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轮船公司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光明大道   <民生轮船公司副总经理、童少生>   民生轮船公司从一九五二年九月起改组为公私合营,到现在虽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公司本身的变化是很大的。我亲眼看到民生轮船公司已经由一个资本主义的腐朽的旧企业变成一个生气勃勃的新企业了。我深深感到民生轮船公司改为公私合营,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真是一条光明大道。   民生轮船公司是全国私营航业中最大的一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因它过去机构臃肿庞大,经营不善,以致年年亏本。解放后,虽经人民政府不断地贷款扶助,但仍是按照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管理上还是旧的一套,因此仍不能扭转它年年亏本的局面,解放以后三年间,就亏本一千三百余亿元。这真是对国家不利,对企业不利,对职工也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会向人民政府要求公私合营。后经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接受了这一要求,并向公司投资一千亿元,从前年九月一日起,就改组为公私合营,交通部还派了干部代表公股参加董事会。接着就针对公司具体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改善了经营管理,整顿了组织机构,召开了职工代表会,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这样一来,民生轮船公司很快地出现了新的局面,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业务大大地发展了,公司也很快由亏本转为有盈余了。   首先从经营方面来看:民生轮船公司过去的经营方针是为了营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如运价问题,运去不是从降低运费增加运输着眼,只是强调不合理的成本,要求过高的运价来满足不合理的开支。货少时到处争夺货源,货多或遇国家有紧急运输任务时,又不能很好地安排调度。这样就不仅影响了物资交流,影响了国计民生,同时也使企业本身继续不断地亏本。改为公私合营以后,因为有了国营经济的直接领导,就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树立了为国家建设为人民需要服务的新的经营方针。采取低利多运的政策,争取从水运上把四川多余的粮食运到需粮的地方去。这样不但满足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且也扭转了企业本身不断亏本的现象。从一九五二年九月到十二月的四个月中就有了一百二十余亿的盈余。这也就说明了企业本身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只有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服务,才会对企业本身有利。   其次从管理方面来看,过去的民生轮船公司,机构复杂编制混乱,八千多职工里有若干挂名的顾问专员,高高在上,拿钱不做事。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而且有人贪污浪费,更妨碍了业务的发展。改为公私合营以后,整顿了组织机构,实行了民主管理,对原有实职人员根据政府团结教育的方针,参酌原有情况,量才使用,节省了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力;对编余人员也采取负责的态度,妥善安排,分别在重庆、上海、汉口设立训练班和介绍到华东高等学校去学习,学习后转入生产,到船上充当练习船员。除去学习人员以外,一部分调总公司充实总公司机构。对全部丧失劳动力的年老体衰者,则协同工会按照劳保条例规定,在自愿原则下动员退休。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在船舶调度方面,过去是很混乱的,重庆、汉口、上海各地公司各行其是,那里有利就那里抓船,根本不顾整体的需要。经改建了统一调度制度后,就消灭了过去分散的盲目的混乱现象,大大提高了船舶的运转效率。   再从职工劳动态度的转变来看,民生轮船公司改为公私合营以后,因为企业的性质起了变化,生产关系起了变化,这就大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在安全卫生大检查运动中,职工们就提出了三千多条改善意见,对保证安全航行起了很大的作用。据初步估计,航行损失事故现在比过去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职工们还争先恐后地找窃门,挖潜力,使船舶的载运量比过去提高了将近三分之一,最高的将近二分之一。职工们又创造了许多新纪录,如过去从汉口航行重庆,需时有多到八天的,而现在利用月色夜航,只需要四天就到了。在职工的努力下,运输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公私合营以前,民生轮船公司的最高年运量只三十八万吨,而在一九五二年九月份公私合营以后,到年底仅四个月,运量就有二十八万吨,把一九五二年的年运量提高到五十四万吨,一九五三年的计划更提高到九十四万吨。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职工们还努力降低成本,使成本费用也比过去节省了百分之三十。   民生轮船公司公私合营以后,因为业务发展了,有盈余了,职工的福利也就改善了,私股股东也可以分红了。在以前公司不断亏本的年代里,职工福利根本说不上,而现在呢?公司正在汉口、重庆修建职工宿舍和职工医院,今年计划用到改善职工福利的费用约达两百亿元。过去十多年来私股股东就不曾分得过股息和红利,而公私合营后才几个月,就开股东大会分得了股息,股东们对此都很高兴,对盈余的分配,是在每一年度决算后,企业盈余除缴纳所得税及弥补前期亏损、提公积金百分之二十五——三十,分派股息年息四厘外(一九五三年股息四厘,红利一厘五,共为五厘五),共余额依下列百分比分配:股东红利百分之六十,经理基金百分之四十。此一方案已经中央交通部批准,并在公司董监事会上通过,股东们对此十分满意。   民生轮船公司公私合营后,本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清理了财产,确定了股值,股东权益有了保障。短期间业务获得发展,有了盈余,又发放了股息,股东们都非常高兴。高兴的不仅为得到了股息,而是看到公司已走上了光明大道。董事长周孝怀在董事会上就说:“我当了二十多年的董事,从来没有来开过会。现在年纪虽然老了也要来开会,这证明我们的公司新生了。”公司董监事会每次开会,都采取“事先协商,会议议决”的民主方式,凡有关公司重大问题,都经过董监事会的协商与议决,总经理并向董事会作工作报告,董监事会审查公司预决算。由于公私股代表双方互相尊重,董监事们都感到有职有权,积极提出工作意见。   为了使民生轮船公司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服务,我们正进行基本建设。一九五三年全年(包括跨年度工作量)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一千三百一十八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运用折旧费及处理一些附属事业和呆废料等。基本工程共三十项,现正在建造一艘可容九百六十八个旅客的客船,约一九五四年八月完成;改建一艘原只装四百吨的货船,使能装载一千五百吨。此外又改装和新建一批驳船,在完成之后,连同发挥潜力所增的载量,估计到年底将要增加二万一千多吨的运输力。同时,我们还正在加强港务设备和仓库设备,以适应国家继续增加的运输需要。我们一定要巩固既有的成绩,在国营经济的直接领导下,继续进行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离开学校后,就参加了航运工作,进民生以司到现在也已有十九年了。二十余年来,我知道的只是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解放以后,我还认为民生轮船公司实力较大,比当时的川江的人民轮船公司的船多得多,因此对以国营经济为领导的思想不能很好的接受。对劳动创造世界和劳动群众的伟大智慧,根本没有认识,也不知道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来搞好企业。考虑问题没有把个人利益或企业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是不够。无疑的这些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缺点,正如许多旧知识分子和私营工商业者一样,是严重的。解放后经过各种民主改革运动,尤其是公私合营后,在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正确领导下,我亲身受到了许多实际的教育,大大地帮助了我。   例如:一九五一年政府号召川粮下运,但我当时没有建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需要服务的观点,也没有认识到低利多运政策的好处,仍然沿用老一套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结果是公私两不利。国家粮食运不出,公司遇到无货可运的困难。公私合营后,由于改组了领导,改善了经营方式,以适应国家人民的需要,及时地响应政府的号召,降低运价,这样,川粮大批下运了。在民生公司来说也扭转了亏折的局面,股东分得了股息,改善了职工福利,对国家、企业、职工都有好处。这一事实,大大地教育了我,它有力地说明旧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是落后的经营方式,对国计民生,对资本家自己都没有好处,我们要想搞好企业,首先必须改善我们旧的经营方式,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以适应国家的需要,进而争取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才是正确的光明大道。   在企业管理方面,我过去一向凭主观愿望出发,不愿与群众商量,独断独行,别人提意见,就好象有损尊严,失面子,难为情,这当然就谈不上民主管理。因此,使自己在真理面前常常碰钉子。如一九五一年公司收支不平衡,为了节省开支,我采用降低膳费的办法,从未考虑到膳费是职工工资收入的一部分,工会法规定是不能随便减少的;而且事前也不与工会协商,于情于理都不对。结果徒增劳资纠纷,并未达到节省目的。这不特说明了我们的管理不民主,同时也表现了我们对工人严重的剥削意识束缚了职工生产积极性。这种不正确的态度,一直到职工代表会批评后,才得到了认识。因此我体会到私营企业一定要采取劳资协商的办法,进行民主管理,不如此,生产无法搞好。   由于我不了解群众的伟大智慧和力量,误认为民生公司过去的发展是凭自己和几个人的才能取得的。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求进步。我不赞成在川江利用月色夜航;推行一列式拖驳运输法,我认为我们不需要,特别是川江不可能,怕危险。现在看来,我过去实在是眼光短浅,思想保守,害怕困难。今天的事实使我认识到,由于企业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生产关系有了变化,工人当家作主人就能发挥高度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能克服一般所不能克服的困难。由于这些事实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改造自己的旧思想,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否则只从个人利害出发,自己就会经常感到苦闷,悲观失望。如在将要公私合营时,我就顾虑到自己的职务和地位问题,不从整体利益出发,只想到个人的得失,不从积极负责的态度来搞好工作,而怕有职无权,因而曾一度产生离开民生另行工作的想法。这虽然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是完全不必要的,而且是错误的。我现在在民生公司负责航运、供应等业务工作,有职有权,身心愉快,在思想认识上也逐渐的有所提高,这应归功于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我衷心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今后当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来感谢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府。   来源:《人民日报》1954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