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区农民对农业税政策的思想顾虑   西南区各地农民对农业税政策顾虑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怕增产增税,故意少报产量或夸大灾情,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宜宾、江津、璧山、南溪、高县、犍为、彭水、荣昌、梓潼、南部、南充、昭化、眉山、合江、富顺等地区均有同样的反映;有些农民偷偷挞谷子,不敢请别人挞,对干部监收不满,怕别人“摸了底”。彭水县五区大河乡二村吴兴志收了12“回”(注:该地山区农民以揹运粮食的次数衡量产量,一“回”相当于一“揹”)只报六“回”,南部县部分受灾农民普遍叫喊减产,有的明明增产了也硬说是减产三成。彭水县葡萄乡有一个村呈报损失200多石包谷,实际上全村种包谷土地面积还不到200石,龙射乡张家村农民许立科报损失包谷三石。实际损失不到二斗。   二、怕提高税率。彭水县九区普子乡有的农民说:说是“依率计征、依法减免”,谁知道会不会提高税率呵!昭化县福星乡有的农民阶级说:今年是国家经济建设第一年,不增加公粮那么多人吃啥子?荣昌县不少农民这样说:今年内政府给我们这许多贷款,派这么多干部帮助我们,为的还不是提高了产量好多增税。   三、受灾农民怕不能减免。江津县高屋乡高屋村漆绍三的田估计要减产,怕不能减免,无心准备秋收。城口县有些高山地区包谷减产,群众情绪很恐慌,怕人民政府还要依率计征,南溪县有的农田因稻谷倒伏时普遍沾了泥污,怕今年政府不收泥巴谷子。   四、怕当劳动模范。梓潼县太平乡九村生产委员史发通的一亩半田收了1,280斤谷子,选他当模范他不愿意,说:“前年丰收派了我1,000斤公粮,真伤心啦!”有的群众说:当了模范尽是开会耽误生产,还要照样上公粮。   产生这些顾虑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相对固定的合理负担政策没有深入地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有的基层干部怕宣传错了不敢积极宣传;有的只是照本宣读,不加解释:有的则乱宣传。璧山、富顺、彭水县有的农民问干部说:“你们说‘依率计征’,这个‘率’是多高呀?”“到底今年是多上还是少上?”“今年我上的粮是不是和去年一样多?”干部不是答不出来,便是随便说一声:“差不多。”使群众更加怀疑不安。   二、去年秋征和今年夏借中发生不少偏差,使部分群众不相信政策。云南曲靖县有八的农民这样说:经是好的,就叫小和尚给念坏了(意思是: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但下边干部执行起来搞偏了)。璧山县青杠乡青明村张庆云的七挑田,去年复查时评为八挑,气得他上吊自杀(未遂),今年把实产量少报一半。夏借中有些地区宣传的“多收多借,少收少借,没收不借”的原则,使部分农民认为秋征也是如此。   三、对一些新情况的胡乱估计和猜测,璧山、永川等地有的农民认为:朝鲜不打仗了,公粮会少收一点。邻水、璧山有的农民以为别的省份发生灾荒欠收了,我们这里一定会多征一些的,今年农业税指示颁布较晚,也引起一些人的揣测:璧山县有的农民说:往年老早就公布了,今年都快挞完谷子还未见公布,准是等到我们增产多少来提高税率。有的地方因为大批粮食外运,有的农民也认为:不增加公粮不够吃啦!(转载新华日报11日内部资料)   来源:新华社《内部参考》1953年0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