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定关于环江县整社中一些具体问题及处理意见给宜山地委的报告   <广西、王定> ## (王定:中共广西环江县委第一书记) ## 关于环江县水源、下南两个区生产整社中一些具体问题及处理意见给宜山地委的报告   注:这个报告经中共宜山地委转发所属各县委阅读并上报广西省委。地委的批语,提倡各级领导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地委还对报告的若干地方加了按语,后来,这个报告受到了批判。   摘要:   这次我与县委工作组到水源、下南两区去进行工作,为时半月多。现将碰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的办法报告如下:   粮食作物减产,秋种作物也受严重的旱灾威胁。头苗水稻因春夏间雨水过多和人工肥料不足而生长不良,一般每亩产量只220多斤。玉米收成也不好。中造受虫灾,尤以下南区为严重,估计只能有五成收。据工作组在松现屯一个队调查,全队中造75亩共收谷3709斤,平均每亩49斤。秋季作物的晚造水稻、晚玉米、黄豆、红薯前期生长很好,近来一个多月未下雨,旱灾日趋严重。下南乡的晚造田已有80%开裂,少数晚造已枯死;晚玉米、红薯已部分受旱而枯萎,如再不下雨将会更严重地影响收成;一些地方吃水都成问题。受旱后群众思想比较混乱,多数人担心明年粮食发生困难,部分群众不分析具体情况而归罪于我们所推行的农业先进技术,甚至对合作化的优越性也怀疑了,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后果也说成是合作化带来的。尤其是富裕中农闹得较凶(富农则隐蔽些),中南乡一个屯有4户中农要退社了,一户富农搬到山上去住,一部分群众也正在观望。   对山区社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应注意它的特殊性。如石山区的景阳乡,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是玉米、红薯、黄豆和其他杂粮,水稻几乎没有。副业生产主要靠养猪、养菜牛,往年一户养猪多的六、七头,少的两三头。这里居住极分散,全社120户方圆达40多里,几十个小屯,如果搬平原的整理方法就行不通。因此,必须根据山区的特点,改善生产布局和经营管理办法。   (一)将山区的大社适当改划小社。这些小社既可成为各自独立的小社,也可成为大社下的分社。我们认为采取大社下的分社制较好,一方面初分时小社干部较弱,可以通过大社的干部去指导小社;再一方面减少在分社中某些难以处理的公共财产。改划小社是一件复杂的事,要慎重去做,但是为了不影响当前的冬种准备工作,应通过与干部、群众商量,先把各小社的架子搭起来,建立小社筹委,将冬种交由小社经营。等到秋收完毕后,安排一段时间搞划社工作。   (二)山区生产队(或生产组)的划分,应充分照顾居住远近的自然条件,不能勉强规定多少户一个队,有的屯小,几户也可成为一个队,有的屯大,十来户为一个队,以避免进行生产,评工记分、包工包产的困难。   (三)在生产经营范围上,我们认为可分为社的经营范围,队(组)的经营范围,社员的经营范围。社主要抓几项大的农副业,如玉米、红薯、黄豆、小米,和养菜牛等;较小宗的粮食作物或副业,如木薯、猫豆、南瓜、养母猪等,交队(组)经营,由队分配。地头地边以往群众习惯种零星蔬菜,如西红柿、辣椒、黄豆、青菜等,这些可划为各户经营范围,在不妨碍社、队经营的前提下,由社员自种自收。这样做能更好地搞好社队的生产,照顾群众生活,充分发挥地利和劳动力的潜力。   (四)养猪、养牛是大宗收入,转高级社后都减少了。猪减少的原因是社干强调农业生产,限制家庭副业和减少饲料。这个问题应妥善解决。饲料问题可通过分红薯地到户的办法解决,还应允许每个劳动力在不妨碍社里生产的原则下,多开2~3分荒地作为各户的饲料基地。关于养菜牛的问题,菜牛以往是买小牛、老残牛来育肥,今年转高级社后,小牛无入再卖,老残牛又归食品部门统购去了,菜牛断了来源。我们认为买小牛养成菜牛的办法较妥当,养残牛的办法也很好,并已与食品公司交涉好,今后在收购老残牛后委托山区的农业社代养,养肥后长膘部分归农业社所有,农业社采取分成办法与社员分红。   來源:《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上)(王祝光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