息有下列好处:   (1)保证了在实行全民所有制以前私股的利润。   (2)避免了在工缴、税务方面公私之间的争执。   (3)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4)企业可能按照国营企业的生产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5)工厂可按照国家的需要搬动。   还有专业公司,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等,这些措施和办法是中央在6年来改造经验的总结,因而是切实可行的。   社会主义的改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改造,另一方面是人的改造,这种思想改造是更重要的。只有思想改造工作做好了,才能更有利于贯彻和平改造的方针。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目的,也就是争取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我国的社会条件、历史条件,必须认清绝大多数资产阶级分子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的。这里需要明确几个问题:   首先,要切实地加强对工商界的教育,清除他们的怀疑顾虑。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应该告诉他们,把自己的前途同社会的前途结合起来,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全国正在大发展,要一年比一年富强,富是共同的富,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道路很宽广,不怕没有事做。毛主席说要他们两票,一是饭票、二是选票。并指出阶级一定要消灭,但个人经过改造是会愉快的。   其次,有人怀疑共产党要不要统一战线的问题。毛主席说:“这不是一个政党、一个集团或少数人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要看统一战线存在下去有好处还是没有好处,有利还是没有利来决定”。肯定地说,不但今天要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以后,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和不同的历史出身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原则下的联合将还是需要的,有益的。   最后,为顺利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并结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企业改造,不但要深刻地广泛地对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并要大批地培养核心分子,使他们在爱国守法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中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   中央这一方针、政策,不但在改造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在国际上亦有深远的影响。 ## (二)我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的情况与今后改造规划的意见   从1949年至今,6年来,我们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中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因而使阶级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52年以前,经过统一财政,稳定市场物价,“三反”“五反”严重而激烈的斗争,在政治上树立了工人阶级的优势,并淘汰了投机性最大的皮毛货栈等行业。1953年,经过调整工商业,扩大加工订货,掌握货源等一系列工作,促使资产阶级由当地国营公司进货,因而国营、合作社在市场上树立了领导地位。1954年和1955年,由于国家对粮食、棉布、皮毛实行了统购统销和牲畜的统一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国营经济,同时对其有计划有步骤地并结合统一安排生产经营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大大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国家资本主义,使其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又对资产阶级分子结合各种社会改革运动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造工作,已出现了一批积极分子。这些成绩表现在:   一、大大地发展了各种类型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化的组织。   在工业和手工业方面:全区10个职工以上的私营工业,截止1955年底共发展公私合营21户(不包括10人以下的2户),占10个职工以上的总户数的12.5%,但产值16,485,620元,占原10个职工以上私营工业总产值的84.58%;加工订货、收购、包销的产值占私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4年上半年的41.49%上升到1955年上半年的48.83%,一些统购统销行业已是百分之百。手工业预计1955年底扩展生产合作社、供销生产社、生产小组共6060户,占总户数的21.77%。   在商业方面:全区截至1955年底,预计发展公私合营、经销代销和合作商店、代购、代销等形式,共有3840户,占总户数的16.24%以上。   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化形势的发展,不仅在供给产品、发展城乡交流、满足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为今后大发展树立了榜样,开辟了道路。   二、扩大了社会主义阵地,缩小了资本主义阵地。   在解放初期,国、合经济力量很小。经过接收官僚机构和积极发展国、合工商业,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稳步增长,资本主义成份大大削弱,阶级力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已在城乡牧区工商业中占到绝对优势。在商业的商品零售总额方面,1952年国、合占49.17%,私营占50.83%,1954年国、合则为72.58%,私营占24.11%,国家资本主义占3.31%。工业的公私产值比重,国营和合作社营由1952年的56.45%上升到1954年的71.71%,而私营(包括个体)在同时期由41.63%下降到25.06%,公私合营由1.92%上升到3.23%。   三、结合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培养了一批资产阶级中的积极分子,提同了职工和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水平,私营企业职工和有关部门干部的政策思想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并初步取得了改造工作的经验。   上述情况,不仅给我们进一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打下良好基础,并说明中央的政策是十分正确的。   但我们还存在不少缺点甚至错误。主要是:1.广泛而深入宣传改造政策不够,致有不少混乱思想未能及时统一认识。主要是盲目排挤和放任自流两种倾向,如认为“排挤代替就是改造”、“只顾国合的业务不管私营的改造”,甚至怕麻烦嫌落后不愿意接触他们。2.缺乏具体改造规划,并不能及时检查工作与总结经验。今后必须加以纠正。   根据中央精神与我区具体情况,在今后2年内用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化形式,将我区5万户、10万从业人员的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小商小贩全部改造完毕。   (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