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家驹“私营工商业的前途   <千家驹> ## [本文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私营企业局副局长千家驹先生四月十四日在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分会的演讲记录,原文已经千先生修正。千家驹讲,云记]   最近,上海及各地私营工商业家,感到了很大的苦闷,据我们接到不完全的报告,上海三月份申请停工歇业的工厂商店数字,相当于一、二月份之和,私下歇业的还不在内。有许多厂商,发上一笔很高的遣散费有的提高到七个月至一年的就私自停业,有申报的,也有不申报的。同时,出走的资本家也相当多,他们因对政治认识不清,或者为逃避税收与公债,一定了事,这种出走,甚至发展到较大型的商店工厂,有的跑到香港,有的躲起来了。   现在,有很多人造谣说:政府要提早实行社会主义了,不仅上海有这种谣传,在广州、香港、甚至重庆、以及京、津等地,都有这种传说。不错,今天私营工商业者是有客观困难的,尤其是上海,但这种困难是好转中的困难,一时的困难。许多资本家把这种转变中的一时困难,视为永久的无法克服的困难,以致发生思想顾虑,有的把东西隐藏起来,逃避资金,有的本来买卖不好,反而大吃大喝,吃完了准备关门,这种情形,实在是不应该有的,因此,今天特就这个问题,来和大家谈谈。   中国的私营工商业,一向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存在一种浓厚的殖民地性,封建性与投机性,如今要走向独立自主,而向农村,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上去,这本来是很艰苦的一个过程。但何以今天特别严重起来呢?经过了这十二年的战争,长期被国民党匪帮的榨取与剥削,广大人民的购买力,是大大地降低了。购买力萎缩,在信用膨胀之下,部份是隐伏着的,最近,由于财经统一工作的执行,使它表面化了。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过去通货膨胀的时候,工商业有一种畸形的现象,认为币值总要跌的,物价总是看涨的,于是都尽量买货、囤货,不管实销如何。其实,那时的购买力,也不是真实的,而是虚伪的,自己没有钱,借了钱买东西,东西涨了价,比出利息还是上算。如今物价稳定,而且开始下跌,许多人都不买东西,有东西的也都吐了出来,加以三月间公债和税收两项刚巧挤在一起,同时,国家银行不再放款,限制得很利益。在这种情形之下,使得私营工商业感到非常困难,甚至不能维持了。基本上,在转业过程中,这是对私营工商业的一个考验。目前私营工商业的困难,归结说来,约第一、资金问题,大资本家都逃到海外去了,中小资本家或多或少的负了些债。解放以后,一般工商业,开销增大,而销货不多,大多数都是债台高筑,亏本维持。能够赚钱的已是很少,再加以严格的金融管制,私人银行限制放款,大家感到资金周转不灵。的确有借了钱来缴税,或买公债的。   第二,购买力低,外销受封锁的影响,内销受灾荒影响,地主、富农缴了公粮,也无富裕,贫农、雇农因为还未实行土改(全国尚有三分之二地区未实行),购买力也没提高。至于中产阶级经过这十多年通货膨胀,被国民党搜刮一空,所以现在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了。上海的四大公司,今年三月的营业收入,和去年三月相比,减少一半以上,有许多铺子一天的营业收入,还不够一天的开销。   第三、开支太大,一方面由于销路减少,另一方面私营工商业的职工人数相当过剩,而无法裁减,工薪也提高了一些,还有利息的支出重,借债一千万元,利息每个月便是四五百万元(这是指三月前的情形)。如今,销路减少,可是开支仍然并未减低。譬如像上海有一家大布店,一天营业两万万,每月营业额约六十万万元,毛利以八厘计,约四亿八千万,但该店光付薪水一项,便要五万万多元。工资本不算高,但比较营业额来,是相对的所占比重太高了。像天津某化工厂成品价格比战前涨两万多倍,可是工资涨了六万多倍。还有利息,一月份上海私营纱厂负债一千多亿元,付出利息便要四百亿元,现在利率已减低,但利息滚上去,已不止此数了。   第四、短期内负担较重,工商业税比起农业税,本不算重,在营业正常情形之下,今日这点税收任务是应该完成的,但由于工商业者对政府政策了解不够,同时,营业清淡,实销不畅,也是事实。因此,在主观上觉得重了。三月底,公债与工商业税刚好碰在一起,许多工商业,就吃不消了。   第五、旧公司法已废除,新公司法尚未颁布,资本家认为投资没有保障,使得他们傍徨,无所适从。   第六、敌人的对锁和轰炸,也增加了我们一些困难,上海被轰炸以后,曾使一部分工厂停工,电力后来虽恢复,但停工后未复工者仍不少。由于封锁的关系,进出口业婷业的很多,就是未停业的,也只有靠出卖存货,或由香港汇点钱来维持。   第七、私营工商业感到没有计划、没有方向,政府对于私营工商业,在领导上,还作得不够,譬如像许多不适于时代要求的行业,被淘汰是应该的,它们需要转业,但到底转什么业呢?有的盲目地转一下,结果生产过剩,最后只有关门。另外,公私关系也还没有搞好,公私没有很好的分工,也没有配合,许多私营工厂比公营的开销大,工资高,可是工作效率反比公营的低。   以上,都是目前工商业实际上存在的问题,现在,就这几个问题,加以解说。   第一、所谓提早实行社会主义说,稍有政治常识的人便知道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谣言,目前不会,而且最近十年八年也不会。因为中国经济落后,工业经济的比重,仅占全国民经济生产百分之十,所以才实行新民主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列为四友之一,而不是敌人。在共同纲领第三十五条规定说:‘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政府对于私营工商业,是要保护的、扶助的,但是限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业。其操纵国计民生的收为国有,至有害于国计民生者,不许其存在。   第二、公私兼顾,这一原则,也是确定而不会改变的。所谓公私兼顾,自然是要先公后私,公要领导私,但不是要公不要私。公与私是有矛盾的,但不是不能并存的。许多人误会政府办各种贸易公司及百货公司,以为要排挤私营商店,不是的,贸易公司与百货商店,主要任务是在调剂供需,对市场起一种领导作用。   第三、劳资两利,政府的政策,是保护劳工,节制资本,使它不但要有利于今日的生存,也要有利于明日的发展。在新民主主义下,政府允许剥削的存在,但反对剥削意识,所谓允许剥削,即容许合法、正当的利润,反对非法过分的利润。   政府对目前工商业的困难,是否了解呢?了解的。过去几个月的中心工作,是在把十几年通货膨胀,重货轻币的局势根本扭转过来,而达到收支平衡,物价稳定。今后财经部门的中心工作,便要调整公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在可能范围内,解决私营工商业的困难,使它们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   无可讳言,在今日,有许多行业是要受淘汰的。以上海来说:像那专为少数人享受的高等旅馆、大饭馆、时装店、舞厅,以及专卖奢侈品的商店,专做金融投机的银行钱庄,今天关门的很多,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今日情况改变了,那些行业已不合乎今日的需要了。例如上海私人的银行钱庄,最近倒闭停业的很多,解放的时候,上海有二百家银行钱庄,如今只剩下一百二十多家。因为过去他们投机倒把,专从金融波动中获取暴利,如今物价稳定,金融不再波动了,自然他们就无法经营了。   但是也有许多与国计民生有关的行业,不应该没落,即不应该受淘汰的,可是现在萧条了,受淘汰了,这是应该避免的,如不避免的话,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大损失了。这种现象是不是有呢?也是有的,现在政府正研究这个问题。但是恢复购买力,不是马上能够做到的。一方面要有全国土改的完成,一方面要有丰收,这两个条件一实现,购买力立刻就能提高。去年东北人民购买力的提高,就是一个证明。至于敌人的封锁,要把它根本解除,就非要先把台湾解放不可。这都需要一些时间,而不是急切所能奏效的。   关于过剩劳动力与工资问题,政府只能采取教育方针,使工人提高觉悟,使工人同志们了解:工资太高,工作效率太低,工厂关了门,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如何减低呢?这就不简单了,对失业工人的救济,对工资的合理减低,以及如何转业等等,都要经详细的考虑,研究妥善的办法。老实说:并不是政府不重视私营工商业,而是有的问题需要一些时间,有的需要全面的、多方的考虑,然后才能把问题解决。   政府过去所做的中心工作,一件是使物价稳定,把通货膨胀停止下来,不是短期的,而是要长久的稳定下去。物价稳定,对工商业是绝对有利的,因为一切可以作个打算了。另外一件就是粮食问题,要保证几个都市供给无缺,今日政府的粮食供应量,已经可以供给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大小城镇人口一年的食粮,同时,还要保证新中国不至于饿死人,战胜春荒。粮食没有问题,粮价可以长期稳定,这两件事,不仅对全国工商业,对全国人民也是绝对有利的。   但是,在这通货回笼过程中,是不免使一部分工商业家吃一点苦的。有一部分要停业或垮台,但大家应该相信,政府对正当工商业,一定要扶植,不使他倒下来的。不过,工商业家本身,受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影响,一向是带着浓厚的殖民地性、封建性、依赖性、投机性的,如今要转变过来,面向农村,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必须忍受暂时的痛苦,共同努力,渡过难关。   展望私营工商业的前途,是有困难的,但也是有办法的、有希望的。应该淘汰的,我们不必惋惜,这是社会变革必经的过程,但不应该淘汰的,一定不能让它淘汰。私营工商业者要认识时代,改变作风,老老实实,不求暴利,面向农村,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那它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更重要的,要认清今天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困难也一定可以克服的。   来源:1950年4月24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