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省三年来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总结   <广西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主任、乔晓光> ## 乔晓光在全省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主席、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们!)   我省土地改革运动到目前为止,在全省1800万农业人口地区除75万少数民族地区暂不进行外,在汉、僮族地区仅余70余万人口的地区尚未铺开,其他地区都已完成或快要完成了。土改复查运动在明年1月全省也将大部完成了。这就是说,我们完全实现了1951年10月省一届二次各界代表会关于“在1952年内基本完成全省土地改革”的决议。现在我代表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向这次大会报告“广西省三年来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总结”,这个总结,表示了我省土地改革将要全部结束,表示着迎接即将到来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深望各位代表加以审议和指正。 ## 一、三年来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过程   我省土地改革,早在1950年春季即着手开始准备,11月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曾通过了为争取三年内实现全省土地改革的大体计划。经过了三年的艰苦努力与紧张工作,取得了全省土地改革的胜利,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反封建的伟大历史任务,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在全省1600余万农业人口的地区实现土地改革,发动农民阶级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不是一件平凡的事情,而是一个翻天覆地的伟大革命运动。它经过了无数次的艰苦奋斗,走过了许多曲折迂回的道路,终于达到了我们所预想的目标。总观我省三年来的土地改革运动,大体上可分为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全面分配士地消灭地主之为阶级;土地改革复查运动三大阶段。全部过程坚持了三阶段的斗争程序。   第一阶段: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我省解放后,顺利的接管城乡,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完成了征粮支前等急迫任务,即以剿匪发动群众为中心开展工作。1950年春开始进行减租退押运动,当时解放不久,由于李、白、黄匪帮长期反动统治,其社会基础甚为雄厚,隐藏的反动武装大量存在(约60万枝枪),许多地主阶级和反动军官特务分子相结合,制造武装暴乱,社会秩序极不安定,所以减租退押运动仅在省境一半地区进行。当时进行了减租退押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春荒困难,某些地区粉碎了敌人利用春荒煽动暴乱的阴谋,予地主阶级以初步的打击,以实际行动教育了广大农民群众,使他们开始认识了共产党、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与他们自己的亲密关系。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之后,匪乱更加猖獗,剿匪成为压倒一切的突出中心。10月中共广西省委第三次高级干部会议后,即紧急动员起来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重点剿匪发动群众的斗争,在党、政、军、民、财五管齐下,艰苦奋斗,尤其是武装部队的英勇进剿,广大群众的有力支援,为时5个月完成了消灭全省股匪的光荣任务!共击毙、投降、自新土匪47万余人,收缴各种枪枝40余万枝,给公开持枪抵抗的敌人与地主、恶霸以惨重打击。股匪被歼后,紧接着展开了清匪反霸运动,给通匪、济匪、窝匪、庇匪、助匪的地主恶霸等反革命分子进一步的打击,至此革命秩序开始建立,局面安定了下来,为有步骤的社会改革创立了条件。这是解放后与封建反革命势力作战的第一个回合,人民的胜利是伟大的。但是这一胜利主要是消灭了地主阶级公开的武装暴乱,是着重了军事上的打击,不是与地主阶级的直接肉搏。封建反革命势力的社会基础尚未摧毁,地主阶级的威风未被打落,群众尚未真正发动起来,组织不够纯洁,思想不够巩固。1951年春、夏开展了全省范围大规模的减租退押运动,并将这一运动比之为土地改革的“淮海战役”,以使所有干部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运动一开始即明确强调充分发动群众树立农民优势,真正在政治上打垮地主阶级的统治,打倒地主阶级的当权派,以达到为全面分配土地铺平道路。运动初期,由于工作任务繁多,干部既少又弱,有些地方未能将这一工作真正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平均排列,运动迟迟不前;经过再三强调集中意志,统一力量,压倒一切,才逐渐开展起来。全面铺开后,力量分散,骨干更缺,同时灾情日深,群众和干部存有急于求成思想,工作方法上不免简单化;加之地主阶级的顽抗,不少地方陷入斗争僵局,经过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宣传政策,运用人民法庭镇压首恶与区别对待相结合,才打开了斗争局面,运动呈现了新的高潮,规模宏伟,声势浩大。经过5个月的时间,在地主阶级极度顽抗之下,取得了3亿5000万斤粮食的租押果实,给地主阶级的当权派以沉重的打击,打乱了反动统治的阵营。群众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了一步,群众组织亦较前大为纯洁,农村阶级力量的对比起了极大变化,优势已开始为人民所取得,作为土地改革铺平道路的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大体完成。事实证明这是整个土地改革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第二阶段:全面分配土地消灭地主之为阶级。根据时间和运动情况发展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1950年冬季和1951年春季在桂北地区和容县专区部分地区等地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当时我省进行土地改革的主客观条件并不十分具备;全省股匪与土地改革地区的散匪尚未肃清,地主阶级尚未受到严重的打击,反革命分子到处破坏活动,社会秩序不够安定;没有经过深入的清匪反霸与减租退押运动,群众觉悟不高,农民队伍不纯,群众基础是薄弱的;大量干部缺少土地改革经验,有经验的也不够完整、系统,尤其是广大新干部立场问题未得解决。这是土地改革深入发动群众,彻底斗倒地主阶级的极大障碍;再者,全省范围仍在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剿匪与减租退押运动,还不能集中地领导土地改革运动。在这一情况下,全体干部用尽了最大主观努力,经过克服“和平分田”思想与“大轰大擂”倾向,贯彻土地改革总路线,强调依靠贫雇农,放手发动群众,经过试点再分批铺开的方法,先后完成了17个县、2507个乡、409万人口地区的土地改革。第一期土地改革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改变了封建土地的所有制,摧毁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与政治统治;发动群众工作有了相当程度,农民的政治优势初步树立起来,巩固了农村人民民主专政;锻炼了广大干部,丰富了领导经验,培养了一批领导土地改革的初级骨干;对全省工作起到有力地支持作用,为全省范围的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因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运动粗糙与某些不彻底现象是难免的,主要表现在群众发动不够充分,地主阶级打击不够彻底。   第二期是1952年上半年所完成的土地改革。从1951年10月开始试点,52年1月重点铺开,3、4月份全面展开,截至6月底,共完成了46个县的3736个乡、773万人口的地区,这是全省范围土地改革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全省力量空前集中与统一;第一期土地改革取得了某些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各地经过了减租退押运动,群众经过了广泛的发动,地主阶级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中共广西省委首届党代表会议总结了第一期土地改革的经验,对二期土地改革提出了明确“搞好搞透”的方针、要求、步骤,并作了具体的布置;省一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亦作出了争取1952年实现全省土地改革的决议;特别是中共中央中南局强调提出了“深入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些方针,经过试点,1月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就展开了。   二期土地改革运动,是走着曲折的道路前进的,从头到尾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加以解决,不断地深入提高发展,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运动一开始曾发生高估自己低估敌情的偏向,即强调克服低估敌人高估自己的思想,贯彻扎根串连的工作方法,以组织坚强的农民队伍,展开猛烈深入的斗争。重点铺开后,干部产生麻痹自满情绪不愿艰苦深入,又提出了“提倡艰苦深入、反对飘浮松懈,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提倡群众路线、反对包办代替”,开展了深入的土地改革“三反”运动,结合工作及时推行战地练兵,使运动深入发展了一步;继而发现运动进展较慢,又及时解决了“又好又快“的铺开方法与点面结合的领导方法;不少地方又发现群众队伍涣散无力斗争呈现僵持,又提出了补课加火,充分发动群众,运用大小斗争与镇压不法地主相结合,以打开斗争局面,与此同时,在干部中强调反对右倾思想,坚定斗霸务获全胜的信心;最后又强调反对急性赶活草率收场的松劲思想,以使运动圆满结束。经过以上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第二期土地改革成绩是巨大的,对地主阶级打击程度比较彻底,群众发动一般比较充分,较之过去的土地改革深入得多,细致得多,基本上达到了“搞好搞透”的要求。但运动发展是不平衡的,根据1498个乡摸底材料来看:土改比较彻底,已树立起群众优势的一、二类乡1058个,占70.6%;土改不彻底农民优势未树立起来的三类乡440个,占29.4%。其次费时间过长也是重要缺点,表现在扎根串连的“孤立化”;反霸斗争时期陷于僵持局面,不得不被迫进行不断的补课加火,因此,某些地区又形成“顶牛”状态。此外某些地方在执行政策上,尚存在一些偏差,如错划地主问题,由于掌握政策不严格错划了一些不应该列为地主的成份,其中多系界于地主与富农小土地出租者之间的两可户,在复查工作中已强调注意改正;如个别地方地主自杀的较多,没有很好宣传对地主的区别对待政策;又如个别地方在学校报代藏中所产生的一些偏差,亦应引为教训。   第三期是1952年下半年所进行的土地改革。这是在上两期土地改革胜利的基础上顺利进行的,各地均经过了集训干部总结工作整顿队伍,中共广西省委发出了“关于完成第三期土地改革任务的指示”,强调将既有经验提高一步,接受教训,补正缺点,使之更趋完整化系统化。运动中强调土地改革与生产相结合,务必作到土改生产“齐作好两不误”,以适应群众要求与生产季节的需要;并强调个别发动与集体发动相结合;发动与斗争相结合;自下而上的发动斗争与自上而下的政治攻势相结合,由于指导上比较明确,干部有了经验,农民群众得到了广大地区土地改革胜利的鼓舞,所以运动发展迅速而正常,表现蓬勃有生气。3个月时间胜利完成了397万人口地区的土地改革,真正做到了“既快且透”。但是由于运动开展猛烈速迅,某些地区一度出现大轰大擂偏向,均在明确的领导下及时做了纠正。   第三阶段:士地改革的复查运动。第二期土地改革的同时,在第一期土地改革的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的复查运动,这次复查工作由于上一期土地改革群众发动不够充分,地主阶级打击不够彻底,夹生现象比较严重,遗留问题较多,所以开展一个深入的复查运动,以巩固既得成果,补正工作缺陷,继续发展胜利,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们对复查运动缺乏直接经验,全省领导上的主要精力仍在指导大规模的土改运动,所以就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方针,经过试点,分批逐步展开。依据中共中央中南局对复查工作的各项指示,强调深入发动群众,彻底斗垮地主阶级,消灭夹生现象,坚持三大步骤三大口号(查田、查阶级;民主团结;查田发证,深入教育)的要求与作法。鉴于过去农会组织的很多不纯,强调扎根串连发动,大体上采用类似二期土地改革的作法,以求深入发动群众整顿队伍,展开斗争,消灭夹生现象,这一运动实际上成为土地改革的深入补课加火运动。通过“想过去、比现在、看将来”查敌人、查队伍、查翻身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从群众既有经验和既有水平出发,开展反封建的再教育;对继续顽强未垮的不法地主开展了猛烈的斗争,对隐藏化形漏网的地主清查出来予以打击,对土地改革所遗留的不彻底现象又重新补上一锤;农民组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遗留问题得到具体地解决,基本上消灭了夹生现象,使土地改革的既有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但由于领导上未能注意集中指导,一般地费时过长是其主要缺点,使干部群众均感疲惫,多少影响了及时地全面结束土地改革转入大生产运动的时间。   今年下半年开始了第二期复查工作,这是我省全面结束土地改革运动的最后一役。当前的具体情况是: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即将到来,必须在今年一年内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由改革转入建设;同时广大群众经过了3年多的社会改革运动,迫切要求结束改革转向生产。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仍在主观机械地存有过高要求,拖长改革时间,势必脱离群众,贻误时机,赶不上全国建设的需要,陷自己于被动。另一方面二、三期土地改革中群众发动比较充分,地主打击比较彻底,群众基础比较坚强;大批干部经过了两期土改锻炼,有了极大提高,经验较前大为丰富系统,已有条件迅速结束改革。但是土地改革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结束(也就是要有一个深入的复查运动),决不可草率收场跳越前进。因为在广大土地改革的地区尚有15%至20%的地主还有不法活动,需要再打一下,对已经打垮的地主应分别发落以利劳动改造;群众中尚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贫雇农对分配状况不够满意,需要尽量加以解决;土地证尚未颁发,影响农民生产情绪的稳定;民主制度急需切实建立,遗留问题急待认真解决,内部团结需要加强,组织基础需要扩大,所以必须展开一个土地改革复查运动,以便为今后生产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上述情况,必须确立“稳步加快”“又快又好”的指导方针,将原定三大步骤三大口号加以改变,采取两种地区两种不同的作法:在农民占优势和基本占优势的地区(一、二类乡)以民主运动为重点,调整干群关系,健全乡村基层组织,巩固农民政治优势,团结自己,压服敌人,解决遗留问题,发好土地证;在农民优势未确立的地区(三类乡)应以查田查阶级为重点,充分发动群众,打击地主中的不法分子、抵抗分子,彻底打倒地主阶级,解决农民经济政治要求,树立农民政治优势,完成组织建设,颁发土地证,转入生产。为了贯彻上述方针与作法,8、9月份普遍进行试点与集训干部,10月后分批展开。运动中强调从实际出发,正确估计原有组织;强调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善于抓住群众当前的迫切要求调动群众开展复查工作;强调端正政策,纠正土改时期某些政策上的偏差。据了解,在已结束复查工作的地区,深入开展了民主团结运动,改善了干群关系,大大的加强了农民的内部团结;端正了各项政策,纠正了过去运动中的某些偏差。以分类排队的方法将所有地主分别发落,未垮的被打垮了,并具体处理了农村的遗留问题,适当满足了农民的经济要求与政治要求,颁发了土地证,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目前全省土地改革复查运动,正在深入开展。据统计已结束土改复查的地区,共有4473个乡,占全省乡数的41.1%,正在进行土改复查的地区共有3131个乡,占全省乡数的28.7%,预计可于明年1 月底2月初结束,总计上述两项共有7604个乡,占全省乡数的69.8%。其余3291个乡(占30.2%),主要包括百色专区大部,及邕宁、宜山两专区西部,预计明年2月铺开,4月底(百色西部可能稍晚)前基本上胜利结束。 ## 二、土地改革前后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   经过三年来的土地改革运动,我省农村阶级关系起了极其深巨的根本性的变化。农民阶级组织起来打倒了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翻了身,当了农村的主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权势已被摧毁,农村的生产力业已获得解放并在迅速恢复与发展,乡村人民民主专政的根基业已奠定,并在日臻坚实与巩固。兹将这些变化分述如下: ## (一)各阶级、阶层经济地位的变化   经过三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起了根本变化,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的封建的经济特权被剥夺了,农民取得了土地,做了土地的主人,使生产者与生产手段直接地结合起来。据全省不完全统计:征收没收土地979万4000余亩,约占全省已土改地区耕地面积的40%。10个乡调查:没收征收土地占耕地面积的42.26%;土地改革后的分配情况是:以当地每人年均土地数为100,地主每人占76.8%,贫雇农每人占90.25%,中农每人占107.2%,富农每人占144.99%,小土地出租者每人占132.6%。这个比例指明,我省土地改革运动坚决执行了中央人民政府所规定的总路线、总政策,消灭了封建的土地制度,全面改组了农村的经济结构。不仅土地关系有了上述根本变化,在耕牛、农具、房屋等生产资料的占有上,也起了重大变化。全省初步统计:没收耕畜32万9000余头,主要农具178万4000余件。10个乡调查:贫雇农在土改前只占乡村全部耕畜的25.17%,土改后则占到42.61%;土改前只占乡村全部农具的36.46%,土改后则占到48.34%。全省共没收房屋107万3700余间,解决了贫雇农缺房少房的困难。没收地主余粮(自减租退押运动到现在)折谷15亿3000余万斤(全省土改复查全部结束后会更增加),按全省土改地区的农民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可得124斤,按贫雇农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可得218斤,大大解决了贫苦农民的生活困难与生产困难。现将各阶层的具体变化分析如下:   地主阶级:在土地改革前,据10个乡调查占有人口7.2%,却占有和操纵公田占全部耕地的36.51%,每人平均土地竟达13亩1分多,等于整个乡村每人平均土地的6倍半,等于贫雇农每人平均土地18倍半;占有耕畜相当于整个乡村全部耕畜的14.65%;占有农具相当于整个乡村全部农具的10.95%,这是成为他们进行剥削不劳而食的物质基础。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后,地主阶级的这些经济特权被打倒了,在没收其土地后,给其劳动改造的一份土地,只占全部耕地的5.17%,现在地主每人年均土地1亩9分2厘,等于整个土地每人平均数的76.8%,等于现在贫雇农每人平均数的85%;只占有3.01%的耕畜和5.1%的农具。这样就在社会上根本消灭了这个阶级,迫使他们非劳动不能生活,必须从劳动中改造自己。   贫雇农:在土地改革前,他们是受剥削、受压迫最大,生活最苦的阶级。10个乡调查:贫雇农占全乡人口的46.7%,而只占有全部耕地的13.68%,每人平均土地只有6分5厘(雇农每人只有2分8厘,贫农每人只有6分7厘),等于全乡每人平均土地的27.4%。因此不得不被迫出卖劳动力,租种土地来维持其最低生活。土地改革后贫雇农占到全部耕地的46.53%,每人平均2亩2分6厘(雇农每人平均土地2亩5分,除原有土地外,每人实分进2亩2分2厘;贫农每人平均土地2亩2分5厘,除原有土地外每人实分进1亩5分8厘),贫雇农现在每人平均土地相当于全乡每人平均土地的90.25%,相当于中农每人平均土地的84.3%。其他生产资料的占有也有了极大增加(前边已述)。这说明了无地少地的农民土地问题及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业已获得应有的解决,只要今后继续加以扶植,他们即可放手进行与发展生产。   中农:在土地改革中不仅确实做到了保护中农财产不受侵犯,而且对于佃中农和下中农,在经济上也给予了应有的满足。10个乡调查:中农在土地改革前只占全乡土地的35%,每人平均2亩2分8厘;而在土地改革后则占到全乡土地的38.05%,每人平均土地2亩6分8厘;耕畜、农具的占有亦有所增加。   富农:10个乡调查:土地改革前占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6.4%,土地改革后占有5.37%,土地改革中只征收了富农原有土地的10.81%,现在富农每人平均土地3亩6分2厘,是农村每人平均土地最多的一个阶级。这说明我们基本上执行了保存富农经济和中立富农的政策。   小土地出租者(小土地经营者在内):10个乡调查:土地改革前占有土地占全乡土地的1.36%,土改后占有土地占全乡土地的0.89%,征收了其原有土地的28.99%,现在每人平均土地3亩3分2厘,占全乡每人平均土地的132.6%。这说明我们只征收了其部分土地,做到了适当的保护和照顾。   乡村其他劳动农民(包括小贩、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等):10个乡调查:土改前占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0.2%;土地改革后占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0.91%,每人平均1亩6分3厘,占全乡每人平均土地的65.5%。这说明他们在土地改革中得到了适当的满足,解决了他们一定的困难。   由于上述各阶层的具体变化,使农村中的租佃关系大大减少,几至消灭。8个乡调查:土地改革前租佃土地占全部耕地的27.9%,其中78.59%为地主、富农及其所操纵的公田出租,土地改革后租佃土地只占全部耕地的1.6%,没有劳动力的地主富农出租土地只占全部出租土地的11.02%,小土地出租者占12.95%,机动田占31.24%,农民之间占44.79%。这说明多系农民内部互相之间的租佃关系了。   雇佣关系也大大的改变了。8个乡调查:土地改革前,雇佣雇工的户占总户数的7.56%,其中地主雇佣雇工的户数占雇佣雇工户数的41.89%,占被雇佣工人数的64.54%;土地改革后雇佣雇工的户只占总户数的1.28%(8个乡内有4个乡已完全没有雇佣关系),地主只占雇佣雇工户的1.28%,占被雇佣工人数的0.41%(这里所说的地主请雇工,系缺乏劳动力的请月工零工而言)。 ## (二)各阶级、阶层在政治地位上的变化   经过三年来的土地改革运动,农民阶级组织起来,把骑在他们头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彻底地推翻在地,控制于自己的管制之下,粉碎了地主阶级的旧政权,建立了自己的各种组织。农民阶级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站立起来成为农村的主人,农村真正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农村。   地主阶级在土地改革前是农村的统治阶级,他们依仗经济上的特权,对农民进行严厉的压迫和统治,勾通反动政府,掌握乡村政权,任意践踏和蹂躏人民,甚至杀人放火、强奸妇女、霸占财产为所欲为;他们掌握反动武装,组织、勾通土匪,任意屠杀抢劫人民,挑拨宗派操纵械斗,造成农民自相残杀,他们利用封建迷信组织(会道门)、宗族关系,欺骗愚弄农民,灌输封建宗法思想,使农民好像羔羊般的任其宰割。总之地主阶级是农村的土霸王。经过了三年来的土地改革运动,取消了反动政权(由上层政权到村甲制度),消灭了反动武装(从公开的反动武装到隐蔽的土匪特务),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与革命秩序。地主阶级的一切特权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地主阶级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开展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土地改革中80%以上的地主经过了农民面对面的斗争,农民用充分的揭露控诉、人证物证、说理说法、打垮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威风,使其各种卑鄙无耻的罪恶在群众面前揭露无余。特别是对于地主阶级的当权人物与恶霸分子,进行了严重的打击,据一般调查:地主阶级当权派占地主户数的20%左右,其中有二分之一受到了应得的惩罚。土地改革运动紧紧结合了清匪收枪,全省初步统计共清出散匪、惯匪97686名,收缴各种枪枝132600余枝,各种子弹1915000余发,进一步肃清了农村的残余匪患。在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地主阶级所组织、操纵的各种反动组织与封建组织已被大部摧毁,如马山县地主组织的“马山自治政府”,贵县的“中国国民革命剿匪抗俄救国军”等等,给地主阶级企图组织武装暴乱、破坏土地改革、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反革命活动的阴谋以沉重的打击,给公开带头破坏土改的反动分子以坚决的镇压,保证了土地改革运动的正常发展。   农民阶级:在土地改革前,农民是乡村中受压迫、受剥削、被统治的阶级,他们在农村没有地位,没有说话的权利,只有受人鞭策;特别是贫雇农,是痛苦最深,仇恨最大,最无地位,最受人鄙视的阶层。经过了三年来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发动组织起来了,以贫雇农为核心、为领导的农民阶级的整体力量已基本组成,以贫雇农为骨干的农民优势已基本树立,农民真正做了农村的主人,成为农村的统治阶级。据全省初步统计:参加农民协会的会员共有547万3400余人,约占全省已土改地区农业人口的40%以上。3个乡的具体调查,组织面占总人口的47.7%,占应组织人数的90.8%。在农协会员的成员中,据20个乡的统计,贫雇农占57.5%,中农占37.7%,其他劳动人民占4.8%。农民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开始学会了以代表会议的形式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农民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全省初步统计共有民兵538900余人,占已土改区人口的3.78%,民兵成员比较纯洁,22个乡统计:贫雇农占69.54%,中农及其他劳动人民占30.46%。妇女群众也得到了极大发动,普遍建立了妇代会的组织,全省统计共有妇女会员273万人,占全体农协会员的49.9%。在青年群众中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全省已有农村团员63000余人。有重点的建立了中共党支部,他们都是优秀的农民骨干中最先进的分子。在各种运动中农民挑选与培养了自己的领袖,涌现了大批坚强的骨干干部,全省初步统计:共有良好的乡村主要干部44400余人,工作较好的乡每乡有4、5个,次好的也有2、3个。农会组织绝大多数比较纯洁,22个乡统计:农协委员中贫雇农成份占78.2%,中农及其他劳动人民占21.8%。在工作较好的乡已有了真正坚强的群众领袖,如全县两合乡农会主席唐连星,是一个自幼雇工出身的农民领袖,自从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到现在,一贯积极工作,地主几次威胁打击,他都坚定不移,工作中起模范作用,吃苦自己在前,分果实自己在后,遇事和群众商量,经常帮助其他干部改正错误,所以群众对他非常爱戴,如说:“有了唐主席,乡里什么事也好办!”又如来宾城厢镇农协主席黄金敦,祖父三代受苦,自己当长工10余年,斗争中地主收买3次,一次用1万多斤粮食的财物都被他打回去,坚持斗争取得了胜利。   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的阶级觉悟与政治觉悟大大提高,从各种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农民通过诉苦算账,对比挖根、想过去、比现在、看将来、查敌人、追根源等自我教育的方式,认识了地主阶级的各种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挖出了自己穷苦的根源,从而打破了封建的迷信命运观点,懂得了土地还家合理合法的道理,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美帝国主义的凶恶与无耻,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毛主席、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表现了无比拥护与热爱,“毛主席是我们大救星!”;“永远跟着毛主席走!”等呼声到处都可听到,全省各地家家户户挂上毛主席像,有的农民说:“我一吃饭就想起毛主席,因为有了毛主席,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好光景!”农民从实际行动中认识了自己的力量,认识了“天下农民是一家”的道理,因而敢于起来当家作主,对地主阶级反革命分子实行专政。据3个乡土改复查后农民思想觉悟评比结果,觉悟者占19%,基本觉悟者占60.8%,两项合计为百分之79.8%,尚未觉悟者只占20.2%。这说明已有80%的农民,不仅是有组织的,而且是有觉悟的农民阶级了。尚未觉悟的少数群众,多系农民中的妇女、老年群众、地主亲朋、以及有污点的农民。 ## (三)农村生产及其他方面的变化   上述各种情况的变化,说明目前已全面改组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彻底改换了农村的政治面貌。在这种全新的经济结构上,一幅全新的政治民主制度与文化教育制度、新风气和新人物正在蓬勃生长。广大农民破天荒第一次站立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而劳动,因而可以无虑的放手发展生产,为农村的繁荣与国家工业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今年各地农民生产情绪空前高涨,热烈的开展了爱国主义丰产运动,取得了增产1成5的丰收,这是由于农民在土地改革后发挥生产积极性的结果。很多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互助合作,全省统计已组织长年互助组7100多个,临时互助组84700多个,出现了蒋在球、杨祖露等模范互助组。农民积极兴修水利防旱防涝,全省初步统计共兴修小型农田水利51500余处,受益面积达370余万亩,桂林专区5、6月份5县发生大水灾,13天动员了22万民工,抢救了90%的稻田。普遍提高了耕作方法与加工加肥,一般地做到两犁三耙,有的达到三犁三耙或四犁四耙,据全县、临桂2县8个乡调查今年一般地做到了三犁三耙,其中乐南乡统计,今年五犁五耙或六犁六耙的田地占13.3%,四犁四耙的占29.6%,三犁三耙的占38%,二犁二耙的占17.7%,一犁一耙的(多系坏田)占1.4%。施肥量亦较去年大为增加,多的增加1倍左右,融安县泉头乡往年每石田施肥4担左右,今年有的增至8担多,个别增至20担;又全县临桂2县8个乡调查,今年施肥量较去年增加30.7%。此外还积极向各种灾害开展了坚决的斗争,据全省不完全统计:在扑灭虫灾方面,动员了680多万群众,抢救554万多亩,占受灾面积的90%以上;在抢救旱灾方面,仅容县专区就动员了130多万群众,抢救了180多万亩田,占受旱面积的86%以上;在捕灭兽灾方面,全省初步统计打虎234只,打猴子2303只,打野猪2584只,其他小兽类21038只。今年基本上战胜了各种灾害,保证了丰收,千斤丰产户屡见不鲜,桂林专区初步统计,即有6720余亩每亩产千斤以上。阳朔县富绢村黄锦辉互助组,今年全组增产4成以上,组员黄锦昆有一块田1亩3厘,头糙即收980余斤,加上二糙达1600斤。宾阳县互助组模范杨祖露,有些田一季即收750余斤,其稻谷每棵40至60穗,每穗结谷100至250余粒。   由于农民分得了胜利果实和生产的提高,农民购买力也大大提高了。如马山、上林两县116个乡的统计,土改后农民买进耕牛2054头,添制农具16959件。据柳州贸易公司统计:1952年第一季度工商品推销较1951年全年棉纱增加650%,棉布增加684%,农具增加222%,染料增加257%。这说明农民生活已逐渐上升和改善。   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与政治觉悟的提高,学文化的要求也日益迫切,一个新的农村文化高潮即将到来。据统计全省小学校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下半年由23324所,增至29644所,增加了20.6%,学生由1580272人增至2001719人,增加了27%强,贫雇农子弟入学人数大大增加,去年全省贫雇农子弟入学人数为154000余人,今年上半年即增加933000余人,增加了将近6倍。又如柳江县两合乡,解放前小学生不到100人,其中贫雇子弟只占10%,土改后学生增至225人,贫雇子弟占到70%。此外黑板报、读报组、夜校、广播筒、宣传员,在全省已相当普遍。   土地改革后农村社会风气也逐渐改换了面貌,赌博偷盗吸毒之风基本消除,劳动光荣、懒汉可耻已成普遍空气。新婚姻法逐渐实施,寡妇改嫁已屡见不鲜,自由结婚到处皆是。据融安县八区及武鸣县五区两个区统计土改以来即有741对青年男女自由结了婚。灵川县妇女离婚出嫁能带走自己的一份土地已很普遍,“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童养媳”等封建婚姻制度逐渐开始破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开始变为事实,当前的农村已呈现了一幅空前未有的新气象。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们!我省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就是在我省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在这个雄厚坚实的基础上,我省就可以与全国一道进入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了。我省土地改革的胜利是巨大的,收获是丰富的:不仅农民取得了土地,而且巩固了工农联盟;不仅胜利地完成土改,而且发展了生产;不仅各级领导者及广大干部指导了实际的土改运动,而且在运动中大大提高了自己,丰富了发动群众的经验。我们所以能够按期又是搞好搞透的完成了土地改革,是因为有毛主席、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正确而完整的土地改革政策和路线,有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军政委员会及其土地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正确而具体地领导的结果;是因为有全省1400余万农民积极地为争取自己的翻身、坚决打倒地主阶级而自觉自愿地起来奋斗的结果;是因为有本省中共各级党委、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改革委员会率领近4万个干部、学生、教师、民主人士及农民工作队,以忘我的精神,辛勤地、艰苦地参加实际指导的结果;是因为有人民解放军消灭全省土匪保卫农民翻身的结果;是因为有城市中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各界人民积极热情援助土地改革的结果。 ## 三、土地改革的主要经验   三年来,农村土地改革运动获得的经验是很多的。如必须坚持农村土地改革的三阶段斗争程序,即: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全面的分配土地,消灭地主之为阶级;复查运动。对土地改革总路线总政策“依靠雇农贫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要有全面的、完整的认识,和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强调不同重点而又要互相联结。深入和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以及组织串连发动群众的方法等等,这些已是肯定的成功经验了,不再详述。这里,根据广西土改情况,特提出以下几个主要经验:1.土地改革与生产结合问题;2.从思想上发动群众问题;3.个别发动与集体发动群众相结合问题;4.正确掌握政策运用策略问题;5.整顿土改队伍问题;6.领导方法问题。 ## (一)土地改革与生产结合问题   广西生产季节时间较长,特别是桂东南收获2季、3季的地区,农闲只有2、3个月的时间,如果只在农闲时间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就必然拖长时间,赶不上全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影响加速新广西的建设;而且生产也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因之,土地改革必须紧紧结合生产,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争取丰收,所以方针与要求是“齐做好,两不误”。要贯彻这个方针,首先要了解土改、生产两个任务的正确关系。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因为只有通过土地改革,才能全面的改组农村经济结构,使在新民主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去求得发展,如没有土地改革,所谓解放农村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只是一句空话,加速土地改革的完成正是加速了生产发展的可能性。从全面的意义上说,土地改革与生产是没有什么矛盾的。但土地改革本身并不等于生产,土地改革是对旧生产关系的破坏,而破坏旧生产关系的同时,对当前的生产力也必然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诸如各阶层的思想动荡,以及土改必须经一系列斗争,需要时间,需要一定劳动力的消耗等。我们所说要使土改、生产齐做好,就是解决土改本身对当前生产有降低的可能性问题。事实证明:在第二期土改初期,由于结合生产不够,致使部分群众思想动荡,不安心生产;部分群众因未能解决当前的生活困难与生产困难,对土改表示内心愿意而暂时冷淡的态度,某些地区对各种自然灾害未及时消除,结果相对的减低了生产。自1952年夏季后,由于贯彻了土改与生产“齐做好,两不误”的方针,就改变了过去忽视生产的现象,达到了“齐做好”的要求和目的。   其次,必须明确土改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具体方法。   一、要从生产入手。所谓从生产入手,就是在进行宣传土改政策、了解情况时期,同时了解各阶层对生产的顾虑,贫雇农当前的生产困难,以及地主阶级破坏生产的言论与行动等,要针对实际情况适当的加以解决。对群众生产的顾虑,要宣传生产政策予以解除;贫雇农民的生活、生产困难,采取没收已明显是地主的多余粮食,借分给贫苦农民,没收耕牛与一部分土地,暂借分给贫苦农民耕种,组织临时互助或帮工组,帮助解决缺乏劳力户;对地主阶级的破坏生产,坚决打退;在土改复查时更要通过“查生产困难”去了解各种情况。通过这些工作,更会接近群众,了解群众,迅速地把广大农民群众调动起来,分田、反霸的口号才更易使群众迅速接受,也就更便利于扎根串连发动群众,组织农民队伍的工作。这里注意的是:不从生产入手是不对的,但机械的“阶段论”,单独划一个阶段专门领导生产,不是相互结合的进行,也是不对的。   二、土改过程中要结合生产。结合的具体办法很多,主要的是:分开时间,白天生产而又结合个别串连,个别酝酿,晚上开会而又不能过长影响第二天的生产;人员分工,家庭分工,积极分子分工;精简会议,开有准备的会,多开代表会,小组会,少开会员、群众大会;随时注意解决生产中的困难,耕牛、种子、贷粮、贷款;随时发现生产顾虑进行解释,打通思想。   三、遇农忙繁重时期,如插秧,收割、抗旱、防涝、除虫等,要暂时停止土地改革,集中力量领导生产。否则,势必脱离广大群众,使生产搞不好,土改运动也展不开。   四、土改复查运动中,不但不误农时与结合生产,还要领导组织生产,因为土改复查是结束土地改革转到经济建设工作的交错任务,群众有复查要求,但生产要求往往更迫切,如果割裂开来,忽视领导生产,就会脱离群众。在复查结束时,不仅做好查田评产发土地证,还要进一步深入宣传生产十大政策,教育群众搞好生产的重要与发展生产的道路,就是要归结到生产。   总之,土改与生产的结合,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不妨碍生产,必须是主动的、积极的、具体的领导生产。这就是从生产入手,又紧密结合生产,最后归结到生产。 ## (二)从思想上发动群众问题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根本政治利益是在于群众政治觉悟性与积极性的提高,在于通过各种工作使群众自然而然地革命化。所以各种工作都必须依靠群众的自觉、自愿与自动;强迫命令、包办代替、形式主义之所以错误,就在于它违背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根本政治利益。土地改革是使农民群众革命化最迅速的步骤,必须完全做到农民群众对土地改革的自觉、自愿与自动。而要达到这点,在土改全过程中,提高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与政治觉悟(简称思想发动),就成为极其重要的了。所谓思想发动是发动群众的灵魂,就是这个道理。   思想发动的基本内容有四:其一是认识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界限,揭发地主阶级各种思想欺骗;其二是认识国民党与共产党,旧政府与人民政府,旧军队与人民解放军,苏联与美、日帝国主义的根本区别。认识国民党、旧政府、旧军队、美国帝国主义与地主阶级的关系,共产党、人民政府、人民军队、苏联与农民阶级的亲密关系;其三是认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土地改革政策的正确性,并能自觉、自愿、自动地去执行;其四是认识农民自己团结起来力量的伟大。   思想发动的基本方法有三:其一是根据群众的既有经验,即从农民历史上经历过的事实去发动。例如农民被地主阶级、国民党、美日帝国主义的剥削、压榨、欺骗、敲诈等惨痛历史事件;解放以后地主阶级疏散物资,破坏土改,分化、软化,欺骗农民的各种阴谋花样;解放后在共产党、人民政府领导下所获得的各种利益。农民对这些身受的痛苦及所享到的幸福是很清楚的,但也往往是片断的、现象的了解,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这些事实的性质和区别,领导者的任务就在于从这些事实中逐渐的引导农民认识了事实的性质和根本区别,也就是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其二是根据群众现实的切身经验去发动。例如农民每一次对地主面对面的斗争,不论成功和失败,都可以使其认识到地主阶级的真正凶恶面目,认识到农民自己团结的重要性和伟大力量;整顿组织时可以认识到巩固团结自己的必要,以及用民主管理自己的方法;划阶级时全面地与地主划清阶级界限,没收分配又进一步认识敌人的狡猾与如何团结自己等。其三是根据群众当前的迫切要求去发动。因为农民群众认识问题是照着他当前的迫切需要去“求知”,去行动的,在我们看来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农民不需要,他也就不想去了解,硬要开会“教育”,不但没有效果,甚至会引起反感。很多同志不懂得这一条,只是按文件“迈步”,结果形式主义“走了过场”。   思想发动的具体方式,根据群众的具体思想状况是多种多样的。如:诉苦挖根,算剥削账,算地主发家史,查地主各种阴谋破坏史,“报上当”,以及想过去,比现在,看将来的对比教育,都是通过群众自我教育通过思想发动的好办法。个别发动,思想串连,层层发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民主讨论,总结检查;还有群众性的夜校,山歌、广播筒、黑板报等都是思想发动的方式。不可把思想发动只看作是一个“诉苦挖根”。   在复查运动中,对群众必须进行一次反封建的再教育。在群众阶级觉悟已经提高的情况下,思想发动的内容应是:清除地主阶级封建思想的影响,如宗族、宗派观念、轻视妇女等封建思想;进一步加强共产党、共产主义的教育。加强工农联盟的教育,团结生产教育等。在方法上:土改复查中要强调政治斗争,对群众要强调政策教育,从查敌情、查田,查阶级的斗争中,自然的就加强了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群众内部开展民主运动(调整干群关系、民主选举)、发土地证、组织生产互助中来进行教育。不要机械地再划一个阶段,也不要老一套地再用诉苦方式,而应采用开展群众性的总结、评比运动,集中讲解讨论,批评自我批评以及表模、夜校、读报组、宣传员等比较活泼的方式去进行。对部分后进群众,除仍可用诉苦的方法外,也应强调系统地运用会议发动与个别串连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做好思想发动。 ## (三)个别发动(串连)与集体发动相结合   广大群众的革命运动,不能是乌合之众的运动,必须是一个有骨干、有坚强组织的真正团结起来的群众运动。而群众凝聚团结起来的队伍的组成,又往往从一个人几个人开始,逐渐扩展为有战斗力的群众队伍。实现这条组织路线的方法,就是个别串连与集体发动相结合的方法。经验证明:个别发动或个别串连是最深入发动群众的方法;是适合农民思想情况,切合个人的思想实际而提高群众觉悟的方法;是一种民主的工作方式;是一种政治活动与组织活动相结合的领导方法的具体化;没有个别发动或串连,就摸不到深入的门径,没有个别发动的集体发动,运动就会浮而不实,极易产生发动群众的形式主义,所谓平地起风,“走过场”,大轰大擂的偏向。但只有个别发动或个别串连,不仅时间拖的很长,且已被发动或串连者一时看不到群众伟大的力量,不易巩固;另一方面,由于广大群众没有及时发动与组织起来,多数群众的情绪会冷落下来,增加了以后发动的困难。二期土改的初期,发生长期的埋头孤立的扎根、培根,把根子条件提的过高,想发动到十全十美的标准以后,再去串连别人,结果所扎根子一时很难提高,被串连的人,看不到群众力量的伟大,顾虑很难打消,增加了串连的困难。一个积极分子的发现与培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往往扎下的根子,开始时其觉悟并不高,以后在多种方式的培养教育和行动中,才逐渐提高;而且开始时扎下的根子不一定是最好的,在运动过程中,常常有新的积极分子涌现,“后来居上”的情况也是有的,也有个别的今天积极而明天又起了变化。因此,在个别发动的基础上,适时的进行集体发动(成批串连发动、会议发动)是非常重要的,如用个别发动的典型思想和典型事例,现身说法去推动别人,启发别人,教育提高别人,这样互相启发,互相推动,互相提高,声势浩大,显示力量,可以迅速形成多数群众之间的自信、互信和共信的效果。同时在集体发动中又去发现尚未发动起来的群众,再去进行个别发动,再到集体发动的无限循环,使运动的发展既深入又迅速,既扎实又有声势,可以使运动步步深入,步步提高,步步发展,步步巩固,也就是由小到大发动组织群众的规律。例如进入乡村扎根串连组织群众队伍时,首先要了解情况,表明来意,普遍的宣传土地改革与生产政策,领导群众战胜当前最急迫的灾害与解决雇贫农的生产困难,打击地主阶级对土改生产的破坏,并从雇贫农中及原乡干部中选择根子对象,再进行个别培养提高;同时在广大群众中开展“查敌人阴谋花样”,“诉苦算剥削账”,“报上当”等集体发动,从中发现好的去个别思想串连与组织串连,已串连来的人,又在集体发动中起积极带头作用,使集体发动更有力量,广大群众的觉悟更能迅速提高,再迅速串连;对在集体发动中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又去进行个列发动。如此,可在较短时间内,把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既不是一轰而起,又不是长期纠缠于几个“根子”身上,冷落广大群众热情。在群众队伍初步组成后,强调一下集体发动是应该的,但决不能中断了个别的发动和串连,将个别发动“阶段论”的理解是错误的,必须承认,群众在任何时期总有先进、中间、落后之别,这就决定了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中断深入的个别发动,况群众队伍初步组成,不等于队伍的巩固,随时还有变化的可能,还需继续不断地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与巩固扩大群众组织,故仍要个别发动与集体发动紧密结合。某些地区在群众队伍形成后,忽视了个别发动,中断了深入工作,虽前段群众发动较好,结果仍会使运动很不健康。 ## (四)掌握政策运用策略问题   政策是群众行动的指南,群众的行动是政策的基础,胜利的群众行动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策作指导,正确政策的实现,必须放手的发动群众,依据政策去发动群众,发动群众起来执行政策,必须使政策与群众行动相结合。关于这个问题,在开始时某些地区某些同志并没有正确的全面的了解,如不认识群众的行动是执行政策的基础,不愿放手发动群众,领导群众起来执行政策,不根据群众行动的规律去规定执行政策的方法,结果执行政策只成了纸上谈兵,改革社会的力量就无法发挥,过去“和平土改”的偏向就是由于不懂得这个道理而产生的。但又必须认识,政策又是群众行动的出发点,只有群众行动而无政策指导,群众行动就变成了盲目的行动,势必误入歧途,铸成大错,二、三期土改中个别地区不要政策的“左”的偏向,就是由于对这一点没有认识。因此,要放手发动群众,又必须正确掌握政策,放手发动群众与正确执行政策是没有矛盾的。所谓矛盾,除政策本身是正确的外,就是在群众尚未真正觉悟起来的时间内发生的暂时现象,我们绝不能放任自流或利用群众的盲目性去作工作,而必须努力尽一切可能去提高群众阶级觉悟到政策水平。   运用策略是为了争取群众大多数,同时分化瓦解敌人,减少斗争阻力,以便于斗争取得胜利。土改中策略指导方针,就是毛主席所规定的“争取多数,打击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这在领导全国性的革命应如此。就是领导一个区一个乡的群众斗争也完全适用。   土地改革的政策法令用形式表现出来虽有很多条款,但其重要的原则和最基本的方面是彻底消灭封建,满足贫雇农要求,团结农民阶级。正确的策略指导,需要正确的估计阶级力量的对比,正确判断运动发展的形势来决定。   在土地改革三个阶段的斗争中,策略的运用如下:第一阶段,斗争的主要对象不是所有地主阶级,而是地主阶级的当权派,不是在经济上消灭地主阶级,只是削弱地主阶级;斗争内容是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这是土地改革的一个序战。第二阶段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分田运动,彻底消灭地主之为阶级。这是地主与农民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农村最残酷也是最艰巨的阶级斗争,这一阶段当群众初步组成队伍迫切要求斗争,以及对敌人作了很明确的分析之后,即首先把大力集中在地主中的恶霸分子、当权分子、反革命分子、暗中组织破坏与明目张胆的倒算分子,要把所有地主阶级的统治人物,都一一由群众面对面的斗争他一次至数次并在斗争中分别发落。坚决顽抗者,交人民法庭惩办,该杀即杀,该关即关,该管即管;对有武装的地主、土匪头子,不但没收其应没收的财产,还必须没收其所有枪枝武器;残留反革命分子,必须肃清。经验证明:没有这么一阵狠斗,农村社会改革运动是不能取得胜利的。第一期土地改革初期的和平倾向,就是因为缺乏这一阵狠斗。在斗倒封建集团的统治人物之后,地主阶级内部的分化形式即会进一步实际形成,这时按着法令规定,实行实际的区别对待。对低头投降的中、小地主,予以宽待和照顾。但这里要明确,在照顾的同时不能忘掉深入打击的一面。群众诉苦清算地主压迫剥削的政治斗争,不管是什么地主,都同样要斗争,只是打击的程度轻重与方式不同。这个对敌斗争的策略,是先稳后狠,以稳求狠,狠而又准,达到既准又狠的原则。在地主阶级气焰嚣张,公开破坏活动的乡村,开始工作时,首先开展政治攻势,将一些极明显的地主反动分子加以逮捕,实行小斗争或公审,然后酝酿串连组织队伍,再掀起大斗争的策略指导,也是适宜的(如在三期土改铺开乡)。对地主阶级的斗争,采取合法的斗争形式,是取得斗争胜利的主要关键之一,个别地方曾一度出现了吊、打现象,结果是妨碍了广大群众的发动,因而也很难把敌人打倒。第三阶段是土改复查运动。分田运动的伟大胜利,必须进一步把它巩固下来,复查运动就是土地改革任务的结束,作好收场的巩固工作。基于以上两个阶段对地主阶级的打击,打的结果:地主阶级已不能成为阶级统治者了,把地主阶级分化成为守法的、半守法半违法的和严重违法的三种不同的政治态度了。因之,在土改复查中要收缩一下打击面,要求打的更准确,具体的说,就是将地主阶级由群众分类排队,然后分别处理。对显著不彻底者及严重违法者,采取追歼狠打;对半违法者,轻打;守法者,可不打,有的加以安置,个别的加以照顾。对地主所欠余粮,以1年租谷追要,真正没有了的,还可减免。对地主阶级的管制和改造,均应依照“中南区管制、改造地主暂行规定”去办。对地主的管制改造要正常化。   经验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斗倒一切反攻者,压服一切不服者;才能争取地主内部的高度分化,彻底的结束历史性的反封建任务,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复查开始时,个别地区的一律对地主阶级重斗一遍,一律管制等,都是不对的。   最后,政策的掌握,策略的运用,必须是在发动广大群众和提高群众觉悟的基础上,交给群众来掌握运用,让群众从切身体验中,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那样做是错的,政策就会变成群众自己掌握的武器,决不能由干部包办代替与强迫群众去执行。 ## (五)整顿干部队伍(练兵)   土地改革是一场系统而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战场上打仗一样,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将强兵精”,掌握好武器——政策、策略,采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如何做到这点呢?二期土改中给我们一条宝贵经验,就是不断的进行“战地练兵”。二期土改之初,90%以上干部没有做过土地改革工作;做过土改的同志,既有的经验也不完整、不系统,或有经验而不完全适合新区情况;广大的新干部就是立场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解决,但,又必须通过这些干部去领导发动群众进行土改斗争。另外,在实际运动中又必然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如土改过程中的曲折迂回道路,敌情、群众、干情的变化等。基于上述情况,如不进行经常的整顿,提高干部队伍,开展战场练兵,土地改革斗争的胜利就不能取得。   全部土地改革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三次全省大规模的练兵,以及无数次的地区性小规模练兵。第一次练兵是在土改试点总结时,发现干部中的工作不够深入,包办代替和形式主义,为纠正干部中的错误思想和作风,并为铺开第一批土改(1952年元月份)做好准备,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专区、县为单位的大练兵。通过这次炼兵,分析了不深入工作、包办代替、形式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明确了立场、思想和作风,贯彻了深入与放手的方针。为准备开展第二批(有的是第三批乡)土改工作,于3月份进行了第二次大练兵,这一次是在中南土委“务必把会议开好”的指示下,中共广西省委专门于2月下旬召开了地委书记会议,总结了上段工作,研究了当前的工作情况和干部情况,以及必须完成原土改计划的任务;确定了加强主观指导,开好整顿土改干部会议,提出:总结检查前段工作,发扬成绩与成功的经验,坚决克服缺点错误与表扬提拔工作好的干部,批评坏的干部,对立扬、思想(特别是右倾思想)、作风很坏的干部,分别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并具体讨论了各地会议的要求、目的和方法,各地在3月份相继以专区或县召开了第二次的练兵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全省表扬和提拔了2500余干部,占参加该次练兵干部25000余人的10%;同时处分了1300余人,占参加练兵干部的4.1%,进一步纯洁了土改队伍,并明确今后方向,使土改向着健康正常的道路发展。此次练兵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好练兵会议,必须是:第一、领导带头,层层下水,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二、表扬、奖励、提拔好干部,严格批评和处分坏干部;第三、具体总结工作的经验教训,提高干部;第四,领导上要抱着“一定开好”的决心,且要开动脑筋掌握会议的领导。第三次练兵是在二期土改基本结束,将开始第三期土改时进行的。该次练兵主要是总结工作,提高经验,表扬奖励好干部为主,同时也批判了不正确的思想作风,布置三期土改工作和已完成土改地区的复查工作。经过这次练兵,第三期土改一般的作到了又快又透,达到了中共广西省委对第三期土改的要求。这次特别注意了表扬奖励干部,省土委制定了“土地改革奖励条例”的规定,各地在总结工作时,开展了评功表模,全省共被奖励者12600人,大大的鼓舞了干部情绪,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我省士地改革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了大小弯路,不断补课改正,不断前进的,这就更加重了练兵的意义。事实也证明了,每次练兵之后,工作总是向前进展一步深入一步,在干部没有工作经验和立场作风有许多严重问题的时候,“练兵”是土地改革中一项宝贵经验,同时也可适用于其他工作中。 ## (六)领导方法上的几个问题   领导方法问题的方面很多,这里只就以下几个问题总结经验如下:   1.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掌握中心。全省的土地改革,是全省人民的一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作得好坏,将影响广西整个工作发展与建设。中共广西省委1951年9月份召开的党代表会议,10月份广西省第一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决议中均曾指出:土地改革由即时起至1952年内为全省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求农村一切工作一切运动都要服从土地改革运动,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开展这一运动并在这一运动的基础上去进行。动员党、政、军、群及全省各界人民集中力量,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完成这一伟大任务。开始动员了千军万马的宣传大军,广泛深入的开展了土地改革宣传,相继全省4万余干部投入了土改运动。从而,就保证了土改的胜利完成。“在任何一个地区、一个机关、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队,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个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最中心的工作,辅以别的第二、第三位的工作。”(中共中央领导方法的决定)明确中心工作,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这是领导问题中的第一条经验。   2.点面结合与运用农民代表会问题。运动先由试点开始,主要是为了取得经验,培养干部。铺开之后要有重点,以更有力的指挥面的开展,同时也可丰富点的工作,故运动的发展点面要结合。具体结合的经验,就是在重点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副点(所谓单元的领导),或重点突破了再铺开副点(面)。重点干部配备要强,使工作前进一步。根据重点的先进经验,去推动副点的工作,或适当派出重点内的干部,组织农民翻身支援队,去加强指导面的工作;副点中的新情况、新经验,又可丰富重点的经验。如此紧密结合,互相啣接,互相策应,互相鼓舞,互相支援,互相渗透,使工作顺利发展。   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即群众已经发动,组织已经形成,又要及时运用农民代表会(这里主要讲的是乡与联乡的农代会)的形式去推动工作。运用农代会推动工作问题,由于在干部中包办代替的思想未得到彻底解决,故至今还不能运用自如。根据目前经验看,除从基本上解决干部的包办代替思想外,应解决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乡与联乡农民代表会的性质与作用:如同县、区农民代表会一样是农民的权力机关,不应与乡干联席会、积极分子会相混淆,固然经过农代会可将代表培养提高成为积极分子(这也是农代会主要任务之一),但它仍是代表广大农民,而不是只代表积极分子的意见和部分群众的意见。它要靠多数的表决来决定问题,其决议任何人都要服从执行,不能随便更改和推翻(只有经过再一次会议或上级农协会的指示,才能改变),因此,它有充分的民主性和群众性,农民代表的行动被群众所监督,不易脱离群众。乡干部会、积极分子会虽也代表群众的利益,反映群众的意见,但常常只能代表积极分子和部分群众的意见,这种会议还易形成只对上级负责的思想和脱离群众的现象。   第二、农民代表会和区以上干部的关系:干部长期在乡工作,可被推选为乡与联乡代表会代表,享受与其他代表一样的权利,在代表会中,任何干部无特权,代表会的决议任何干部都必须服从,以此发挥代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一般工作干部的任务是:协助代表进行工作,如帮助代表传达决议,宣传政策,动员群众执行决议;深入了解各种情况,了解代表如何工作等,并及时反映到乡农协会或联席代表委员会中。这样,干部不是没有工作而是更深入了,不是一个人指手划脚的指挥一切,而是运用推动了组织,加强了领导,避免了包办和自流的偏向。   第三、代表如何将决议传达给群众,并组织推动群众实现代表会决议:首先必须使代表明确自己是从群众中来并代表群众意见的,切不可以自己的见解代替群众的见解,自己的行动代替群众的行动。其次代表将决议传达给群众后,应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实现决议,主要办法是: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领导群众执行,防止不管群众、不要群众,单靠自己去执行的偏向产生;同时也必须防止不进行说服动员,不进行讨论打通思想而用命令主义的办法,强制群众执行的偏向。在执行中发生什么问题,群众有什么反映和要求,再带到代表会上(或委员会)讨论研究。   第四、运用农民代表会推动工作的方法,如在乡必须首先抓紧一个重点自然村、屯,在一片乡(联乡农代会)必须抓紧一个重点乡,每件工作,每段工作,都要首先在重点乡、村创造出经验,以此教育和提高乡农协会、联乡代表会骨干干部,推动整个乡、联乡的工作。否则,很难发挥代表的积极作用,而干部也难摆脱包办代替,点面结合亦成为空谈。   第五、农代会组织问题:乡农民代表会,即在农民中选出代表,组织乡代表会议,并从代表中选举委员组织乡农协委员会。联乡农民代表会,即在三、五个乡范围组成,代表产生由每乡的主要骨干及另推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代表(每乡10人左右)组织联乡代表会,并从每乡代表中推选若干人为联乡农代会委员会。代表会时间视情况而定。代表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三:一是根据上级指示、决议,和本乡情况讨论如何执行,并作出具体决议;二是典型经验介绍;三是检查总结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运用农代会的方式推动工作,仍是今后一定时期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同时也给今后实现人民代表会议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大员上前线,就地去指挥。早在1951年12月间,中共中央中南局对当前农民运动中几个问题的指示中说:“所有可以下去的省委、地委、县委、区委委员都要亲临前线,指挥一点,充实自己的直接经验,用以指导他地。尤以地委书记、县委书记如此做时,收效最大。没有这些负责同志的深入,整个工作走向深入将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这是万分正确的。   土改试点时,多数地区的领导同志,以自己亲自深入,发动了全体干部的深入;由于深入了解了实际情况,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取得直接经验,有效地指导了运动。但也有的个别领导人员,还没有身临前线,或有时身临前线了,但未有参战(指挥一点),而是“观战”“督战”,结果,没有取得系统的实际经验,指挥作用也变得软弱无力了;整个战局成为僵局,勉强地冲了过去,敌人未消灭,群众未发动,阵地不巩固,所谓形式主义,走了过场,成了夹生乡。这一点在试点时是非常明显的。   运动开展起来,新情况、新问题就必然产生,领导更要深入下去,指出那些做法是正确的,应当坚持贯彻;那些是错误的,应该纠正;那些是应该要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如此,起到大员上前线的作用,有益当前运动向胜利方向发展。   大员上前线,就地去指挥,除必须解决运动中的问题外,还须根据上级的意图与原则与运动中的实际情况,解决干部的指导思想、领导方法与工作作法,将指挥的艺术提高一步,不仅“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而且要经过解决问题将干部思想水平、工作水平提高一步。   复杂、艰巨的伟大群众运动,在我省老干部少、经验少的情况下,如领导者没有亲身的直接实践经验,不去进行具体的及时的指导,运动是绝难取得胜利的。   来源:《土地改革重要经验与文献汇编(续辑下册)》,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印,195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