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汉武“关于人的改造问题”   <陕西省委统战部长、张汉武> ## [张汉武时任陕西省委统战部长,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这是他在省委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我完全拥护中央对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同意赵书记报告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规划的意见”,并保证坚决为其贯彻执行而努力。   我认为要把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创造出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那样一个顺利的条件,首先是我们有信心、有把握地可以把人改造成为劳动者,才能像解放战争时淮海战役一样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改造企业、改造人,二者相比,后者为难,所以必须有我们自己的一致性才能取得胜利。我认为,当前有这样几种思想必须清除,才能取得胜利。   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为什么不拿钱办一个国营或地方国营工厂,多开几个国营商店,把它一挤岂不是干脆。反过来问,现成的不用,为什么又新建呢?你说它不好,改组后马上即可为国计民生解决问题,如果另在国库内拿钱,反分散大工业建设的资金,又不能即时解决国计民生的问题。有现成不用是不合算的。   还有的认为,资本家的工厂、资本家的商店讨厌的很。讨厌的是所有制,不是工厂、商店、货物。相反这些都是国家财富,只要我们掌握到手,他是直接为国家生产财富的,问题是改组,不是讨厌与否的问题。我们应该爱护这些厂、这些店。过若干年都是国家的,都是人民的,诚如赵书记报告中讲:如果共产党员修养中有“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这种思想要不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这句话还是非常适用。   安排失业工人,这件事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工人阶级手中掌握了政权,应该说职业是铁饭碗。如有失业,首先分化的是我们本阶级,如果安排不及时影响更大。现谈安排,国家就得拿出钱来,还要在生产上让任务,直接影响计划经济。应明白的看到,先安排工人阶级,后还得安置资产阶级。结果本阶级吃不算,资产阶级还得养活。能否说:我不管。事实不可能。反正他们要吃中国饭。不能吃艾森豪威尔的饭。   还有一种想法:企业我们要是应当的,人嘛“讨厌的很”。喜欢用资本主义企业内的纯搞技术的人员,不喜欢那些吱吱咕咕的人。喜欢用老实的、无能的,不喜欢用那些有经营能力的。安排时总是清规戒律很多。应当肯定,经过若干艰苦的工作后,人是可以改造过来的。要企业不要人,是不得人心的,没有多少道理可说服人的。   以上各种错误的思想是直接阻碍对人和企业改造的。所以必须清算清楚,才能做起来有力。   其次,是作好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教育改造。因为,要顺利完成企业的改造,消灭资本家所有制,首先要有资产阶级队伍中的起义。像邯郸战役高树勋的起义一样。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愿意接受“共产”,能够不感到放弃资本家所有制是多么大的痛苦。但当我们还未对他们进行足够教育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祖先留下的家业,在自己手里搞掉,实在心疼。”这种想法的存在是很自然的。如果他们的这种想法不改变,无疑地,这个所有制的改变,就不会那么样的自然、那么样的顺利。这就需要我们按社会主义的原则,对他们进行许许多多的教育改造工作,使他们能够了解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不可抵抗的历史规律,了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了解时事和国家的政策,了解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是他们唯一可能的出路,从而能够“收拾行李,准备上船”。   对于教育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工作,我以为应该抓紧两个环节,即:(一)把企业改造和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相结合;(二)抓紧培养资产阶级队伍中的核心分子。   先讲第一个问题:人的改造与企业改造的结合问题。   我以为:在企业改造中如何结合进行人的改造,主要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改造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时,对我们所要采取的全业合营、专业公司、定息等对企业改造的重大措施,应和资本家特别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进行反复协商,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使他们自愿的接受。如他们一时还不易接受时,还可暂时等待,不能硬性的叫他们接受。在公私合营过程中,凡人员安置、清产定股以及并厂、并店、经济改组等问题,也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加以选择吸收,错误者予以说服纠正。当然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我们还必须从有利于生产经营和有利于对他们的团结改造出发,合情合理、实事求是。比如说,对资方人员的安置,一般的要量才使用,但对代表性人物,则要安置适当的职位,对老年的也要适当照顾,既不能踢开不管,也不能勉强他们去做力不胜任的工作;在清产核资中对债权债务及资方的长支、借支等问题,也要按其具体情况,适当处理,既要防止一些人藉故转移资财,又要照顾另一些人的实际困难;在并厂并店中,既要讲清带小厂、落后厂,是大厂、先进厂对国家的责任,但也要注意在具体问题上的合理安排。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将更有利于坚定他们接受我们领导和接受改造的态度;同时在批判与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与作法中,将使我们更有说服力,更能处于主动的地位。我们有些同志,却不愿采取这种充分协商说服教育的作法。而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硬性的叫人家接受,或者在小的问题上,不适当的卡的过紧。事实证明,这种作法,是不利于对资产阶级分子团结改造的。   其次,企业既已合营,对他们的工作既已作了适当的安置,就要注意在工作中对他们加强思想领导和业务领导,培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凡在企业中担任部分领导职务者,应允许他们有适当条件去做自己所担任的一部分领导工作,让他们与闻经营管理方面应该与闻的问题,不要让他们坐“冷板凳”。应要求他们发挥所长,对工作努力,有所贡献者,加以鼓励,不要害怕他们做事。有关公私关系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应和他们进行必要的协商。工作能力较差和无劳动习惯者,应注意培养教育,并引导他们从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年老力弱,已失去工作能力或无培养前途者,工作上予以照顾。对于他们在工作中或思想上所发生的缺点或错误,应本实事求是、公平合理、与人为善的精神,适当的加以批评纠正。抗拒改造,进行不法活动者,可根据情节进行严肃的斗争和处理。企业党领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在合营企业中,我们既要时刻警惕资本家的不法活动,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和影响,同时,又要通过工作和劳动,完成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教育改造工作,把他们最后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没有这样的认识和努力是不对的。   第三,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他们学习时事政策和理论知识,帮助他们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企业中党的负责同志和公方代表,除工作中和他们保持经常的接触外,应利用业余时间和他们多多接近、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进步,采用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随时向他们进行教育。   我以为,以上三条就是我们如何把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互相结合的几个重要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确实的这样去做,我想,即使某些资产阶级分子在合营、定息后,产生了消极经营的情绪,也是不难克服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只要我们正确的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全党努力,我们定能融化资产阶级分子中的大多数,把他们最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民。   第二个问题:抓紧培养资产阶级队伍中的核心分子。   我同意赵书记在规划报告中指出的,既然我们能够在1956年前将所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全部改造成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样巨大的变化,就必然会使资本家留恋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大大缩小,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他们多数人中间,就会愈益被认定是非走不可的唯一道路了。因而,在这样形势下,加上我们适当安排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绝大多数人逐渐向左的转变将是较为迅速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细致的工作,就会保证实现这个任务的。   从目前资产阶级分子中进步分子、中间分子、落后分子三种类型分化的比例中看,中间分子还是占了其中的多数,而且,就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态度来说,他们也是比较动摇和易于争取的一部分,落后分子又易于接受他们的影响,所以我们就必须把争取中间分子作为教育、改造资产阶级分子工作的主要目标。如果中间分子向左转的速度愈快,则进步分子不断扩大和落后分子不断减少的速度也就更会加快的。   但是,如何向中间分子进行工作呢?我以为,主要的必须领导与推动核心分子去做中间分子的工作,发挥核心分子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因而,我们必须把培养核心分子作为教育、改造资产阶级分子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狠狠抓紧。   如何抓紧培养核心分子的工作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认为:   (一)适当的安排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根据其本人条件和进步程度,给与适当的政治地位和信任,关怀他们的进步,同他们商量办事,消除其对个人前途的顾虑。   (二)教育他们认识自己在教育改造资产阶级分子中应起的作用,纠正其不愿接近中间分子和落后分子的思想,具体安排工作任务,鼓励其努力工作,帮助其改进工作方法,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和脱离中间分子与落后分子的现象,发挥其核心作用。   (三)紧紧依靠工人、店员做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有了政策方针,加上力量,尤其在全行业大的改造时,是极其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发扬工人阶级的力量,监督资产阶级分子服服贴贴的接受改造。这场斗争不仅表现在改组合营过程,而是直到阶级的全部消灭,人的根本改造。所以,工会工作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时刻教育工人阶级,提高工人店员的觉悟水平,等于和资产阶级做斗争。青年、妇女同样也应把对资产阶级老婆、子女的教育工作,列入自己的议程。从阶级内起分化作用,这就是造成一个局势,逼他非走这条路不可。再加上教育工作。   利用民建会、工商联的力量,成为改造中的助手。我们掌握了这两个组织,可以通过他们来做教育工作,通过他们来做动员工作,事实他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今后还应当更发挥这支力量。   我们有党、有毛主席的领导,有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力量,有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力量,有国际的有利条件,加上我们的主观努力,用和平过渡的办法,改造资产阶级、改造资产阶级分子。虽然前进的道路仍然有许多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力量,可以完成这一光荣的历史任务。   · 来源:   陕西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