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三著名教授在思想改造运动中的转变   【华东总分社二十一日讯】上海各大学著名教授在此次高等学校思想改造运动中,思想上震动极大,大多数教授因此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开始真正转变。最突出的例子,是陈望道、钟兆琳、曾诚英。   (一)文法修辞学专家陈望道,原为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现任该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不讲课),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部长等职。此次在复旦大学参加新闻系思想改造。三反初期,他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学习按时参加,但对别人发言似听非听,自己有意见也不提;别人向他提意见,对的不发言,不对的立刻加以解释,接受意见全凭个人好恶。经过大会、小会示范动员,陈在认识上稍有提高,态度转向老实,但他个人检讨极不深刻。例如,他检查自己的官僚主义作风,全是客观原因,不接触思想。经小组批判后,陈一度有些消极,说:“我在外面兼了很多职,这里开会,那里开会,搅得天昏地暗,三年来却落得一个官僚主义,不如专心研究文法有成绩。”陈在检讨中,推敲词句,总是先肯定后否定。如陈在平时经常发脾气,此次检讨前,他详细研究了高尔基、鲁迅的作品,找到了“扬己抑人”四个字,拿来检讨自己。学习小组有人就提出:“这就是抬高自己,压低别人。”他听了觉得这四个字太重了,马上涂掉。陈早年曾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脱党,陈对此极感沉痛,谈时声音抖颤。陈最初自傲称:“我是一个马列主义者,也是‘共产党宣言’最初的翻译者。”对有人向他提的“你的进步只是小资产阶级的,而不是无产阶级的”,他坚决不同意这种说话。他说:“假如我检查出非无产阶级思想,如何能领导华东文教工作,贯彻毛泽东文艺思想?”但经小组对他进行了有计划的耐心帮助之后,他才承认对马列主义认识不足。陈自称:“落后於形势发展三十年。”陈在复旦大学教书期间曾参加国民党,陈说:“这是我最沉痛的黑暗时期。”陈的检讨,在小组会上经几次批判才获通过。目前陈的表现有显著转变,对人不再发脾气了,也开始常到财务组去了解情况,关心学校的经济问题。过去评定教授、副教授等级,陈总是独自作主,现在能深入群众进行了解。一事件的批办,都能通过其他校务委员。校中很多人都说:“陈先生变了!”   (二)全国有数的电机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主任钟兆琳,原来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很严重。上海解放前,他读到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对组织民主联合政府很赞赏,但对人民民主专政,只赞成人民民主,不赞成“专政”。解放以后,对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的:“……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他表示不同意,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像英国那样允许进行议会合法斗争。他曾说:“你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无产阶级戴红色眼镜,资产阶级戴蓝色眼镜,只有我戴白色眼镜。”有人提他:“你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跟不上时代了”,他点点头。但说他有反动思想,他不同意。他对自己看得很不错,总认为自己比落后的进步些,干部或党员向他提意见,他还愿意听,有一次一个青年团员向他提意见,他答:“解放前,你为什么不给我讲?”三反前,开会讲话没中心,总要另一教授提醒他,他才“适可而止”。上课必迟到,课前必讲废话,迟到和讲废话平均占上课时间百分之四十。三反开始后,经该校学习委员会具体帮助,第一次检讨就激动得哭了。第二次检讨前,电机系学习小组长曾开会讨论,群众提出要他在大会上交代,但领导方面已布置积极分子坚持:“只需在小组交代”,这点对他启发很大。他第二次在小组会上的检讨就比较深刻。他曾说:“领导上对我的批判很重视,上午两个干部,下午两个干部。”(指该校学习委员会负责干部亲自参加小组会)。对领导上保护他过关,他深受感动。他检讨后,一般人反映他进步比较显著。他在电机系担任三反学习小组长,掌握会议就比以前好,他能到其他小组“留学”,回来传播经验,不像过去开会时老打瞌睡。学校买来仪器,他都亲自加以验收(过去系主任从来不管这些“琐事”)。他以前上课总要迟到十分钟,三反开始后迟到五分钟,现在一分钟也不迟到。他以前一到课堂,必说黑板太坏,每次上课讲一遍,现在上课废话也少了。   (三)复旦大学农学院女教授曹诚英,过去曾自杀两次未遂,充满悲观厌世情绪。在三反开始,她自感体弱多病,不能长久为人民服务,教遗传学只知欧美学说,不懂米邱林,因此灰心失望,又想自杀。三反中,该校工作组决定采取热情对待的办法,帮助她进行思想改造。除了指定和她最接近的助教一人耐心照顾她,扶她从宿舍到小组学习外,经常给她讲故事,帮她写检讨,她的检讨一共经过了工作组小改三次,大改八次。她感动地说:“我假如再自杀,真对不起共产党救了我!”这样,她的求生欲望开始奠定了,信心提高了,马上订出了养病计划,提出“为祖国养好身体”的口号。她上课怕体弱在路上耽搁,每次都提前十五分钟从宿舍向学校走去。很多教授看到了她这样动人的事实,都感动地说:“中国共产党真是太伟大了!”   来源: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195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