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区购粮中的情况和问题   【东北总分社12日讯】东北区420万吨的购粮计划已接近完成,1月底止,已购入粮食403万吨。各地党委均重视这一工作,一般完成任务情况较好。但据东北局检查组的汇报,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粮食统购后,各地都有一些缺粮户。如黑龙江省绥化县一个村的调查,缺粮户占总户数14%;松江省阿城县一个村调查,缺粮户占10%。有的地区因控制管理的不好,产生了粮食倒流现象。有些农民一面把粮食卖给国家,另一面又去买回粮食。吉林省有些基层供销社单纯为了完成卖钱额,所以在购粮后,又大量卖粮。吉林市郊江北村供销社附近的缺粮户仅有223户,该社一个月竟卖出吕梁市43吨。蛟河县天岗区有一农民曾到吉林市买粮3万斤。吉林省吉林区有的干部拿着粮食到农村去换小鸡和猪肉。因此,需要很好地解决粮食调剂问题。   产生上述情况,一方面是因有些农民原有的存粮就不够吃,另方面在购粮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有的地区购粮任务较重。据辽东省宽甸县的调查,在工作基础薄弱的村,干部单纯为完成任务,采取了“估堆买”的办法,除去人吃、马用的以外,把粮食全部买下来;还提出只买下来;还提出只买一次、供应粮食、供应豆饼、粮食不涨价等四大保证。有些农民在卖余粮时,怕被人说“留一手”,就把口粮也卖了;卖粮后,又往回买粮,买不到,便向亲戚借粮吃,并质问干部到底保不保证供应。县、区干部很担心在春耕时发生春荒,工作被动。(二)购粮后,有的县不能做到全部及时调剂,并且对农民之间串换粮食把的太死。如吉林省舒兰县农民用粗粮串换大米过春节,县委还打电报请示省委准不准。   此外,有些地区仍有一些余粮户没有卖出应卖的粮食。辽东省北部有些余粮户仅卖出余粮的60%-70%。松江省五常县有些村存粮3石到5石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辽西昌北县典型调查,有的村基本完成购粮任务后,农民对尾数不注意及时卖出。如薛家村尾欠113石粮,其中上等户欠的最多,占42.5%;由于宣传工作赶不上,有些农民不知道在春节前粮食一定要入库,打算过了春节再说。该村13家上等户只卖出余粮的77%,个别户只卖出余粮的18%。有一家姓刘的农民全家22口人,打了100石粮,应余50石,但自报30石后,就没有人问了。主要原因是干部片面强调“从思想出发”,没对大余粮户进行守法教育。此外,在统购前,农民自由卖出的粮食数量没有地方查,村里只有报卖多少粮食的帐,而没有实际卖出多少粮食的帐,因而大余粮户乘机推说在统购前卖了粮食。   根据以上情况,东北局准备在2月下旬统购结束后,结合备耕研究农村粮食调剂工作。(曹科、宋世宜)   来源:新华社《内部参考》1954年2月18日。