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一波“加强党在农村中的政治工作—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   <薄一波>   中国共产党华北各级党委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从来都是坚决赞助中国农民的解放的,赞助农民的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武装斗争和建立农村民主政权的,这就使得我们和农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因而,不管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解放战争时期和现在的经济建设时期,我党均获得了全区农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一九四九年华北全境获得解放,华北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提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经过两三年来的努力,一般地已恢复到或已接近于战前的生产水平。这不仅农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而且也保证了对城市粮食的供给,和增加了对城市工业原料和外销物资的供应,从而进一步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目前华北农民由于把剩余粮食和土产品特产品推销出去的结果,购买力提高了。他们现在不仅要求供应足够的日用生活必需品如布匹、百货、煤油等;而且要求供应更多的生产资料如解放农具、杀虫药剂、肥料等。这就是说,他们要求建立能够满足他们所需要的新的城乡交换关系。几年来,华北的党和人民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有益的工作,但仍然赶不上农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还须继续努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有计划地发展国营商业、私人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网,以商业做纽带,把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紧密地连结起来。在等价条件下发展城乡交流,在目前是巩固工农联盟的一个中心环节。商业从来是为我们有些党员所轻视的,但为了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保障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继续提高,我们党员就必须学会做生意。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就必须着手发展一些农民所迫切需要的生活以及生产资料的轻工业(当然,这并不否认重工业的重要性,亦正所以积累资本为重工业的发展做准备)。农民在把剩余粮食和土产品特产品推销出去之后,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工业品,是难于满意的。但估计到中国工业落后,机器工业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还不可能充分满足农民的需求,因而确实考虑利用和发展手工业是必要的。根据河北、平原等省调查,农民从市场上购买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手工业产品,百分之二十是机器工业产品。我国手工业数量很大,从业人员很多,如果有计划地加以利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弥补机器工业的不足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广泛地发展商品交换的合同制。经过国营贸易公司、合作社和人民银行,和农民订立各种定货、赊销、预购、存储等合同。用合同制保证国家对农产品的适当价格——棉粮比价、烟粮比价、麻粮比价等,如此农民就可以有计划地放手地去发展生产,而无因生产过多招致跌价的顾虑。这是发展工业原料作物所必需采取的政策。同时,经过合同制也规定了农民对国家的关系,他们应保证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的规格、数量,并按期交给国家。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贯彻国家扶植农业生产的农贷政策。贷给农民以肥料和生产工具等,并帮助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这就是说,用国家财政补助的办法发展农业生产和发展供销合作社。我们认为一个新的制度的产生,没有国家财政的帮助是很困难的,必须花一些钱,不能吝惜。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坚持公平合理的鼓励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税收政策。这是我们已经采取并将继续采取的。   所有这些,人民和国家都必须努力作好。巩固工农联盟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作基础,假使我们过去曾因认真赞助农民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从而就在政治上获得了广大农民群众作为自己的伟大同盟军;那么今后就必须认真赞助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更好地解决城乡物资交流,和更好地满足农民供销需要的问题,借以在经济上更进一步地巩固工农联盟。这是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发展商业,发展工业,发展农业,所有这一切,又必须是以巩固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为前提。人民民主专政为人民的生产力开辟了并继续开辟着广阔发展的道路;同样,如果在国家统一计划的领导之下发展了商业,发展了工业,发展了农业,返回来也就更加巩固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因此,不管在工业生产中或农业生产中,也不管在商业交换中,都必须贯注以爱国主义的内容,都必须服从统一的国家计划,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工作朝着一个明显伟大的目标前进。否则,就要使我们在复杂的经济工作中失去一定的方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生产中一切脱离政治的倾向,都是不允许的。在这个问题上,在华北的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华北广大农民群众基本上也是做的好的。华北农民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政治觉悟程度和阶级觉悟程度是很高的,他们相信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因此,他们始终是跟着共产党所指示的方向走的。但在某些农民中表现出政治情绪不饱满与其经济生活不断上升极不相称,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和某些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分不开的。这些不正确的观点,虽然是在少数人中间存在着,其中有些并且已经获得初步纠正,但还有必要继续加以反对和驳斥。   “天下是农民打下的,农民要坐天下”。是的,农民在伟大的中国革命运动中是主要的力量,人民民主专政是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农民阶级在政权中也占着极重要的地位。但如果因此就说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与工人阶级领导无关,则是不对的。相反,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在中国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下获致的。有许多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对这一点想不通。他们认为既然我们党长期处在农村中,军队又是穿起军服拿起武器的农民,党的大多数干部又是农民出身的,而工人阶级则是长期处在城市里头,只是解放以后才站出来,为什么能说是工人阶级领导农民呢?他们只承认共产党领导,不承认工人阶级领导。这是由于他们不了解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不是其他别的东西;不了解中国曾经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工人阶级在城市中曾是长期受着严重的迫害,无法自由进行革命活动,乃派遣自己的先锋队到农村去组织自己的伟大的农民同盟军。也只有这样做了,我们党才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真正意向。正因为这样,伟大的中国农民战争,才能在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领导下,而与中国历史上一切农民战争不同,最后完全以胜利者的资格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向这些农民出身的同志们随后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系统的教育,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中国工人阶级充当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并不是任意由谁来决定或者否认的,是由于它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联系着即与大生产联系着;它出生后就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它是在大工厂的集体劳动中锻炼出来的,因而它又最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当它开始走上革命舞台的时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因而就成为中国最有远见最有觉悟的阶级;它又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由于刚从农民破产出身的成份占大多数),便利于它同农民结成亲密的革命联盟。因此,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革命作用。不承认这一条真理,不管你主观上是如何爱护农民如何关心农民利益,而农民解放运动终归是要失败的。但又不能因此而低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中国革命如果离开了农民,将一事无成。许多所谓民主主义者,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一条,不赞助农民的解放,而最后变成反革命者。   “发家致富”。华北老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以后,曾经一度发生过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错误地单纯地认为穷就是光荣的;错误地认为既已打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实行了土地改革,那么再“革命”就必然是“共产”了,并错误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释为“吃大锅饭”,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当时提出“发家致富”这一口号,在克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和稳定农民生产情绪上曾经起了一定作用,大大发展了农业生产。但这一口号即便在当时看,也有其片面性,它只不过道出事情的一面,缺乏严肃而正确的政治内容,其后果是不妙的。它发育了埋头生产建设不问政治的倾向;它助长了农民小资产阶级的不顾国家利益的自私思想。虽然后来又补充地提出生产发家不是投机发家,劳动致富不是剥削致富,但总是缺乏明确的政治内容的,没有也不可能把埋头生产建设不问政治的倾向扭转回来。因而,这一口号实际不是把农民引向前进,这就使农民失掉了正确的生产方向。直至今年提出爱国主义丰产运动,以及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以后,农村中许多错误的思想问题,才获得进一步的解决,才又把生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   必须反复地向农民说明,在历史上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能自由自在的“生产致富”,比如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农民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当然无从谈起“生产致富”,仅仅在人民政府时代,因为土地制度改革了,发展生产的各项政策实施了,才创造了“生产致富”的条件。不能简单地告诉农民“发财吧”!应该是以拥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前提,多打粮食,多生产工业原料,多生产外销物资,积累资本,使国家走向工业化,然后反转过来再提高农业生产,再改善农民生活。只有卫国才能发家,这就是说要实行“爱国增产”。   “革命成功论”。不错,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取得了胜利,而且这个胜利是非常伟大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次胜利。但问题不在于承认不承认这一胜利,胜利这是大家所公认的;问题是在于当着中国革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的时候,我们有些农民出身的党员特别担任区村干部的党员有歇一歇的思想,他们躺倒不干了。他们认为打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走了蒋介石并实行了土地改革,对他们说来,已经算是革命成功、万事大吉了。因此,他们很快地变成了政治上的庸人,再也看不见还有什么事情可做了,沉醉于“饽饽一箩,酸菜一窝,炕头一坐,虽然辛苦,倒也快活”。对于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这样伟大的政治运动,他们不闻不问了。尤有甚者,不但不继续做革命工作,而且向党“讨债”,要地位,要享受,如果达不到他们的目的,就说这是“卸了磨子杀了驴”,“进了城市忘了农民”,不是他们离开革命,而是党对不起他们。“革命成功论”是否正确呢?能不能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之日,就是革命宣告完结之时呢?请读一下毛主席的指示:“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是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必须正告所有迷恋于“革命成功论”的同志们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现在革命还远远地没有完成,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清,美帝国主义还在我们的国门口,他们还天天企图复辟,卷土重来,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更才在开始。革命的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但还必须经历很艰苦很长的路程,还须做更艰苦更伟大的工作。共产党人在任何时期都必须看到革命的远景,在革命取得一个战略或一个战役的胜利后,必须迅速地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继续前进,绝不允许安于现状,苟且偷安,这是一种阻塞斗志萎靡不振的思想,必须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互助组内逐渐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财产,来达到农业集体化”。中国将来一定要达到农业集体化(即集体农场),如果没有农业集体化,就不会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就不能最后地解放农民。而要达到农业集体化,还必须发展以国有企业为基础的强大的工业,没有强大的国有化的工业,就不能有全体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这就是说,农民必须倚靠工人阶级的努力和援助,才能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解放。所谓“在互助组内逐渐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财产,来达到农业集体化”,这样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是一种完全的空想,因为目前的互助组是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它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集体农场,更不能经由这样的道路在全体规模上使农业集体化。此外,在目前的互助组内逐渐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财产,也是错误的。这要直接破坏目前的互助组。这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土地改革以后,党在农村中的基本政策是普遍发展农业生产力,多打粮食,多生产工业原料,多生产外销物资,从而保证对城市的供应和改善农民生活。“组织起来是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必须用大力发展互助组。但今天的互助组是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自愿和等价交换的一种组织,一般地是保护私有财产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它,而如果这样做了就要犯错误。刚刚土地改革之后,绝大多数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和下中农)是穷困的,需要互助组织。在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的情况下,由于要采用较高的技术和较大的农具等,也需要互助组织,因为这些事是个体农民所办不到或难于办到的。毛主席曾经指出:“变工队一类的合作组织,在旧时代是农民悲惨生活的表现。现在解放区的变工队,形式与内容都起了变化,它是农民群众为着发展自己的生产力,争取富裕生活的表现”。在华北互助组的发展过程中,证明这一论点是完全正确的。目前华北已经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固的互助组,只不过占华北农业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已经组织起来的地方,应充实生产内容巩固民主制度并与改善生产技术相结合加以巩固;还没有组织起来的地方,应在等价自愿的原则下继续组织和推广。但发展互助组并不反对个体农民的“单干”;对富农也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发展互助组必须反对强迫命令,只有依靠把互助组内的工作做好,真正能够多打粮食,用事实证明要由穷变富或进一步地发展生产,参加互助组比单干要来得快,来吸引组员来扩大互助组。在农民完全自愿而且是等价交换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公共财产(如共有较大农具和积谷义仓等)是可以的,但这种互助组仍然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和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又在农民完全自愿的条件下组织个别的集体农场也是可以的。但这在目前只能是个别的,决不能在目前使农业集体化。   上述各种错误观点,现在虽然还只存在于某些个别地方和某些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中间,并且有些已经获得初步纠正,但它确实反映出广大农村中间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所以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和教育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教育农民群众,也必须首先获得广大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的赞助。华北共有一百八十万党员,农民出身的党员即占一百五十万,因此必须首先教育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使他们的思想端正起来。当然在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中间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使他们相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原则,是一件困难事情。但无论如何应当而且必需教育他们,除用教育改造他们的思想之外,别无他法。农民经济是个体的分散的,农民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是要通过其亲身经验而证明是正确以后才接受的,因此,使农民革命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时间的和耐心的工作过程。对农民采取粗暴的和简单的办法是不行的,一个革命的大道理,一件具体的细小的革命工作,都必须经过千百次地反复地教育,才能取得农民的信任。而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也大体反映了农民群众这种特征,因此,除开应向他们讲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必要的原则以外,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还应该(一)引导他们多多参观近代化的大工厂和由领导机关举办的工业生产品展览会,这是教育农民和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了解工人阶级能够充当革命的领导者的最好课堂。(二)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的组织。这种合作社,是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在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华北已经广泛地组织起来了,农民十分欢迎。必须继续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要求,推广和发展这种合作社。经过劳动互助组和供销合作社所表现出来的显然的成绩,可以向农民证明:集体经济是优于个体经济的。这样就能使农民逐步地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的原则。   来源:1951年6月29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