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献珍“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杨献珍> ## [“学习”杂志编者按:这篇文章是杨献珍同志在北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的纪录。] ## 一 在党校进行哲学教学的经验   马克思列宁学院的哲学教学是按照“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的方针进行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我们党的传统的整风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我所知,在北京,前华北局党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中央团校和北京市委党校,都已有了这种经验。北京以外的党校,如吉林省委党校有个区级干部训练班,共有三百多学员,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马克思列宁学院的哲学教学与他们不同的只是他们一般地只学习“实践论”、“矛盾论”,马克思列宁学院则学习得多一点,还要读一些哲学经典著作。   这里举几个例子。中央团校一九五四年的一个总结中谈到学员学习哲学后有这样一些反映,例如有人说:“过去好心好意为群众服务,但往往办坏事情,结果是群众受到损失,自己感到痛苦。现在认识到不仅要有为群众服务的热心,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为群众办好事情。”又如有人说:“在以前,脑子像一池浑水,做了工作,不知道为什么错,为什么对。经过哲学学习后,一池浑水澄清了,找到了错误的根子与前进的道路。”再如有人说:“过去是眼光短小,看不远;经过学习后,好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顿时就觉得眼目清亮,胸怀开阔。”或者说:“在今后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思想意识的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方法。”总之,经过学习,对于理论的认识提高了。许多同志过去认为“大道理解决不了具体问题”,认为理论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或者认为“理论是高级干部或理论家学的,搞实际工作的人不学理论也没关系”。经过学习后认为:“不学理论就不能深刻地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时,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了理论,才能做到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学了‘实践论’、‘矛盾论’,就找到了做工作的根本方法。”   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一九五三年七月的一个总结中也有类似的反映,例如有的同志过去认为:“对党忠诚,就是好干部”,“没有学理论,也破了不少案”,“学习理论也解决不了业务、工作问题。”学习后认为:“过去工作错了,也不知道错在何处,对了也不知道对在何处,就是因为缺乏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知道政策提出的根据是什么,更不懂得如何掌握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发展规律所致。”“过去不学理论,工作对了,盲目乐观;错了盲目苦恼。今天眼睛亮了。”“不学理论,真要糊涂一辈子了。”有的同志还自信地说:“只要努力,大老粗一样可以学好理论,比起别人来只是学多学少的问题。”前华北局党校生动地总结了他们的哲学教学的经验。在党校学习的学员,许多人过去可以说是具有典型的狭隘经验主义的。具体表现在工作老一套,轻视理论学习,事务主义的工作作风。例如有的同志认为:“农村工作无非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大年初一打灯笼,年年如此。”他们的工作方法则是:“进村三个会(党团员会,干部会,群众大会),点名、挑战、认数字。”他们认为征收公粮不过是“收收送送,别的没啥”。他们做了工作怕总结,一听工作总结就头痛,说“不怕飞机大炮,就怕作总结报告”。他们忽视总结的作用,认为“工作是工作,总结是总结”,“总结了也没有用。”他们过去认为:“理论是书本上的东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学理论是上级的事,大事情才用得着”;“肯干就行,何必学理论”。由于不懂得理论,因而认为“党的政策、方针、指示是上级想出来的,自己在工作中,也是脑子一热就订出了计划,在执行中,有时对了,有时错了,究竟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也没个标准,终日糊糊涂涂地工作着”。经过哲学学习后,认识不同了。认识到“党的一切政策、方针、计划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都是从实践中、从调查研究中来的”。认识到“不调查研究,就制定计划,是违反唯物主义的”。懂得了单凭狭隘经验办事,往往把好事办坏,其根子就是没有理论。认识到,没有理论,“既谈不上认识世界,更谈不上改造世界”,于是认为只有学习理论,才能前进。学了哲学,学员普遍感到真正触到了自己的病根子,击中了要害,不仅是鼓起了干的勇气,还学到了干的方法。   根据这些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只要是有一定的经验的干部,即令是只有初中的文化程度,也能学哲学。前华北局党校的经验证明,一般县级干部能够学哲学,吉林省委党校的经验证明:区级干部也能学哲学。   二、我们不仅要从思想意识方面来提高干部的质量,过去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今后更重要的是要把世界观的问题提出来,从这方面来提高干部的质量,过去在这方面作的较少。   三、各级党校有责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方法这个武器交给党和国家的干部。 ## 二 我们的干部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就能学哲学   为什么呢?这首先是因为唯物主义哲学讲的道理是老老实实的道理,而且是老老实实地去讲道理,是则是,非则非,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恩格斯说:“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了解,而并不附加以任何外来的成份。”㈠这就是教导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去认识世界,世界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去认识。它所没有的东西,即所谓外来的成份,例如上帝这类东西,不要附加到它的身上。这就是教导我们一种认识问题的方法。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是一本大家认为最难读的书,事实上这本书并不难读。这本书中讲:“这一学派(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学派——引者)的人们,决意把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理解为它本身在那些不带唯心主义的成见来对待它的人们面前所呈现的样子;他们决意毫不痛惜地牺牲一切唯心主义的虚构,这种虚构是与那些从事实本身的联系上而不是从什么幻想的联系上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而唯物主义的意义正不外于此。”㈡这几句话同上面的那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这样的一些道理,难道我们的干部不能懂么?   日丹诺夫也讲过:“其实从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底科学世界观的时候起,哲学史的旧时期就终结了。在那个旧时期,哲学只是个别人们的事情,只是少数哲学家及其门徒所组成的哲学学派专有的财产。这般人都是脱离实际生活,脱离人民,与人民毫不相干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这样的哲学派别,相反的,它是征服这种旧哲学,征服这种成为少数特殊人物、贵族知识分子所专有的哲学而产生的。它是哲学史上完全新时代的开始,从此以后,哲学成了无产阶级群众为摆脱资本主义压迫而斗争的科学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群众为摆脱资本主义压迫而斗争的科学武器,是一种科学研究工具,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所完全能够理解的东西。共产党的干部都是改造世界的人,可是如果不拿起哲学这个武器,又如何能改造世界呢?由此可知,那种认为哲学难学,不敢叫干部去学的观点是不对的。不学哲学,就不能取得改造世界的武器。   第二,我们的干部都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做工作的。党中央完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则来指导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党的一切策略、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全部“毛泽东选集”,都是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我们党的工作作风如实事求是的作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等等,也都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干部所熟悉的。因此,讲哲学的人,只要不是在抽象的名词概念中打圈子,而是生动地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去讲,这样讲,就不会难听懂。   第三,我们的干部做了若干年的工作,有很多斗争经验、工作经验。凡是成功的经验,都包含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凡是失败的经验,检查一下,就可以看出,都是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违反的。因此,有一定经验的干部学习哲学,哲学上的道理,是不难懂的。   根据马克思列宁学院及其他几个学校的经验,要学习哲学,有一定文化程度(能读党的决议、文件),固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条件则是实际斗争、实际工作的经验。有斗争经验的同志领会哲学的道理,比没有经验的同志更容易而且也更深刻。光有文化知识而没有实际经验,学哲学反而更困难些。   在动员学哲学的时候,只要把这些道理说清楚,就能打破对哲学的神秘观点,提高干部学习哲学的信心。 ## 三 学哲学抓什么问题?   有些同志想学哲学,但不知道抓什么问题。学哲学,若不懂得抓什么问题,或者抓住一些非根本的问题,或者抓住一些牛角尖的问题,比方说追问为什么不讲“否定之否定”,瞎钻“生产关系如何在三度空间中存在”等等,就必然会越学越糊涂。但学哲学很容易发生这类倾向,因此,引导干部学哲学,要防止往这类牛角尖的问题方向发展,一发现这种倾向,就要截住。这样才能引导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上去。   学哲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马克思列宁学院的哲学教学,是从唯物主义讲起的。这是根据什么呢?   当然并不是随便去讲的。而是因为,引导我们的老干部学哲学,首先从唯物主义学起,有很多方便。   第一,一般干部没有学过哲学,开始学的时候,不知道哲学里边都是讲些什么问题。从唯物主义学起,一开头就讲到了哲学上的根本问题,学起来方便些。什么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呢?“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一开头就作了回答,“一切哲学上,特别是近代哲学上最重大的根本问题,乃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接着在第二段上讲:“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精神与自然界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三段上讲:“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答复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断言精神先于自然界而存在,从而归根结蒂这样或那样承认创世说的人,构成唯心论的阵营。凡承认自然界为基本起源的,则属于唯物论的各派。”㈣   这样一开头就告诉了我们学哲学要抓什么问题;就是要抓这种最根本的问题。   第二,我们干部中思想方法方面带有普遍性的毛病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就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干部克服主观主义。怎样克服主观主义呢?这就要告诉我们同志: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中的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我们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最根本的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根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克服主观主义。   这一下子就把哲学同我们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了。他们再不会认为哲学与实际工作没有关系了。从此就逐步地把干部引入到哲学中,逐步地把哲学引入到实际工作中,把哲学与实际工作紧紧地结合起来了,干部学哲学的兴趣也就一步一步地高起来了。   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最根本的问题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辩证唯物主义是怎样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大家知道,唯物主义是以承认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这样来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但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中还有一段,说:“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否在我们的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构成对现实的正确反映?”㈤唯物主义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答复是肯定的,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能够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够在我们的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构成对现实的正确反映。   唯物主义是以“思维是存在的反映”,以反映论来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跋言中说:“观念不外是在人类头脑中变位了变形了的物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物质的东西的反映。   列宁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严肃地和坚决地以承认外间世界及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为它的一切推理的基础”㈥。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他又说:‘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正确地解决意识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的规定,而为后来列宁所深刻地发挥了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基本的观点。”㈦   这就是教导我们,学习哲学,首先要抓住哲学中的最根本的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要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要抓反映论。谁把反映论搞通了,谁就搞通了唯物主义。若不懂反映论,就连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也只能作字面的了解,而不能了解其精神实质。“实践论”发表后,有些同志写文章,根本未提到反映论,这就把“实践论”说不透彻。“真理报”在“论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的文章中,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简洁和明晰地概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   因此,在教哲学时,要把反映论的道理,反复地加以阐述。   现在来进一步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也是我们一切工作中的最根本的问题。   唯物主义的公式是: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一性的。列宁教导我们要严肃地和坚决地以承认外间世界及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为它的一切推理的基础,这正是唯物主义公式的具体运用。列宁在这里那样严重地提出这个问题,说要“严肃地和坚决地承认……”,可见世界上是有人不承认这一条的。且不必说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不承认这一条。就说平常的人,非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乃至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是有不承认这一条的。一切官僚主义者、主观主义者:都不承认这一条。   所谓存在、外间世界等等,用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说,就是指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对象、认识对象、研究对象、客观情况、客观事实等等。所谓思维、意识等等,用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说,就是指的我们的认识、指示、计划、方针、政策、路线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就可看出很多人往往是不承认外间世界的。例如有些人目中无人,或者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这都是说明他们不承认外间世界。有些人碰钉子,明明是钉子,为什么要去碰它?岂不是因为不承认它的缘故么?提到认识论的根源上来说,就是不承认外间世界。还有些人根本不承认事实。所有这些就说明了,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往往是这样或那样不承认外间世界的,这种人是不少的。   请同志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再读一次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他说:“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请问这两种人是用的哪个公式?显然是用的唯心主义的公式。毛泽东同志又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㈧   当然,唯心主义者是公开地、有意识地不承认外间世界。我们的许多人与之不同者,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说法,只是“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毛泽东同志在好些文章中反复教导我们的,就是这件事。如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又说:“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像,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㈨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最后,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还说:“要引导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指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引者)的调查和研究。”㈩   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指示,都是教导我们严肃地和坚决地承认外间世界,目的就是为了要使我们对于各项事物能有正确的认识。   因此,毛泽东同志说:“要使同志们懂得,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十一)   毛泽东同志就是根据哲学上的最根本的问题的原理,即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这个唯物主义的公式和列宁所说的要严肃地和坚决地以承认外间世界及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为一切推理的基础这个唯物主义的道理来教导我们如何做好工作的。   毛泽东同志强调地说:“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㈩情况就是“存在”,处理的计划或方案就是“思维”。用这个观点来看我们的一切工作,就可以知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一切工作中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新闻工作,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一性的。医务工作,病情是第一性的,处方是第二性的。文艺工作,生活是第一性的,创作是第二性的。军事工作,敌情是第一性的,作战计划是第二性的。经济工作,工厂条件(包括装备、技术等)是第一性的,生产计划是第二性的。如此等等,其他一切工作可类推。   一个县委书记,根据什么来作他的工作计划呢?假若他对于全县的情况,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阶级关系、群众条件、群众要求等等,都不了解,单是坐在办公室里凭自己的脑子想出一个计划来,这就是把思维当作第一性的,把存在当作第二性的。这种主观主义的或唯心主义的计划,是决然行不通的。   也是根据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这个原理,所以毛泽东同志反复教导我们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从这里可以理解到哲学与一切实际工作的关系,因而理解到哲学上的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最根本的问题。这样来讲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我看区级干部也是能够懂得的。   现在再谈谈关于反映论的问题。   观念是物质的反映,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的公式。   哲学上的许多抽象名词,如表象、印象、概念、观念、认识等等,是说的什么呢?都是说的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   科学的真理,就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的、如实的反映。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是反映论。只有彻底解决了反映论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问题,也才能彻底克服主观主义。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也是反复地教导过我们的。   我们许多同志搞不清什么是正确的标准,什么是错误的标准。可是,当他们学习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之后,他们就会弄清这个标准了。早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著作中,毛泽东同志就讲:“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事情要求比较地会办,军事上就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较地少打败仗。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一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十三)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不是教导我们,要使思想合于客观外界规律性吗?他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十四)毛泽东同志所说思想要合于客观外界规律性,就是说,思想要正确反映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主观要正确反映客观。全部“实践论”都是贯穿着反映论的原理的。掌握反映论,是读懂“实践论”的一把钥匙。离开反映论去读“实践论”,结果一定是“食而不知其味”。今天不是讲“实践论”,因此,不能在这里多讲这个问题。在这里只提一点,就是“实践论”后边讲到,“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十五)这里所谓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所谓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也就是说,改造自己的反映能力,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谓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是说,要使自己的思想(主观世界)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能够达到主客观一致,主观认识符合于客观事物。为什么?因为,只有主观认识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才能够去改造世界,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譬如你批评一个同志的错误,目的是要使他能够改正错误。但要使你自己的批评能够达到这种目的,必须要使你的批评符合于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批评他的错误,就是要批评他的认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部分,批评得过轻过重,就是说,不符合于批评对象的真实情况,都不能达到使被批评者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目的。在这里,批评的对象是存在,是客观世界,批评就是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那么,批评就是被批评者的错误程度或思想情况的反映。   只有搞通了反映论,才能找到一个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正是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的第十六节中讲:“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但是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十六)这里毛泽东同志指出了判断什么是正确的思想、什么是错误的思想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完全是根据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原理来处理这个问题的。什么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或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思想,就是正确的思想。什么是错误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或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这种思想就是错误的思想。这个问题,中国自古至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到中国之前)的思想家都没有解决。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反映论。正确和错误,在中国的古书上叫做“是”“非”。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是”“非”的标准?这个问题,中国的古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   有些人常说的所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或者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正是反映了这些人对于是非的标准搞不清。   什么是正确与错误的标准,这个问题,在讲哲学的时候,必须要讲清楚。而且只有根据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的原理,才能解释清楚。而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是反复地教导了我们的。上面已经举了一些例子。为了使大家得到较深刻的印象,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毛泽东同志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章:“有一个问题必须再一次引起大家注意的,就是我们的思想要适合于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十七)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话与“实践论”中所说一定要使我们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规律性的意思不是完全一样的么?请注意,这篇文章是在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写的。当时日本还没有投降,我们所处的环境,还是抗日战争的环境。毛泽东同志接着说:“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是农村,这一点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谁不知道我们是处在农村中呢?其实不然。我们有很多同志,虽然天天处在农村中,甚至自以为了解农村,但是他们并没有了解农村,至少是了解得不深刻。他们不从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因而又是游击战争的农村环境这一点出发,他们就在政治问题上,军事问题上,经济问题上,文化问题上,党务问题上,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项的问题上,常常处理得不适当,或不大适当。他们带着城市观点去处理农村,主观地作出许多不适当的计划,强制施行,常常碰了壁。近几年来,由于整风,由于在工作中碰了钉子,我们的同志有了很多的进步。但是还须注意使我们的思想完全适合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然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样样见效,并迅速见效。……如果……脱离今天的实际情况,做起来不是效率快慢的问题,而是老碰钉子,根本没有效果的问题。”(十八)   希望同志们从哲学的根本问题,从反映论的原理来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段文章的根本意思。毛泽东同志说:“必须再一次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岂不是,因为从前他已经讲了好多次,但是大家并没有注意,所以才说“必须再一次引起大家的注意”么?隔了几行,毛泽东同志又说,虽然因为经过整风,大家已经有了很多进步,但是毛泽东同志觉得大家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意思,因而紧接着说:“但是还须注意使我们的思想完全适合于我们所处的环境”。这就是说,要使我们的思想能够完全正确地反映我们所处的环境。   如果我们在任何工作中,我们的思想能够完全适合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的主观完全符合于客观,我们的思想能够合于客观外界规律性,也就是说,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把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的原理运用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那我们就再不会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了。   有一次在一个地方讨论哲学问题,有人说,哲学不能进工厂。我说,哲学不进工厂,工厂就办不好,厂长作的生产计划,一定会是主观主义的,不是冒进,便是保守,绝不会正确反映工厂装备技术等等的实际情况。哲学不进工厂,就是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不能很好地总结。不是哲学不能进工厂,相反地,如果我们要把我们的工厂办好,经济建设搞好,我们一定要使哲学进工厂。   第三,先学唯物主义,很容易联系到加强党性的问题。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讲:“新的学派(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引者)所不同的,只是在这里首次真正严肃地对待了唯物论的世界观,这世界观已经彻底地——至少在基本点上——运用到所考察的一切知识领域里面了。”(十九)马克思自从创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之后,就把这种世界观作为他观察一切问题的总的观点,而且把它运用到所考察的一切知识领域里面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就表现在这里。   我认为,现在我们的思想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教导我们的干部学会自觉地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观察任何问题,并把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彻底地运用到我们的一切工作部门中去。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是我们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能掌握这一点。我们的一切思想工作者都应当把教导我们的干部掌握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这一任务作为我们的思想工作的中心,从这一方面来加强干部的党性。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二十)   一九四一年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说:“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二一)   在一九四二年整风以前,我们的一般党员干部对于党性的了解是很肤浅的。中央提出整风前后,毛泽东同志对于党性赋予了新的内容,把思想方法的问题、世界观的问题提高到党性上来认识,中央既然指出主观主义的方法就是没有党性,那么,怎样才算有党性呢?那就是,能够根据唯物主义原则去做工作,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一切工作当中去的干部,才能说是党性比较强的。   马克思列宁学院在教唯物主义时,从这方面来强调加强党性问题,使得同志们都警惕起来了,都自动地从思想方法方面来检讨自己的党性强弱。 ## 四 学习哲学的教材问题   要学哲学,但目前我们没有适当的教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马克思列宁学院是靠读经典著作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恩格斯在给布洛赫的信中说:“我还希望你更进一步地从原著里去研究这学说,而不要依靠第二手的作品。实际上这样做还更容易得多。”(二二)   多年以来,马克思列宁学院就是靠这个方法来解决教材问题的。恩格斯的这个指示非常重要。因为经典著作是最靠得住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说,有的书籍,“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信任的,其中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出的,而是根据浩繁的历史和政治材料写成的。”(二三)   我觉得,我们搞理论教育工作的,应当提倡恩格斯和列宁所教导我们的这种学习方法。我们有不少同志不注意这个方法。当然这里不是说所有的第二手作品都不能看。这里只是说,假若没有批判的能力,有时候读第二手的作品会要上当的。   我们党提倡干部都要学习唯物主义。我们还认为,在一定的干部中提倡读经典著作是必要的。那末读哪些著作呢?根据马克思列宁学院的经验,我们认为具有一定水平的干部可以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反杜林论”,列宁的“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斯大林的“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等等。   有的同志感到经典著作不易读懂。事实上,经典著作并不是那样难懂,只要肯钻,没有钻不进去的。不读经典著作,就不能掌握武器。譬如批判实用主义,若不弄通“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是批判不了的,或者是批判得不深不透,或者甚至于弄错,如列宁在“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中所指出的:“‘经验’掩盖了哲学上唯物论的路线与唯心论的路线,并且把两者之混淆不清奉为神圣。”现在就有这种现象。 ## 五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我们一直是按照“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毛泽东同志的“整顿党的作风”,“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等文件中所指示的那样去作的。   首先要了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的放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这样来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如有的人把原则加例子当做理论联系实际。这是不正确的。当然在讲课的时候,为了使学员能够比较明白地来弄清某些问题,教员举些例子来解释课文,这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说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有的人把理论联系实际。只了解为在学校中学理论,到外边去参观工厂、农村,或者参加当前的各项运动,或者请外边的同志到学校来作些有关当前的实际工作的报告,就是联系实际。这样了解是不完全的。从学校的教学工作说来,这样作也是需要的,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主要的方面还是在于使干部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马克思列宁学院的教学方针是“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这个方针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是继承了我们党的传统的整风经验,并在此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马克思列宁学院和其他几个学校的经验证明,这是学好哲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是贯彻这个方针不是容易的,有时候会要遇到一些抵抗的。我们发现有些同志对于何谓“实际”是存在着糊涂观念的。最普遍的糊涂说法是说学校中没有实际,因此没有办法去联系。如果说学校中没有实际,那我们岂不是生活在真空管当中吗?这说明许多同志不懂得“实际”在哪里。有些人怕学哲学,这就是不敢去取那个“矢”,手中没有“矢”,用什么去射呢?到学校学了哲学,可是又不知道“实际”在何处,这就是没有“的”,虽有了“矢”,往何处去射呢?因此,领导哲学学习,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还必须把何谓“实际”这个问题讲清楚。   到底什么叫实际?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来解释所谓“问题”,他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那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那里就有问题”。(二四)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所说的问题就是实际。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不管大小,只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这就叫做理论联系实际。因此,矛盾所在,问题所在,就是实际所在。到马克思列宁学院学习的干部,有没有资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有没有个人主义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的矛盾?有没有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矛盾?不能说没有吧?既然不能说没有,怎么能说学校中没有“实际”呢?因此,可以说,在学校中是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的。学习哲学,是为了取得“矢”。在学习的时候,就要用这个“矢”来射自己的思想之“的”,即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有些人抵抗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他们有种种的说法,说什么系统地学习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因为联系实际,就破坏了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这是一种最荒谬的说法。这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所谓“纯科学”、“纯学术”的观点,这样学的结果,只能学成教条主义,所以必须给以严正的批判。   还有一种说法:在学校是学习理论,出校后再去联系实际。或者说:先弄通理论然后再联系实际。前一种说法是认为学校没有“实际”,所以说出校后再去联系实际。这在上边已经批判过了。后一种说法也不妥当。根据我们的经验,就是在读哲学书的时候,也必须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读,才能读得通。特别是读哲学的书,若不采取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读,就很难懂。哲学书上的名词术语,都是些抽象概念,若光从字面上去看,看来看去,还是那几个字,还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可是那些名词术语虽然都是抽象的,却是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出来的,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在读书的时候,随时把它们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它们的内容马上就丰富起来了,抽象的东西马上就变成具体的东西了。这样一来,难懂的东西马上变成易懂的东西了。例如前边所举的例子,存在与思维是抽象的名词,一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就变成具体的东西了,那样谁也都懂了。因此,不管是教哲学,或是学哲学,都必须采取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教、去学,才能教好、学好。采取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教、去学,就是区级干部也能学懂的。   因此,我们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哲学的目的,也是学哲学的方法。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的学习目的,就是说,学哲学,是为了学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说,必须采取这种方法,才能读得通哲学书。有些同志把这种方法叫做边学边联,就是说,要在读书时,随时把书本上的道理与实际工作、实际生活相结合,或者用书本上的道理照照自己的思想情况。   马克思列宁学院在哲学教学中是贯彻了这一方法的。在每个单元学完后,每个学员还要作一次思想小结。全部学完后,要作一次思想总结,就是根据所学得的哲学原理把自己的思想作风作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批判。这是试用武器的方法。这样作一下,有很大好处。   当然,在联系实际的时候,要避免尽联一些生活琐事,那样联系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把联系实际庸俗化了。   我们的干部都是作过许多实际工作的。在学习中若摸到了正确方向,不会没有东西可联的,例如每个同志都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怎样执行党的政策的,等等。因此,就是区级干部学哲学也是学得通的。   在马克思列宁学院,我们把哲学课当作关键课,就是说,学好哲学,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关键。哲学这一课若学不好,其他课程也学不好。在马克思列宁学院有这样的经验:未学哲学的时候,学习方法的问题解决不了,这时候学员们光是追求一些技术性质的方法。我们说,学习方法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就是说,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学习。不学哲学,学习方法提不到思想方法上来。学了哲学以后,这个问题解决了,把学习方法提高到思想方法上来了,他们再去学习苏共党史、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时,他们就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去学,这样,学习质量就提高了,他们就不再追求技术性质的方法了。这时候他们才懂得怎样去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了。   现在我们的课程排列,一年制的班,首先学哲学,然后再学其他课程。目的就是为了首先使他们取得方法。   而要学好哲学,联系实际又是个关键。这就是说,只有经过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自己的思想作风、联系自己对党的路线政策的理解,用哲学的观点来加以分析批判,而且还要经常自觉地用这种观点去观察实际工作、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不通过联系实际这一关,哲学是学不好的。   所以说,联系实际又是学好哲学的关键。   思想小结或总结,事实上是对自己作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批评,不是一般的检讨,而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自己的思想实质。所以有不少同志在这样作了之后,说这是他们的生活中第一次较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在作思想总结时,党支部要作很多工作,不仅是自我批评,还要适当地启发开展批评。当然,不论批评或自我批评,都是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这样作的本身就是一个唯物主义的考验。   (附注:)   ㈠“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转引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九五三年莫斯科中文版,第一四一页。   ㈡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九五五年人民出版社版,第四六!四七页。   ㈢日丹诺夫:“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一九五四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一○页。   ㈣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九五五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一八、一九-二○、二○页。   ㈤同上书,第二○页。   ㈥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一九五四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五三页。   ㈦“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一九五二年人民出版社版,第六五七页。   ㈧“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一九五三年人民出版社版,第八○○、七九七页。   ㈨同上书。第七九九、八○一页。   ㈩同上书,第八○二页。   (十一)同上注。   (十二)同上注。   (十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九五二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七二页。   (十四)“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九五二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二七三页。   (十五)同上书,第二八五页。   (十六)“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一九五二年人民出版社版,第四六七页。   (十七)“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一九五三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一四页。   (十八)同上书,第一○一四-一○一五页。   (十九)恩格斯:“费尔巴哈兴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九五五年人民出版社版,第四七页。   (二十)“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一九五三年人民出版社版,第八○○页。   (二一)“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整风文献”,一九五○年新华书店发行,第五八页。   (二二)“恩格斯给布洛赫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论的信”,一九五一年学习杂志社版,第一八页。   (二三)列宁:“论国家”,一九五四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五页。   (二四)“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一九五三年人民出版社版,第八四○页。   来源:1955年3月20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