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愈之“一九五零年工作总结和一九五一年工作计划要点”   <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 ## (在政务院第七十七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并经同次会议批准。) ## 一、一九五零年工作总结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出版总署成立的时候,全国出版事业情况,相当混乱。反动的出版机构虽被摧毁,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宣传,遗留在出版界的影响还没有肃清。在革命战争中生长的新华书店,初次由农村转入大城市,受到广大读者欢迎,业务发展很快。但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分支店还没有统一的领导与管理,因此存在着重复浪费的现象。公营书店有些出版物质量不怎么高,对私营同业缺乏照顾,公私关系不甚圆满。许多中间性的私营书店过去出版的书籍已不适合需要,又不能立刻改变方向和做法,为人民服务。所以到了去年春间,一般私商出版业和印刷业都陷于困境,营业清淡,难以维持。   出版总署成立后,即努力于改变出版界的这种混乱现象,但由于干部不足,经验缺乏,并且出版总署是一个无例可循的新机构,一切都待从头摸索,所以,开始工作的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去年上半年,主要是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从六月到九月,出版总署的工作方针才逐渐明确,并召开了一系列的地方的和全国的专业会议,解决了出版事业中所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九月以后,出版事业的各方面才有显著的进步。   综合一年来的工作,有下列几点重要的收获:   (一)实现了国营新华书店的统一分工:新华书店在全国各地的分支店,去年一年中从七百余家增加到一千一百余家。这些分支店大多是由各地自行出资建立的,在业务上并不受总店的统一领导。为了提高工作效能,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避免重复浪费的现象,全国新华书店必须实行统一领导与统一管理。到去年年底为止,统一工作已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只在中南区还有一些分支店没有统一起来。至于新华书店内部,则由一揽子的组织方式,改变为出版、印刷、发行专业分工的方式。去年十二月,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的出版部已改组为国营的人民出版社,厂务部成立了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与新华书店脱离。原有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则改组为新华书店总店,专营发行。各地新华书店总分店、分店也同样实行了专业分工。这样,就使国营出版专业开始走上了合理化和科学管理的道路。   (二)供应政治读物和提高出版物的政治性:为着供应新解放区的需要,大量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以及有关政策性的书籍,在一年中,约计印行一千万册,由苏联进口的外文出版局的中文版书籍还不在其内。抗美援朝运动开始以后,配合时事宣传的需要,供应了大量的图书期刊,其中《时事手册》的销售数,最高时期达到一百二十四万六千册,创造了国内杂志销行数量的新纪录。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的《图书评论》,在人民日报刊出,获得良好影响,各地报纸也多增设了书评栏。这一工作,不但对于读者了解和选择书刊有所帮助,并且对于出版界认真严肃作风的建立,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一年来出版界粗制滥造胡乱出书的现象已逐渐减少,出版物的质量已逐步提高。   (三)教科书的编审和供应:教科书的供应情况也大有改进。小学教科书基本上已做到全国采用统一的课本,中学教科书除了自然科学外,大部分已编审完成。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去年秋季以后,将教科书书价抑低了百分之二十至四十。全年供应中小学教科书约计一亿四千余万册,其中百分之九十是由公营和公私合营企业出版的。   (四)改进翻译工作逐步走向计划化:出版总署翻译局翻译了外文书籍八十五种,计九百二十万字,其中苏联著作占最大部分。翻译局并开始联系和组织了全国的翻译工作者,使原来无计划的分散进行的翻译工作逐渐走向计划化,消灭翻译界的重复混乱与不负责任的现象,逐步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   (五)调整公私关系与加强对出版业的领导:自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通过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的原则之后,公私关系有了显著的改善。过去由于新华书店以经营政治出版物为主,对私家出版物例不代售。现在改进进货办法,对于私营书店出版物一律代为经售,给了私营出版业以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十月以后,私营出版业的出版物数量激增,营业不景气现象已开始转好。上海私营印刷厂原有一半停工,最近除专营印钞的工厂外,大都欣欣向荣。北京印刷业已大大感到生产力不足。商务、中华、开明、三联、联营五家最大的书店建立了公私合营的联合发行机构,更便于与新华书店分工合作。共同纲领规定,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应使其在国营企业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在出版业方面,可以说已经接近了这一目标。   (六)出版事业开始走向计划化:出版会议提出出版专业化的号召之后,得到了公私营出版业的一致拥护。现在公营的专业出版社已建立的有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人出版社和青年出版社等,正在建立中的有文学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等。较大的私营出版机关也已经开始实行专业分工。他们自动提出专业方向,例如商务以出版理、工书籍为主,中华以出版医、农书籍为主,开明以出版青年课外补充读物为主等等。出版家提出专业方向之后,出版总署即介绍有关的政府部门如农业部、卫生部、科学院等,和他们发生联系,经常给以指导。因此出版业无组织、无计划的混乱情况,基本上已经克服。   (七)出版总署机构的合理化与精简化:从工作中感到出版总署的原来机构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行政和企业不分,这个缺点使出版总署不能集中力量来领导全国的出版工作。因此,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得到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的批准后,出版总署即试行改制,取消了编审局和出版局,建立了出版事业司和图书期刊司,使行政机关与企业机关完全分开,并减少层次,缩小编制,由原定编制的四百九十六人减少到二百五十人左右。这样,减少了编制和行政费用而行政效率并不减低。   一年来的工作,除了上述成就外,还存在着很多缺点。首先在政策掌握上还不够及时,对于调整公私关系方面,开始只注意到小的出版业,如组织儿童读物联合出版社(童联),通俗读物联合出版社(通联)等,但对于较大的出版业还照顾不到,直到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时才提出全面调整的办法。其次对书刊供应工作还存在很大缺点,不能够普遍地及时地送到读者手中。尤其是教科书的供应工作做得差,在偏远地区,常常在开学以后还供应不到。再次,对出版物的思想领导还不够,未能及时地给出版家指出政治任务,加以指导督促,公营书店的出版物,也还有不够严肃的地方。再次,对于全国杂志界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做得更少,因此,目前杂志界还存在着重复浪费及内容贫乏的现象,没有显著的改进。这些是主要的缺点,今后必须逐步加以克服。 ## 二、一九五一年工作计划 ## (一)总的方针   1、一九五一年出版工作,首先应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切实执行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五项决议。主要的是继续贯彻出版、发行、印刷企业的分工专业化,调整公私关系,消除全国出版事业上的无组织无计划现象,加强有组织的领导,走向逐步计划化。在这一过程中,一九五一年应成为具有决定性的一年。   2、一切出版、发行工作应以扩大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反帝、反侵略的宣传教育为中心政治任务。在目前,尤应加强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及保卫世界和平的宣传,并与国防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切实实现对美国津贴的出版印刷发行机关的处理,并严格取缔反动书刊的进口。   3、为了配合干部教育和工农兵教育的迫切需要,应大力供应初级和中级的文化、政治课本和读物,大量供应人民教育馆用的通俗读物,并广泛展开读书运动。   4、本年度出版、发行、印刷企业,一般地应就一九五零年已获得的成就为基础,加以稳定和巩固,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兴革,以求加强效率,减少浪费。在西北、西南及偏远地区应有重点地加以发展,以逐渐扭转文化出版事业过分集中沿海大城市的偏向。 ## (二)计划要点   根据上述总的方针任务,本年出版工作应达到下列主要目标:   1、全国出版图书、课本、期刊五亿三千万册,较一九五零年增加百分之百。用纸二万八千吨。发行总定价约一万亿元。   2、完成《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工作,印行大量的普及本、精装本和单行本,对于一部分无力购买的机关干部,由国家出版机关,酌量予以书价补贴。   3、为了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有计划地编刊中国历史、地理著作,中国近代科学著作,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五四”以来文学作品,编印注释本的《鲁迅全集》,并大量出版宣传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抗美援朝及其他时事的文学和图画的通俗读物。   4、继续并更广泛地联系与组织翻译人材,召开全国翻译工作会议,有计划地组织学术名著的翻译。   5、改善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工作。由国家酌量补贴教科书的出版费用,以减低书价。   6、继续调整各种期刊,使之走向分工专业化,改进质量,避免浪费。   7、调整各种政治书刊的出版,有系统地解决综合性通俗书刊的出版问题。人民出版社逐渐发展为专业的国营政治出版社,做到与各地方人民出版社共同供应全国政治时事读物和综合性通俗书刊的最大部分。   8、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编中小学课本,并于本年内建立全国中小学课本由国家统一供应的基础。   9、巩固并发展已有的公营出版社,特别是工人出版社和青年出版社。建立公营的文学出版社、美术出版社。有重点地建立和发展地方人民出版社,并开始筹建民族语文出版社。   10、国营新华书店完成全国统一,并以它为中心,结合邮政局、合作社、铁道及公私合营的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和中小发行机构,构成全国书刊发行网。做到在一九五一年内发行有关抗美援朝及其他时事的书刊一万万册。   11、在农村、工厂、部队、机关、学校中,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逐渐建立各种形式的发行站,组织读者,推进读书运动。   12、按照政务院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出版印刷机关。取缔反动书刊的进口。实现进口书刊的统一管理,以国际书店作为国家特许的进口书刊专卖机关。   13、经常研究全国新出版书刊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作出定期综合报告,督促并帮助全国各地报刊建立书报批评工作,加强对出版物的批评指导。   14、公营和公私合营的出版发行企业实行预决算及经济核算制,由出版行政机关加以审核。统一调配出版资金,增加资金流通速率。计划从一九五二年起,逐步做到全国出版事业,除建设费外,不再依赖国家的补贴。   15、补助私营和公私合营的各出版社,使它们继续走向分工专业化。   16、建立中央与地方出版干部学校和训练班,训练出版干部一千五百人,其中应包含较高级干部一百五十人。   来源:1951年5月12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