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合作化的情况和今后的工作任务——邓子恢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 ## (邓子恢: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这次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是在全国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中召开的。现在全国农业、渔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已基本上完成了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各行业的公私合营。由于这种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就使得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从而也使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得到更广泛的发展。近来在各个生产战线上出现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新高潮,涌现了无数的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大大发展了工农业生产,增加了很多新产品,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大大发展了交通运输,扩大了商业周转,这就无可争辩地表明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同时也表明了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在集体劳动的基础上会大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很好地组织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首先就是通过先进生产者运动,把社会主义竞赛高潮推向更高的阶段,并使之持续下去,为提前与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加速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这次中华全国总工会适时地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来自全国各个战线上的代表同志们欢聚首都,济济一堂,大家携手联欢,交流经验,这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在此首先祝贺大会的成功。   现在,我想乘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半年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情况和今后的工作任务。   从去年秋季开始,全国性的农业合作化高潮已经出现。运动的发展是以空前巨大的规模和异乎寻常的速度,在半年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农村面貌。现在社会主义的农业集体经济,在农村中已占居了绝对优势,小农经济已基本上被改造过来。运动的进程,大体在去年12月以前是以初级农业合作化为中心,12月以后,转入以高级合作化为中心,到今年3月以后,由于进行春耕生产,各地处新社并大社和转高级社的工作,已先后停止,转入整顿与巩固合作社的工作。根据今年4月中旬的统计,全国大小合作社共有108万多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已达一亿零六百万户以上,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0%。其中高级社26万多个,入社农户计6,600余万户,占全国总农户的56%,初级社82万个,入社农户近四千万户,占全国总农户的34%。从各省区高级化的程度来看: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广西、青海六省及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的郊区,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已达90%以上,辽宁省达86%以上;内蒙、江苏、安徽达70%以上;山东、湖北、江西达60%以上;浙江、福建、陕西达50%以上;其余各省的高级社也占有一定的比重。预计今冬明春再有一个高潮,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可以实现高级合作化。这些新建社及合并起来的大社和高级社,根据各地检查,90%左右都是比较巩固的,生产工作做的好,社员情绪高,确实达到了中央所指示的“又快、又多、又好”的要求。这说明整个合作化运动的进行是健康的顺利的,特别是后一阶段转到高级化所表现的热烈情况更是出人意料之外。   随着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农业合作化,特别是其中高级合作化比重的巨大增长,就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出勤率与劳动生产率,过去为个体农民所不能举办甚至不敢设想的生产事业,现在有条件、有力量来进行了。因此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农业的生产高潮,中央“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公布,更促进了这一高潮的增长。在全国各省市,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凡能参加劳动的,都卷入以兴修水利和积肥为中心的生产运动中来,冰冻三尺,削冰掏井,寒风凛冽,排水挖泥,这种向自然进军的农民的顽强勇敢的集体劳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冬闲”变为“冬忙”,大自然的威严也第一次在农民的热情劳动面前低头。这里我只举出如下一些数字,便可看出这个运动的热烈情况:从去年冬季到今年4月中旬,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完成水利工程的灌溉面积已达一亿亩以上,半年所完成的任务,大大超过了五年计划原定在1957年所要达到的指标,也大大超过了全国解放后六年来所完成的灌溉面积。其中只打井1项,全国约计250余万眼,比以往六年打井总数还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在积肥方面,河北全省共积5,860亿斤,超过1954年的2倍,该省的安国县,平均每亩地可施肥三万斤,超过往年每亩地施肥数量的10倍以上。广东省已积肥2,900亿斤,湖南省积肥3,500亿斤,比去年同时期的积肥数量增加3倍。在造林方面,去冬以来,全国已达4,900余万亩,已完成今年全国造林任务的78%。其他如冬耕,冬播面积的扩大,优良品种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改革,农民对双输双铧犁、抽水机、水车、锅驼机等要求的增长等数字,在此就不列举了。估计今年如果没有特殊的自然灾害,增加生产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仅将增产百分之几,而是将增产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几十。显然,在农业生产方面出现的这种巨大高潮,对支援我们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有着巨大的意义;同样地,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又将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村的政治情况,也起了巨大的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进一步加强了党与农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当然,在过去历史上,党与农民的关系,始终是亲密的,工农联盟是巩固的。但在过去很长时期内,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经济,而这种个体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有某些矛盾的,今天农村已经基本合作化,今后的工农联盟是建立在新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从而必将达到进一步的巩固,这是可以想到的。随着合作化的实现,也进一步加强农民内部的团结,加强贫、中农之间的团结。社会主义的集体生产、共同富裕的经济关系,把他们更密切的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由于合作社生产的发展、实行多种经营,就便于在农村中扩大就业范围,便于安置和照顾孤寡老弱,便于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这也是我国农业历史上所从未有过的。随着合作化的实现,工人与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进一步密切结合和贫、中农之间进一步团结,就使过去的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以及其他坏分子完全陷于孤立,这就使党和人民政府有完全可能来最后地消灭农村的资本主义,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在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贫中农团结,分化和改造地主富农,消灭资本主义在农村中最后的社会基础,这就是合作化运动在我们农村中所引起的空前深刻的变化,也是合作化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革命中所起的伟大的历史作用,无疑地在短期间内把五亿农民顺利地吸引到合作化中来,由个体经济改造成为集体经济,这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在世界上也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创举。   然而,以上所说的成绩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合作化运动就没有错误和缺点了,不是的,错误和缺点还是不少的。主要是:第一,有一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没有贯彻执行中央所指示的勤俭办社的方针。它们不从实际的需要与可能出发,过早地举办许多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当前并不急需的生产性的基本建设也投资过多,浪费了许多人力财力与物力;第二,有一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单一化,只注意粮棉增产,而忽视其他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第三,由于运动进行的迅速,小部分社的建社工作进行很粗糙。在这些社内劳动组织、经营管理还相当混乱,牲畜饲养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社还有一些具体的政策问题(如耕牛农具作价不合理、林木果树无代价入社或作价太低和强迫社员投资等)未获得解决,因而有一部分社员的思想顾虑还未解除,从而产生不爱护林木、牲口瘦弱死亡、社员有钱不肯投资、不敢买消费品等不正常现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迅速加以解决,各地也正在着手解决中。   这里有些同志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合作化运动进行得这样迅速而又比较顺利呢?为什么高级社的发展比初级社还要更快更好呢?显然合作化运动的胜利不是从天而降凭空得来的,而是由于存在着有利的主客观条件,所以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有利条件是什么呢?主要是:   第一、是由于中国农民富有革命性。中国农民在过去长时期受到帝国主义、地主、买办、富农的各种残酷掠夺与剥削,使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变成贫农,变成半无产者,而陷于惊人的贫苦状态,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们为了摆脱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剥削,曾经在我党的领导下勇敢地参加了土地改革的斗争,打倒了地主阶级,取得了土地,并与工人阶级结成了巩固的联盟。土地改革之后,他们虽然取得了土地,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中国地少人多,农业设备落后,农业生产仍然是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并不断地遭到自然灾害,这样农民在土改后就仍然不可能很好发展生产,仍然要受到富农剥削,仍然经不起自然灾害的侵袭,因此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主要是占农村户口的60%到70%的贫农和下中农)在生活上就仍然贫困或者还不富裕。他们为了发展生产,为了避免富农剥削,为了有效地抵抗自然灾害,为了永远摆脱贫困,就只有大家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大道,除此之外别无出路。有着高度政治觉悟和完全信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农民,就这样在第一个革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紧接着转到第二个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来,这就是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最根本关键。   第二、是由于合作制适合于农民发展生产的需要,特别是适合于贫农、下中农的生产要求。上面说过,中国农民在土地改革之后,其中大多数贫农、下中农仍然不可能发展生产,生活上仍然有困难,那么出路何在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多年的摸索,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这条出路就是合作化。他们开头只办互助组,以后转到初级合作社,最后再转到高级合作社。到去年春间这种初级合作社全国已发展到65万个,入社农户达1,600多万户,占全国总农户的14%。这个比例虽然很小,但是这1,600多万户社员大部分是群众中比较先进的积极分子,他们参加了合作社,亲自看到合作社确实能够增加生产,增加收入,能够避免剥削,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看到合作社确实能使大家改善生活,共同富裕,永远摆脱贫困。这些积极分子散布各个乡村,在群众中起带头示范和核心骨干作用。农民是实际主义者,他们亲眼看到了合作社的好处,又有一批积极分子带头领导,这就不能不强有力地吸引着广大农民倾向合作社。这种倾向一个时期曾经为右倾保守思想所压制,一旦这种压制被毛主席和党中央所揭露,群众的热情与积极性就立刻得到解放。运动就以雷霆万钧之力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这时运动不是按平常的速度前进,而是打破常规加速度地飞跃前进,这是群众运动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民运动更是如此。在初级社有了基础的地方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这种生产力却与土地私有制存在着矛盾,由于抽取了土地报酬、减低了劳动报酬,就影响了广大贫农和下中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也就限制了合作社生产力的更大发展。特别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传达到乡村以后,各乡各社农民都制定自己全面的生产规划,这种规划需要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进行,这样,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小型的初级社就更加显得不能满足农民这种增产要求。而取消土地报酬的大型的高级社则不仅便于发挥贫农和下中农的积极性,便于更大地发展生产,而且便于扩大就业、安置和照顾孤寡老弱,便于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这样高级社很自然地就随着全面规划的增产运动的高涨而迅速发展起来,合作化运动后一阶段中“并社”“转社”的高级化运动成为当时运动的主流,其原因就在于此。适合于发展生产的需要,这是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第三、是由于在农村中贫农和下中农优势的形成。各地党委在贯彻执行中央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中,按照中央分批分期地组织农民到合作社中来的方针,首先组织贫农和下中农入社,而后组织富裕农民入社,这样,在实际运动中既充分发挥了贫农和下中农的积极性,树立贫农和下中农的优势地位,又避免了强迫上中农入社现象的发生。同时在60%到了70%的贫农和下中农积极起来与他们的优势树立之后,又带动了上中农入社的积极性。于是就形成了包括所有贫中农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群众运动,并保证了运动的健康发展。由于贫农和下中农取得了优势,他们也就要求将革命进行到底,要求取消土地报酬,转到完全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一般富裕中农在转高级社初期,对取消土地报酬是有顾虑的,但后来他们看到了合作社的全面规划,生产发展,估计即使取消土地报酬,收入并不减少,甚至还有些增加,因此他们也赞成高级化。总之树立贫农优势,带动中农,这就是合作化运动特别是后一阶段高级社迅速发展的阶级基础。   第四、是由于我们党贯彻执行了在组织上坚持自愿原则,在经济上照顾中农利益,达到贫中农互利的正确政策。在办初级社的时候,我们保持了社员土地所有权,采取了土地和劳动按比例分红的制度,对耕牛农具采取“租用”或“作价收买”政策,因而取得了土地较多较好和较多耕牛农具的中农赞同。在转高级社的时候,我们对社员私有的耕牛农具和果树林木等仍如初级社一样采取作价收买政策,对社员私有的较好的渔塘及水利设备等亦采取作价补贴或个别照顾等办法,许多地区对果树林木还采取了照旧比例分红的过渡形式,这样,高级化的中心问题只是取消土地报酬,由于土地改革到现在为时不久,农民之间占有的土地悬殊不大,这就使取消土地报酬能够得到大多数农民的同意,同时经过了初级社的准备阶段,农民已有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所以对取消土地报酬,也并不感到突然。总之,在树立贫农优势的基础上,这种主动照顾中农利益而又尊重中农意见的自愿互利政策是取得中农愿意入社,从而达到巩固地团结中农的重要因素。   第五、是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援,为了帮助农民合作化,国家训练了大批干部,发放了大量农贷和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廉价供应了新式农具、提水工具和杀虫的农药农械等。并组织了拖拉机站、抽水机站,帮助农民耕地灌溉。   国营农牧场在农业合作化中也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并供应了不少的优良品种。   第六、是各地真正实现了中央所指示的“书记动手全党办社”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真正造成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这就使各级党的领导可以自始至终站在运动的前列,具体地、及时地指导运动前进。   第七、是城市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起了促进的作用,整个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是从农村首先开始的,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曾推动了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形成,但当城市高潮形成之后,它又反过来促进农村高潮进一步的发展。   半年来农业合作化进行如此迅速和高级社发展得又快又好,其原因就是如此。   现在全国的农业生产已基本上完成合作化,那么今后在这方面应该做什么工作呢?如何工作呢?显然,今后的任务除了继续吸收未入社的农民参加合作社,并把初级社小社合并,上升为高级社外,主要任务是如何巩固现有的合作社,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逐步推广先进经验,进行技术改革,最后达到农业机械化。巩固工作是多方面的,但中心一环是必须保证合作社不断增加生产和保证社员不断增加收入。农民参加合作社赞成社会主义,不是为了名誉,也不是根据什么理论认识,而是为了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来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办了合作社不能增加生产、增加收入,不能改善社员的生活,那么组织合作社便失掉它的意义。党对这方面所进行的一切政治工作与组织工作也就会毫无作用,其结果就要影响到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到合作社的生产发展,最后影响到合作社的巩固。因此,保证增加生产增加收入便成为把社办好、巩固合作社的主要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合作社不断增加生产呢?我认为:   第一、要每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各项增产措施,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抓住其中增产的主要关键,大力进行,贯彻到底,防止生产上的一般化。只有如此,在增产上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第二、要在保证粮棉增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注意发展与农业相结合的多种经营,如林业、牧业、渔业、园艺业、运输业、家畜家禽饲养业、手工业及其他副业生产。在农业中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也应该适当安排。目前,有一部分合作社,只注意粮棉增产,而忽视其他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的情况,应该加以改变。这种生产单一化的倾向如不改变,结果可能造成合作社增产而不增值,这就是说,从农业产量来说是增加了,但从生产总值来说,却并不增加甚至反而减少,这对合作社本身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也是不利的,有些经济作物和副业产品的减少,往往牵涉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使它丧失平衡。因此在目前农村的经济改组中必须采取慎重态度,凡是当地原来习惯经营而又经营有利的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必须由合作社或鼓励社员继续经营并加以发展,决不可胡乱改组,致造成对合作社对国家的不利形势。   第三、要做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从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从小生产变为大生产是一个巨大的革命。合作社也如工厂一样,如果没有具体的劳动分工、没有明确的生产责任制与定额管理制度,就必然要产生混乱现象,必然要影响生产。因此合作社必须做好“三固定”工作(即固定生产队、固定耕作区、固定耕牛农具等),必须制订劳动定额、实行按件计酬或包工包产,超额提奖等制度。   第四、根据目前一般干部的管理能力,合作社的领导机构,一般以实行两级制为宜,即社的管理委员会为一级,田间生产队或副业组为一级。千户以上大社可以考虑三级制,但层次太多,会增加领导上的困难,因此社的规模也不宜太大,山区一、二百户,平原三、五百户比较适宜。社组成后要稳定若干年,不可年年并社,致影响干部和社员不安。   第五、要十分注意推广先进经验,这是推进生产、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和教育群众的最重要方法。所谓先进经验,应该包括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为此,农业生产方面的先进生产者会议,合作社的代表会议与训练班、展览会等都应该定期举行。   如何才能保证社员不断增加收入呢?   第一、要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是农业增产如何分配问题,分配问题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分配得合理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分配不合理也会影响到生产不发展,影响到社员和干部的关系、影响到社员和社员的关系,甚至影响到合作社的巩固。因此必须使所有干部在思想上十分重视这个工作,保证社员每年收入有所增加。   第二、要贯彻执行中央所指示的勤俭办社的方针,力求增加生产,减少开支,克服铺张浪费。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如卫生、体育、文化、娱乐等费用,包括抚恤救济补助费在内必须控制在公益金所能负担的范围之内。当年没有收入的长期基本建设必须照顾现实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不可有“百废俱兴”“一步登天”的思想。如果这些支出不加限制,就使社内增产,但社员的收入还是不能增加,甚至反而减少。   第三、各地要规定一定比例,来限制各种支出与公共积累,譬如当年生产费用一般可以规定不超过当年总收入的15%—20%,脱产与半脱产干部的工分补贴不超过全社总劳动日数的2%,公积金公益金提成一般不超过净收入的8%,总之要求做到合作社的总收入,扣除了上述各项开支和公粮负担以后,还有60—70%归社员分配,这样来争取90%的社员都能增加收入。   第四、为了保证社员增加收入,还必须建立社内的集体领导,遇事相商而又分工负责的民主集中制,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度,确立财务管理制度,反对贪污浪费,防止和克服命令主义。在合作化之后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了,确实便于发展生产,便于统一调整产销计划,便于各方面顺利进行工作,但是也带来了容易滋长命令主义与官僚主义的不利因素,因此建立一系列的民主制度,培养民主作风,保证干部不脱离群众,能随时关心社员生活,遇事与社员商量,保证群众路线这个优良传统继续发扬,这是保证增产,保证社员增加收入,保证社内团结的基本因素。   此外,附带谈一下与工人和其他城市人民有关的问题,就是那些家住城市的劳动人民,他们留在乡村的私有土地如何处理的问题。我们认为这种土地可以交给合作社使用,将来他们回乡住居的时候,可以随时加入合作社,如果自己不愿意入社,仍有权领得一份士地自己经营。其中家庭贫苦历来靠取得土地报酬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的人,合作社仍将采取必要办法加以照顾。   最后,我想讲一下对各位代表和全国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的期望。正如刘少奇同志在祝词中所说:“先进生产者不但是人民群众的先驱,而且成了人民群众的核心,成了国家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现在全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但这并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事情的开端。我刚才说过,从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从小生产变为大生产,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革命,这就不仅需要有一套和过去个体经营完全不同的新的经营管理制度,而且需要有一套新的技术改革和新的技术设备,需要科学知识,一直到完成农业机械化为止。这方面我们的干部和农民的经验还是很少的。因此就希望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科学家,特别是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多方面的帮助。不但希望工业、手工业部门多创造拖拉机、收割机、抽水机、打井机、锅驼机、水车、化学肥料、农药、农械等来改善我们的农业设备,希望商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银行部门做好对合作社的供销工作和农贷工作,而且希望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科学家,特别是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用自己的先进经验来启发农民,教导农民,帮助农民,不断地创造和推广先进经验。希望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志愿军从各方面来支持鼓舞农民办好合作社,希望每年几十万复员回乡的转业军人参加到合作社中来,起先锋突击和核心骨干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社员收入不断增加,合作社日益壮大,工农联盟日益巩固,国民经济日益繁荣,国家工业化更快完成。这次会议中有国营农场、牧场、拖拉机站抽水机站、水利工程部门、森林工业部门、国营造林部门,以及气象台站等先进生产者代表,你们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你们的先进经验,不仅会推动本部门生产发展工作前进,而且将直接为合作社所仿效。因此,我希望这些部门的代表同志和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们能更加加强同当地合作社的联系,一方面把自己部门生产搞好,直接为他们服务,另一方面用自己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精神来帮助他们把合作社办得更好更巩固。我想代表同志和所有先进人物一定能够满足我和广大农民的这种要求。我谨在此祝贺同志们身体健康,事业胜利。   ——选自1956年5月8日“工人日报”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法参考资料汇编》(上册)(北京政法学院民法教研室编,法律出版社,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